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战略基础坚实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发展,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合理
  
  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6.1个百分点;1989年至2001年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仍达到9.3%,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快6.1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的快速增长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与1989年相比,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由第8位跃居世界第6位,超过了加拿大和意大利,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与前5位的差距也明显缩小。1989年我国GDP仅分别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8.2%、15.1%、37.9%、53.3%和45.6%,到2001年,除与美国、日本差距仍较大外,已分别相当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63%、81%和89%。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保持世界前列,商品短缺基本结束。改革开放至1989年,生产能力不足,还是卖方市场主导的经济,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1989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上绝大部分商品供应充裕,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截止2001年,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猪牛羊肉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茶叶居第2位、甘蔗居第3位、大豆居第4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奶类生产由1989年的世界第18位提高到第8位反映出十几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积极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截止2000年,彩色电视机、煤、水泥、化肥、钢产量居世界第1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居第2位,其中钢和发电量在1989年分别居世界第4位,这两种产品位次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变化。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升级逐步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我国加快了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产业结构显现出农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2001年,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2%、51.2%和33.6%,与1978年和1989年相比,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2.9个和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3.1个和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9.9个和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市场状况,产品短缺的状况基本结束,一度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产业,如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成为历史,另一方面通过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弥补了传统产业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而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造成的影响,大量吸收了越来越多的过剩劳动力,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三大产业全面发展,买方市场基本形成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2001年农业增加值达1461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85倍,平均每年增长4.7%;比1989年增长60.4%,平均每年增长4.0%,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农产品供求由不足转为基本平衡。1989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上4.5亿吨、5亿吨两个台阶,1996年突破5亿吨大关,在1996年~1999年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4年间年平均产量超过5亿吨,表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粮食供求实现由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000年、2001年的粮食产量因受严重旱灾和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减产,但2001年产量仍达到了46218万吨,比1989年增长13.4%。棉花生产在适应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受到出口及库存变化的影响,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大,但供需仍然达到了总量平衡有余;油料产量稳步增长,2001年产量达到2865万吨,比1989年增长1.21倍,年均增长6.8%;肉类总产量2001年达6334万吨,比1989年增长1.41倍,年均增长7.6%;渔业快速发展,2001年水产品产量已达4381万吨,比1989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11.8%。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2001年,肉、蛋、奶、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49.8公斤、18.3公斤、8.1公斤和34.4公斤,分别比1989年增长1.12倍、1.86倍、1.38倍和2.34倍。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通过20多年不懈改革,特别是1989年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加上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工业生产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1979年~200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1.5%;其中1990年~2001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2.6%,2001年工业增加值已达到42607亿元。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978年至1988年,钢、原煤、水泥、化肥、电量、原油增长了1.32倍~3.22倍,电视机增长了48倍。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品短缺状况基本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1989年~2001年,工业产品的增长仍保持了较快的势头。2001年末,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小时,比1989年增加9107亿千瓦小时;原油16500万吨,增加2736万吨;化肥3397万吨,增加1594万吨;钢15266万吨,增加9107万吨;汽车233万辆,增加175万辆;半导体集成电路63.6亿块,增加62.3亿块。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保障和支持经济的能力大为增强。生产的增长促进了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发展。2001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达到7824亿元,与1978年和1989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9.3%和6.4%。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消费生活,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地位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在积极吸引外资进入商业领域后,具备世界水平的大型综合商厦在城市不断涌现,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相得益彰,商业经营形式发生巨大变革,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如超级市场、便民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无店铺销售等,大大方便了人民购买。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运输邮电业发展迅速。到2001年,运输邮电业增加值达到5222亿元,与1978年和1989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0.0%和10.3%。在交通运输方面,货物周转量由1978年的9829亿吨公里增至2001年的47590亿吨公里,增长3.8倍;旅客周转量由1743亿人公里增至13155亿人公里,增长6.5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78年的2亿吨增至2001年的14.3亿吨,增长6.2倍。在邮电通信业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89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邮电通信业的投资,基础设施完善与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共同配合,各个领域的信息交流方式由以邮件、电话、电报为主进一步发展为包括移动电话、传真、传呼、电子邮件(E-MAIL)、数据传输在内的先进快捷的交流方式。房地产业、金融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迅速壮大,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此同时,各种新兴服务业应运而生,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投资迅猛增加,一大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视,从1978年到2001年,共安排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达67793亿元,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增长。从1989年到2001年的13年中,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62516亿元,年均增长25.4%,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6.5个百分点。13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累计建成投产基建大中型项目1553个,比前11年多1022个,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106个;能源工业687个;原材料工业241个;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481个;城市公共服务业38个。我国最大的两项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都实现了截流并进入施工高峰,其中小浪底工程已经发电;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蓄能水电站竣工;重点建设项目京九铁路、南疆铁路、南昆铁路等全线通过竣工验收;全长1262公里、投资393亿元的我国第一条国道主干线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开工;对鄱阳湖、洪湖、太湖、淮河、滇池等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交通运输能力日益扩大,运输结构趋向合理。1978年至2001年,累计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1816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57661万吨,新建公路160937公里,长途电缆161056皮长公里。现已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铁路营业里程1978年为5.17万公里,1989年增加到5.69万公里,2001年进一步增加到7.01万公里;公路里程1978年为89万公里,1989年增至101.4万公里,2001年达到170万公里,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达到1.94万公里。内河航道经过疏浚,通航条件大大改善,通航里程由1989年的10.9万公里增加到2001年的12.15万公里。民用航空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到2001年底,民用航空开通了1143条国际国内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蓝天运输网。管道运输伴随石油工业的成长迅速发展,输油(气)管道里程由1978年的8300公里增加到1989年的1.51万公里,2001年达到2.8万公里。
  邮电通信设施发展迅速,覆盖面迅速扩大。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通电话乡镇的比重达100%。目前,进入长话自动网的县市比重达100%,电话网规模容量迅速扩大。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由1978年的405.9万门增加到1989年的1034.7万门,2001年已迅速增加到2.06亿门。网路规模在世界上迅速上升,居世界第二位。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从无到有,迅猛发展。2001年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14522万户,位居世界第一位。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的0.4部/百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部/百人。中国互联网自1996年正式开通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国国际互联网用户已达到3656万户,与1997年相比,互联网用户增长了200多倍。
  
  四、对外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9年1117亿美元的基础上,2001年进一步增加到5098亿美元,1979年~2001年平均增速达15.0%。在世界上的排位,1978年为第25位,1989年上升到第14位,2001年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列第6位。其中商品进口额1978年为109亿美元,列世界第21位,1989年增长到591亿美元,列世界第13位,到2001年又增加到2436亿美元,列世界第6位。
  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迅速改善。出口贸易额1978年为98亿美元,1989年发展到525亿美元,2001年达到2662亿美元,1979年~2001年平均增长15.4%,在世界上的排位,1978年列世界第27位,1989年列世界第11位,2001年列世界第6位。在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结构也不断改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价格相对较低的初级产品比重有所下降。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0.3%下降到2001年的9.9%;工业制成品比重由49.7%提高到90.1%。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高。2001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97亿美元,1989年~2001年累计达3814亿美元,是1979年~198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21亿美元的32倍;外商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120万美元,90年代初期的130多万美元,增加到90年代后期的300多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拓宽,外商直接投资开始从农业、工业、交通、饮食娱乐业等领域向邮电通信、商品零售、金融保险拓展。境外大公司、大财团来华投资增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
  外汇储备达到一个较高水平。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1989年增加到56亿美元,2001年迅速增加到2122亿美元,在日本之后居世界第2位。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总体上基本实现小康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元,1989年突破600元,达到602元,1997年超过2000元,2001年达到2366元,1979年~2001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7.1%,比1979年~1989年5.6%的年均增长率高出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与此同时,贫困人口也大量减少。到2001年,农村贫困人口仅余2900多万,比1978年减少2.2亿,比1989年减少7000多万。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逐年下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67.7%,还处在贫困阶段,1989年降至54.8%,由贫困转向温饱,2001年则进一步降至47.7%,开始步入小康。从城镇居民看,1978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5%,仅能维持温饱,1989年略降到54.5%,仍在温饱上徘徊,进入90年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4年首次跌破50%大关,开始进入小康,2001年降到37.9%,由小康转向富裕。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变化情况看,农民家庭经历了从“老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转变。1989年前,农民的主体选择是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和收音机等“老四大件”,1989年前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新四大件”成为农民追求的新宠。到2001年,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54.4台,比1989年增加14倍;电冰箱13.6台,比1989年增加14倍;洗衣机29.9台,比1989年增加2.7倍;电风扇129.4台,比1989年增加2.8倍。现代家庭生活的许多耐用消费品,如电话、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也进入了农民家庭。2001年,农民每百户拥有电话机34.1部、移动电话8.1部、空调1.7台、组合音响8.7台;城镇居民家庭则经历了从“老四件”到“新六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照相机)再追求轿车、电脑的转变。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比1989年增长1.3倍;电冰箱82台,增长1.2倍;洗衣机92台,增长21%,电风扇171台,增长32.6%;照相机40架,增长1.3倍。另外还有影碟机43台,录放像机20台,组合音响24台,家用电脑13台。而录音机的拥有量同比下降了27.1%。从住房的变化情况看,农村住房面积增加、质量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5.7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了8.5平方米,增长49.4%。其中:砖木结构的住房13.8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了4.5平方米,增长48.4%;楼房面积6.9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了6平方米,增长6.5倍;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4.1平方米,比1989年增长53.3%;城市居民家庭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方米的拥挤户从1989年的5.7%下降到0.8%;住房中有自来水的家庭从1989年的79.8%增长到95.2%,有厕所浴室的家庭从1989年的43.3%增加到80.7%;使用空调或暖气取暖的家庭从1989年的23.9%增加到48%;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的家庭从1989年的37.6%增加到78.7%。
  当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同时,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就业形势严峻以及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在东部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经济发展还存在制约因素;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还受“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制约;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收入阶层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滞后加大了城乡部分群众生活的困难;人均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要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几何画板具有转换静态为动态,转化抽象为具体,结合趣味性、技术性、知识性为一身的重要功能.几何画板的应用,有助于对学生发现、探索、表现、总结几何代数与函数等知识点和规
期刊
本文针对油田地面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证油田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期刊
企业文书档案是企业在党务、行政、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参考、利用价值的历史记录,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科学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GPS水准无法直接应用于跨障碍高程传递,其关键原因在于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水准原理的新方法:首先以常规数值方法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由此求得相对于WGS-84的地面垂线偏差值;然后根据天文水准原理,进一步计算出跨障碍的高程异常差。理论研究和实验表明,新方法克服了单纯GPS水准无法连接不同高程系统的困难,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方法。
本文分析了粮食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证粮食质量的措施,并指明了粮食质量管理发展方向.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美国的电力工业政策是引入竞争而不是放松管制,依靠竞争和监管来确保电力批发市场的公平和合理的价格.充裕的能源基础设施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并
应用文是指人们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对一些事情进行处理、信息交流时利用具有固定格式和使用价值的一种文章.它是传递信息的一个纽带,因其具备非常强的应用和实践特点,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1月组建以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强化“四个意识”,
城市供水管道不仅是城市供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管道运行正常与否关系到供水安全可靠性以及供水水质和能耗.如何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管材,成为我们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