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的核心价值,在文不在言,言是文的载体,是学习文的工具。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以下三重境界来达成教学功能。
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目标。诵读、积累、领悟,这是学生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无论在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满堂灌,逐字逐句分析,自我陶醉,却使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心劳力瘁之后,非但没有形成能力,反而日渐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精品的神往和亲近。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学权利,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要教给学生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理解、分析、推断能力,以积累必备的文言知识,掌握一些必要的语法规律,迁移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将来自由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著作打好基础。
二.使学生认同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华文明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过程目标。传统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客观上说,我们的学生成长于电视、卡通等文化快餐时代,即使解决了古代书面语的认识和理解困难,但对千百年前的古典文学还是有着时代的隔膜,对古代圣贤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认同还是有着现实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古代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穿越渺远的时空,去触摸先贤的灵魂,用经典文言的独有的魅力与神奇来吸引学生,迷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美学价值极高的文化经典的热爱。如,教学《论语》,要以儒家的“仁”、“爱”熏陶学生;教学《孟子》,要让学生感受雄辩之气;教学《庄子》,要让学生领略汪洋恣肆的笔法;教学《老子》,要和学生一起探究它的博大精深;教学《战国策》,要和学生一起领会策士纵横捭阖的才情……要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使学生亲近认同文言经典,为传承民族文化打下基础,为奠定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准备。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以致用,古今观照,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有用。如文言文工整的句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约的语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美丽的形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刻的意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丰厚的内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经典的笔法(卒章显志、赋比兴、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等)……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积累语言的素材,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为全面提高语言修养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知识宝库。
三.注重人文关怀,开启智慧,教会学生做人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学生母语水平不高,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美丑不分不是个别现象,君子之风渐行渐远。而颓废、功利、懒惰、虚伪、妄自尊大,这些缺点也在很多学生身上体现。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中的做人智慧,涵养心灵。
朱熹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同样,教学文化经典,第一要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中学文言选文中蕴含丰富的民族智慧做人准则。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与时俱进之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文关怀等等。
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联系实际,以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领学生与经典同行,引导学生与圣贤为友,积贮人生体验,积蓄高尚情感,积聚优雅趣味。让学生做心灵完美,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关怀。
赵红,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目标。诵读、积累、领悟,这是学生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无论在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满堂灌,逐字逐句分析,自我陶醉,却使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心劳力瘁之后,非但没有形成能力,反而日渐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精品的神往和亲近。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学权利,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要教给学生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理解、分析、推断能力,以积累必备的文言知识,掌握一些必要的语法规律,迁移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将来自由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著作打好基础。
二.使学生认同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华文明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过程目标。传统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客观上说,我们的学生成长于电视、卡通等文化快餐时代,即使解决了古代书面语的认识和理解困难,但对千百年前的古典文学还是有着时代的隔膜,对古代圣贤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认同还是有着现实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古代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穿越渺远的时空,去触摸先贤的灵魂,用经典文言的独有的魅力与神奇来吸引学生,迷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美学价值极高的文化经典的热爱。如,教学《论语》,要以儒家的“仁”、“爱”熏陶学生;教学《孟子》,要让学生感受雄辩之气;教学《庄子》,要让学生领略汪洋恣肆的笔法;教学《老子》,要和学生一起探究它的博大精深;教学《战国策》,要和学生一起领会策士纵横捭阖的才情……要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使学生亲近认同文言经典,为传承民族文化打下基础,为奠定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准备。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以致用,古今观照,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有用。如文言文工整的句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约的语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美丽的形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刻的意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丰厚的内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经典的笔法(卒章显志、赋比兴、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等)……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积累语言的素材,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为全面提高语言修养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知识宝库。
三.注重人文关怀,开启智慧,教会学生做人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学生母语水平不高,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美丑不分不是个别现象,君子之风渐行渐远。而颓废、功利、懒惰、虚伪、妄自尊大,这些缺点也在很多学生身上体现。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中的做人智慧,涵养心灵。
朱熹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同样,教学文化经典,第一要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中学文言选文中蕴含丰富的民族智慧做人准则。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与时俱进之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文关怀等等。
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联系实际,以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领学生与经典同行,引导学生与圣贤为友,积贮人生体验,积蓄高尚情感,积聚优雅趣味。让学生做心灵完美,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关怀。
赵红,教师,现居江苏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