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物理学习更是如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好”问题,因“好问题”的背后往往蕴含着高质量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更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好”问题,使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教师提问
1、问题应有情趣性和生活性。中学物理教学要尽量让生活走入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做观察生活、生产的有心人,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却小到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进一步提出问题“浮力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学生激烈讨论。
2、问题应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问题提出、学生解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使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就要求在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创设问题,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对于难点的问题设计还要逐层递进。
3、问题应具有挑战性。如果教学目标要突破“知识本位”,着重提高学生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问题就应有能使学生参与更复杂的思维活动的潜力,就应具有挑战性。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感到简单、乏味,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但也不能太难,太难会导致“启而不发”,使探究过程无法进行。
二、学生发问
教学活动中,“问”不能仅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应积极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因为学生一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能大胆质疑,就会通过多种途径提出和发现问题。
1、创设一个学生敢问、想问、要问的课堂氛围。由于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于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新理念下的教师创设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解放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确立“我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树立“敢问”的信心,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产生“想问”的冲动。并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只肯定问得正确、合理的学生,还应鼓励“积极问”“不断问”的学生,即使问得有错误、问得浅、问得稀奇古怪也应积极评价,创设一个争先恐后“要问”的课堂气氛。
2、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用新颖有趣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让学生积极感知学习的对象,在符合自身特点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等思维活动,在老师引领下,产生学生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并将问题提出来。
一、教师提问
1、问题应有情趣性和生活性。中学物理教学要尽量让生活走入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做观察生活、生产的有心人,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却小到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进一步提出问题“浮力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学生激烈讨论。
2、问题应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问题提出、学生解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使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就要求在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创设问题,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对于难点的问题设计还要逐层递进。
3、问题应具有挑战性。如果教学目标要突破“知识本位”,着重提高学生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问题就应有能使学生参与更复杂的思维活动的潜力,就应具有挑战性。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感到简单、乏味,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但也不能太难,太难会导致“启而不发”,使探究过程无法进行。
二、学生发问
教学活动中,“问”不能仅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应积极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因为学生一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能大胆质疑,就会通过多种途径提出和发现问题。
1、创设一个学生敢问、想问、要问的课堂氛围。由于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于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新理念下的教师创设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解放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确立“我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树立“敢问”的信心,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定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提问的主动性,产生“想问”的冲动。并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只肯定问得正确、合理的学生,还应鼓励“积极问”“不断问”的学生,即使问得有错误、问得浅、问得稀奇古怪也应积极评价,创设一个争先恐后“要问”的课堂气氛。
2、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用新颖有趣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让学生积极感知学习的对象,在符合自身特点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等思维活动,在老师引领下,产生学生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并将问题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