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担负着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把握高职学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发挥革命文化育人功效,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要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呼应、线上与线下相衔接、远程与实地相结合等方式,将革命文化有效融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政课中.
【机 构】
:
广东省伦理学会 广东 广州5109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担负着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把握高职学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发挥革命文化育人功效,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要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呼应、线上与线下相衔接、远程与实地相结合等方式,将革命文化有效融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政课中.
其他文献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英雄精神培育是育新人的重要途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时期分别对大学生突出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奉献精神、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拼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形成了培育主题与历史任务统一性、过程与群众联系紧密性、成果与时代精神一致性等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正确引导、围绕学生实际推进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方面带来重要启示.
加快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命题.要站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为民族复兴凝聚青春力量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要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四个方面.新时代新形势下,要通过课程教育教学、大学文化培育、网络空间建设、队伍素质提升四条路径,确保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道德感召力、催发情感亲和力和生成社会责任感的时代价值.然而,由于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不够、感恩思想的教育不足和感恩行为的引导不力,导致出现部分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漠视亲情、在学校生活中漠视恩情、在社会生活中漠视责任的问题.为化解这些问题,高校有必要以传统感恩思想为切入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渠道、以校园文化为实践载体,重新建构并推进感恩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面对国内外依然严峻复杂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新赶考”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是当前党的建设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坚持“两个务必”思想,通过筑牢思想防线、消除本领恐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大国形象等途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红色理论引领功能的迫切要求,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需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运用案例式、“互联网+”、活动体验式等“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实现思政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凝练出了宝贵的育人思想.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其自觉将爱国主义精神付诸实践.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党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合力;以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