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出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分析了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应注意的环节,以期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注意环节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302-01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1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1)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克服农户与市场的矛盾。目前,农民尚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与国内、国际市场联系不紧密,农民对市场缺乏预见性,应变能力差,生产经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形不成批量生产,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而实行农业产业化,可以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不再是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客观上要求进入市场交换,走集约经营的路子。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既能改变小农经济意识,又能提高社会化程度。规模经营不单是土地规模经营,而且要通过联合,使规模经营扩大到生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拉长产业链条。一个龙头可以带动一批基地和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其生产经营直接与大市场相联系,从而保障了农民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护,从而避免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3)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城乡分割的矛盾。按产业化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为解决城乡分割、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实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了沟通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推动城乡优势互补,拓宽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龙头企业同农村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壮大企业实力,增强辐射能力,为农民走向国际市场开辟道路。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还可以带动小城镇建设,加速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4)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农业社会效益高与自身效益低的矛盾。要想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农业的内部潜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的龙头企业,实现农副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是解决农业自身效益低的现实选择。
2实现农业产业化应注意的环节
(1)实施科学规划,狠抓特色高效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通过区域化规模生产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品和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确立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另一方面,只有具有当地特色,才能发挥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注重规模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抓好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和出口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体制,正确处理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保证和动力。在市场建设上,重点抓好国内、外2个市场:一是培育本地农副产品市场,完善市场设施,扩展市场规模,增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开拓外地市场,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二是开辟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出口业务,不断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的出口品种。在龙头企业建设上,一要突出重点,根据产业布局,在农副产品集中产区,兴建以加工出口为主的龙头企业;二要引导一些不景气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向农副产品加工;三要对一些规模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联合兼并,组成企业集团,增强带基地、带农户的能力;四要积极引进域外资金和技术,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抓龙头企业建设,形成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千家万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3)强化系列服务,促进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从目前一些地区的生产经营情况看,不适应市场的具体表现,一是缺乏信息引导;二是缺乏科技带动;三是缺乏中介组织。要理顺这个关系,必须按照“组建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体系”的思路,抓好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内容的系列化、服务设施的配套化。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依托,建立与市场农业相适应的规模化服务体系。要强化服务手段,突出4个方面工作:一是信息服务。要建立各级信息网络,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农民学会利用信息组织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二是科技服务。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新成果,尤其要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三是物资服务。根据农时季节,及时为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转变领导方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从“就农业抓农业”的陈旧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并掌握市场规律,组织、管理、指导农业生产,围绕农业产业化,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注意环节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302-01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1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1)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克服农户与市场的矛盾。目前,农民尚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与国内、国际市场联系不紧密,农民对市场缺乏预见性,应变能力差,生产经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形不成批量生产,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而实行农业产业化,可以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不再是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客观上要求进入市场交换,走集约经营的路子。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既能改变小农经济意识,又能提高社会化程度。规模经营不单是土地规模经营,而且要通过联合,使规模经营扩大到生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拉长产业链条。一个龙头可以带动一批基地和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其生产经营直接与大市场相联系,从而保障了农民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护,从而避免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3)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城乡分割的矛盾。按产业化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为解决城乡分割、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实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了沟通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推动城乡优势互补,拓宽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同时,龙头企业同农村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壮大企业实力,增强辐射能力,为农民走向国际市场开辟道路。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还可以带动小城镇建设,加速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4)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农业社会效益高与自身效益低的矛盾。要想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农业的内部潜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的龙头企业,实现农副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是解决农业自身效益低的现实选择。
2实现农业产业化应注意的环节
(1)实施科学规划,狠抓特色高效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通过区域化规模生产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品和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确立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另一方面,只有具有当地特色,才能发挥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注重规模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抓好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和出口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体制,正确处理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保证和动力。在市场建设上,重点抓好国内、外2个市场:一是培育本地农副产品市场,完善市场设施,扩展市场规模,增强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开拓外地市场,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二是开辟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出口业务,不断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的出口品种。在龙头企业建设上,一要突出重点,根据产业布局,在农副产品集中产区,兴建以加工出口为主的龙头企业;二要引导一些不景气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向农副产品加工;三要对一些规模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联合兼并,组成企业集团,增强带基地、带农户的能力;四要积极引进域外资金和技术,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抓龙头企业建设,形成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千家万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3)强化系列服务,促进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从目前一些地区的生产经营情况看,不适应市场的具体表现,一是缺乏信息引导;二是缺乏科技带动;三是缺乏中介组织。要理顺这个关系,必须按照“组建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体系”的思路,抓好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内容的系列化、服务设施的配套化。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依托,建立与市场农业相适应的规模化服务体系。要强化服务手段,突出4个方面工作:一是信息服务。要建立各级信息网络,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农民学会利用信息组织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二是科技服务。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新成果,尤其要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三是物资服务。根据农时季节,及时为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转变领导方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从“就农业抓农业”的陈旧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并掌握市场规律,组织、管理、指导农业生产,围绕农业产业化,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