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式授课方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物理课程也应及时摒弃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转而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迎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理念。下面,本文就对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合作;应用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充当着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会在极大程度上僵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鉴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多重有效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物理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与有用性。
一、问题导入,启发思维,激发探究欲望
于学习思维活跃的高中生而言,问题则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内驱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伊始,教师应贴合教学内容来巧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授新课“弹力”之初,我先是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撐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的视频,并向学生问道:“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由于上述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他们都十分积极踊跃地阐述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想法。在这之后,我先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分别用力作用在弹簧、橡皮筋、气球、纸等物体上,并向学生问道:“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和分类吗?”如此导入,既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形成科学精神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物理课堂应是互动、多维、活动性的课堂。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将学习的自主权还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习得新知识和掌握物理学习方法,以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体验并感知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并据此总结归纳了摩擦力的定义。之后,我向学生提问道:“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随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了各种猜想,其中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力、压力、速度、面积等因素。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器材,并设计分组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期间,我会在行间巡视,以便在了解学生实验进度的同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一来,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又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应用实践,服务生活,促进能力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在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运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都能够得以发展与提升。
为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使物理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在教学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在课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相关道具,体验垂直面旋转会发生的各种情形,感受各种模型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此外,在教学完“摩擦力”一节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来仔细观察自行车,找出哪些部位存在有益摩擦,哪些部位存在有害摩擦,并尝试规避有害摩擦。如此,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法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需要,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能力的发展,抑或是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李国孝.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55-56.
[2]罗华权.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06):42-43.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合作;应用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充当着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会在极大程度上僵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鉴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多重有效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物理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与有用性。
一、问题导入,启发思维,激发探究欲望
于学习思维活跃的高中生而言,问题则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内驱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伊始,教师应贴合教学内容来巧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为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授新课“弹力”之初,我先是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撐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的视频,并向学生问道:“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由于上述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他们都十分积极踊跃地阐述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想法。在这之后,我先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分别用力作用在弹簧、橡皮筋、气球、纸等物体上,并向学生问道:“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和分类吗?”如此导入,既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形成科学精神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物理课堂应是互动、多维、活动性的课堂。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将学习的自主权还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习得新知识和掌握物理学习方法,以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体验并感知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并据此总结归纳了摩擦力的定义。之后,我向学生提问道:“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随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了各种猜想,其中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力、压力、速度、面积等因素。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器材,并设计分组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期间,我会在行间巡视,以便在了解学生实验进度的同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一来,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又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应用实践,服务生活,促进能力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在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运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都能够得以发展与提升。
为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使物理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在教学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在课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相关道具,体验垂直面旋转会发生的各种情形,感受各种模型圆周运动的临界状态。此外,在教学完“摩擦力”一节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来仔细观察自行车,找出哪些部位存在有益摩擦,哪些部位存在有害摩擦,并尝试规避有害摩擦。如此,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法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需要,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个性能力的发展,抑或是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李国孝.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55-56.
[2]罗华权.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