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培养的过程。化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化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灵活、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形成人文课堂,真正使化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真正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充分体现“人文内涵”的化学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构建化学有效课堂,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 以人为本 化学
“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1.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彻底根除脑海中固有的“优生”与“差生”的陈腐观念,用发展的眼光、赞赏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爱抚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让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九(七)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的探究课上,有个成绩好的学生讨论到这个实验时,认为选择可燃物必须是燃烧后只能生成固体的才行。这时我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几次想举手却又显得非常犹豫,于是让他发表意见。下面有几个学生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嘲笑声,被叫的学生紧张地轻声发言:“我在资料上看到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因此,我认为可以用硫作可燃物。”全班顿时静下来,然后响起一片掌声。从此,这个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眼中的“差生”难道真的很差吗?其实,很多所谓的“差生”都是教师重“教”不重“导”造成的。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注重引导、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也能成才。
2.关注学生需求。回顾自身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为了实现需求,我们一般都会自觉地付出努力。学生学化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时,就会产生要去探究的动力,就会主动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进行学习。
要想构建有效课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变“教”学为“导”学,重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动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入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基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来制定課堂教学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制定合理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重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求,但本文中讲到的化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化学学习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明显的在学生化学学习需求上应予以更多关注。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师要转变角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学生)为本,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体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在化学课堂中形成新型的人文课堂,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促进师生双方更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创造机会,及时根据学生到达的程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安排,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达到以“导”促“学”的目的,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挑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呢?
3.1 让学生有效参与,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合理的安排与变化。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探究。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如调查校园周边空气、水质污染问题,提出合理治理途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且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3.2 倡导探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空气”时,有同学提出:竹子里面也有空气吗?我就让同学们自己下去探究。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这次探究活动,问题、结论都是由学生在讨论、研究、验证中发现和得到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学生 以人为本 化学
“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1.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彻底根除脑海中固有的“优生”与“差生”的陈腐观念,用发展的眼光、赞赏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爱抚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让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九(七)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的探究课上,有个成绩好的学生讨论到这个实验时,认为选择可燃物必须是燃烧后只能生成固体的才行。这时我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几次想举手却又显得非常犹豫,于是让他发表意见。下面有几个学生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嘲笑声,被叫的学生紧张地轻声发言:“我在资料上看到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因此,我认为可以用硫作可燃物。”全班顿时静下来,然后响起一片掌声。从此,这个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眼中的“差生”难道真的很差吗?其实,很多所谓的“差生”都是教师重“教”不重“导”造成的。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注重引导、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也能成才。
2.关注学生需求。回顾自身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为了实现需求,我们一般都会自觉地付出努力。学生学化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时,就会产生要去探究的动力,就会主动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进行学习。
要想构建有效课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变“教”学为“导”学,重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动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入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基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来制定課堂教学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制定合理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重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求,但本文中讲到的化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化学学习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明显的在学生化学学习需求上应予以更多关注。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师要转变角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学生)为本,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体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在化学课堂中形成新型的人文课堂,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促进师生双方更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创造机会,及时根据学生到达的程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安排,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达到以“导”促“学”的目的,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挑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呢?
3.1 让学生有效参与,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合理的安排与变化。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探究。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如调查校园周边空气、水质污染问题,提出合理治理途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且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3.2 倡导探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空气”时,有同学提出:竹子里面也有空气吗?我就让同学们自己下去探究。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这次探究活动,问题、结论都是由学生在讨论、研究、验证中发现和得到的,学习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