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练静功的意守丹田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守丹田——关于丹田的位置,古籍记载和气功家传说不一。据《黄庭经》记载:丹田位置上有黄庭(胃),下有关元,后有幽阙(肾),前有命门(脐,也叫前命门,实在脐下内部一寸三分处)。
  意守丹田,换言之,就是气功中调心的重要功夫,而调心须与调息互相结合好收效才会大。所以气功家有云:“治病须养气,养气须调息,调息须清心,清心须坚脑,坚脑则心平气和,气机发动,无所不适。”
  初练静功的人,对这种功夫极难下手。人们的妄念一起,意马心猿,最不容易调伏。修炼静功的最后功夫,就是能够调伏这些胡思乱想的妄念,妄念一旦消除,就能够出现一种无念境界。那么,初练静功的人怎样下手呢?应该在静坐的时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把全副精神集中在脐下约一寸三分的下丹田处。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这样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以至达到无念的境界。如初学气功者觉得这种定力的根基不够,可以轻闭两眼至微露一线之光,而目观鼻准,这叫做“目若垂帘”。静静地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闻不觉,口也须自然闭合,舌舐上腭,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最要紧的仍在自然地意守下丹田。
  还有另一种简便方法:仍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息相依。而最要点仍是在于意守下丹田。以上两种功法都是最妥善安全的功法,没有流弊,非常适合初练功者选修。
  初练静坐功的人,常常反映说:“我没有练静坐功的时候妄念倒还少,一入坐静功后,妄念反而格外多,这是什么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要知道,人们的妄念本来随时都会有,平时因和外界环境接触,把注意力分散了,故不觉得多,入静以后精神集中于内部,才觉得妄念忽起忽灭,不可捉摸。能够从这下手,返观自心,习练久之,它自然会渐渐减少,所以不必怕它。
  初练静坐功的人,又有两种境象:一是散乱,没有法子把情绪安定下来;一是昏沉,时时要打瞌睡。大概初学此功的人,起先都是容易散乱,无法收敛,习练时日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昏沉。这是初练静坐者的通病,不必奇怪。欲治散乱的毛病,应该把一切念头,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专一注意在小腹中间,自然能够徐徐安定。欲治昏沉的毛病,应该把念头提起,专注在鼻头尖端,把精神振作起来。大概说来,人们因为白天劳累的缘故,夜里入坐就容易昏沉;早上起来入坐,因为夜里睡眠已足,就不至于昏沉了。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目前传染病发病动态,掌握居民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订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1年12月组织
目的调查研究海南省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所规定的测试方法和统计分析要求进行.结果海南省学生身体素质六项指标基本随年龄增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