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理论探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蒙古族、藏族、傣族等大部分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这些民族舞蹈让我国的艺术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健美操运动因为其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很多高校学生都非常热爱这项运动。健美操与民族舞都能够将我们人体语言抒发出来。在当前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审美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将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中,不仅能够让健美操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还能让健美操这项运动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1 民族舞与健美操的区别
  1.1 文化背景
  健美操是由西方的体操慢慢发展而来的,健美操这项运动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化的西方运动项目,在它的文化内涵中,具有浓烈的西方特征。而民族舞表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能够为人们带来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1.2 健身效果
  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运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项有氧运动,进行健美操运动能够为人们带来塑形、健身以及放松身心的好处,对于肥胖患者来说,适当进行健美操运动能够帮助他们减轻体重,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民族舞虽然是由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慢慢创造出来的,但它依旧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从健身这一点来看,两者之间也具有很多的共同点。
  1.3 运动时使用的音乐
  开展健美操运动时,我们大多数听到的音乐都是爵士乐和摇滚乐,这些音乐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且节奏感较强,如果人们一直在这种音乐环境下运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压抑感。而民族舞所使用的音乐大多比较舒缓,并且带有悠久的历史气息,人们听到这种音乐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2 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
  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增加,当前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了。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结合民族舞内容,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民族舞蹈本身所带有的那种魅力,也能够让大学生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并且对于不同的民族来说,他们的民族舞蹈也是不同的,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能够让大学生具有新鲜感,这对大学生发展自身个性非常有帮助,并且它还能够让大学生的创造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3 高校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3.1 对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在高校健美操教师进行日常教学时,通过在课堂上渗透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可以让民族舞蹈的特色与健美操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教师想要对通过在当前的健美操教学中结合民族舞内容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就需要对民族舞蹈的动作特点、民族舞的锻炼价值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走好这条改革之路。对于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可以使用一些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染。学生只有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民族舞内容与健美操进行结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在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讲解民族舞蹈中所具有的民族文化,从而让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舞蹈中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其次,在讲解民族舞蹈动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对民族舞蹈产生直观的了解。在学生通过听与民族舞相关的音乐后,能够对民族舞所使用音乐中的乐句、节奏等有所认识,学生在对这些有一定的了解后,能够有利于教师开展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课程的教学。
  最后,在经历了以上两个教学步骤后,学生大多都对民族舞蹈形成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健美操与民族舞结合的教学了。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民族舞蹈動作,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练习。在学生对基本的舞蹈动作完全掌握后,就可以将健美操的内容融入进来了。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在健美操开始和结束的阶段融入一整段的民族舞蹈,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这种改变舞蹈内容的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进行健美操教学时使用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音乐
  在上文我们知道健美操所使用的音乐具有很浓烈的现代感,这种超强接走得音乐能够让人们产生一定的压抑感。因此,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律动感,并且在这种音乐下,学生还能重新对健美操课程拥有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能够让健美操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在实际的健美操教学中,贯穿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与健美操的融合产生新的思考。
  4 结束语
  将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对于健美操教学本身来说,不仅创新了健美操教学模式,还丰富了健美操教学内容。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教学方式让体育文化得到了宣扬,学生通过学习融入民族舞内容的健美操课程,还能了解到我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其他文献
体育训属于一种综合性的体能训练,十分有助于提报学生自身的体能素质情况,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训练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训练方法不当或是训练器械的使用不规范等因素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为了能够确保学生体育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教学中需要应用科学有效的防伤害方法来帮助降低运动伤害现象的发生。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体育训练的教学工作在逐步的提高重视。体育训练不仅能够有效的锻炼学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10日印发实施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加强全民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强调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多方面的政策都为体育建设乃至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抓紧当今时代背景下机遇排球运动的良好时机,推动和发展排球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期刊
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体质健康则是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基石。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下,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生长发育波动最大、施加体育因素影响最重要的阶段。中学生由于学业繁重,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被极大地压缩,体育课几乎成为中学生仅有的体育锻炼机会之一,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中
期刊
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在教育方面,中国历来遵循着一切以高考事业为重,所以加强对各科科专业课的培训与锻炼,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在教育事业中所得到重视的比例越来越大了,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体系不完整,学生参与度低,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初中是青少年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体育课以及课外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质,
期刊
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培养理念的转变,篮球技术课教学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篮球基础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技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上所教学的篮球技巧。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开展篮球技術课教学改革进行讨论。  篮球技术课内容广泛,从战术跑位,再到行进间传控技巧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
期刊
篮球是一项古老的团队球类运动,由于其对于场地以及人数的要求较少,并且竞争性较强,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篮球作为团队运动特别强调分工协作、精诚团结、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其中,篮球传球技术更是考验着队员之间的默契,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篮球球场上比赛的节奏瞬息万变,传球的时机、方式有时候能够左右一场比赛的形式。因此,近几年来,各大球队训练的重心逐渐转变成传球技巧的训练,传球速度加快,逐渐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本文则将对初二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体魄的强健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现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耐久跑是一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项目,而且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时对其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也就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长此以往就会对
期刊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锻炼,生理机能较差,而美好的未来是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是当代青少年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越来越高。由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改革制度,最近几年,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一样,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应用互联
期刊
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就当前的实际教育开展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文化学科,体育学科在教育中所占据的地位依旧较差,整体教学水平偏低。不少地区的学校认为体育课程并不重要,使体育课流于形式,忽略了体育课程设立的初衷。若想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就要实现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的革新,同时更新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根据相关内容,立足游戏化教学角度,
期刊
现代高中体育课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都能明显感觉到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足。尤其是在自主练习环节中,很多学生都会在练习时间随意说话或偷懒。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大影响了高中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为此教师也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转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  1 根据学生不同体质进行分层次练习,提高体育锻炼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