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变化与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59例脑出血患者采用脱水、营养神经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3周作头颅CT检查并记录临床表现。结果:49例患者2周时均有水肿加重,而临床病情大多较前好转,仅10例临床表现加重。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高峰可持续2周以上,但水肿程度与临床表现程度不相关,因此脑出血患者需注意防治脑水肿。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资料与方法
  本组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38~85岁,平均64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8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2例。出血量<10ml10例,10~20ml19例,21~30m21例,30~40ml9例。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8例,恶心、呕吐29例,偏瘫36例,感觉障碍16例,言语障碍23例,偏盲4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脱水、营养神经及預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病情好转后脱水剂逐渐减量至停用。
  观察方法:对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之内、第12~14天及第18~21天行头颅CT检查,按多田氏法[л/6×长轴×短轴×出血层面(或水肿层面高度)]计算血肿量及其周围脑水肿量,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情。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 。
  
  结 果
  发病24小时内血肿体积19.10±10.12ml,血肿周围有薄层水肿带者48例(81%),水肿带宽0.5~1cm,伴占位效应者45例(76%),水肿带有无与血肿量大小无明显关系,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偏盲等。
  发病第12~14天,10例血肿量<10ml者,血肿完全或者大部分吸收;患者临床病情大多较前好转,仅10例(17%)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较前加重,表现为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无恢复或较前加重,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多。
  发病第18~21天21例(36%)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仍较明显,其中19例出血量>20ml,2例出血量<20ml,脑水肿程度与发病第12~14天时相似,患者常表现为嗜睡,言语障碍,肢体功能恢复缓慢等。
  
  讨 论
  我们发现,脑出血发病24小时内81%患者血肿周围出现0.5~1cm不等的薄层水肿带,76%患者伴有占位效应,早期的占位效应主要与血肿大小有关,此期患者临床表现急重,易受重视。总之,本组资料显示,脑出血后脑水肿持续时间较长,许多患者虽然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加重,其临床表现短期内却无明显改变。为了准确反映脑水肿情况,减少临床治疗盲目性,动态头颅CT检查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Yang GY,Betz AL,Chenevert TL,et al.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 hemorrhage;relatio-ship between brain edema,blood flow and blood-barrier permeability in rats.J N-eurosurg,1994,81(1):93-102.
其他文献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在专业课程知识内容中不断发掘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下微生物分层教学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合理分层。体现了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
摘 要 本文根据多年的临床助产经验体会: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提高正常分娩的技能,特别是提高对于骨盆的构造及其各个径线的熟练掌握,方能对是否阴道分娩作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  关键词 骨盆与分娩有关的部分 骨盆外 内测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91    骨盆与分娩有关的部分    骨盆倾斜度: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形成的角,非妊娠时为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得到KOH/铝柱撑膨润土固体催化剂,催化麻疯树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探讨KOH负载量和酯交换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及催化剂再生性能,并对催化剂
本文以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为例,通过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环境条件,同时构建基于学习成效、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
学分制的现实缺陷要求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难题要求引入既有一定强制性又有一定激励性的制度设计。课程化方法针对学分制下专业认知实习薄弱问题,将专业指导
关键词 阴式子宫 全切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9.261  臨床资料  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阴式全子宫切除地患者共320例,诊断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手术指征明确,平均年龄43.3岁,均为择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