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化学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培养的过程。化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化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灵活、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形成人文课堂,真正使化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真正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充分体现“人文内涵”的化学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构建化学有效课堂,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 以人为本 化学
  
   “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1.关注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彻底根除脑海中固有的“优生”与“差生”的陈腐观念,用发展的眼光、赞赏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爱抚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让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九(七)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的探究课上,有个成绩好的学生讨论到这个实验时,认为选择可燃物必须是燃烧后只能生成固体的才行。这时我发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几次想举手却又显得非常犹豫,于是让他发表意见。下面有几个学生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嘲笑声,被叫的学生紧张地轻声发言:“我在资料上看到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因此,我认为可以用硫作可燃物。”全班顿时静下来,然后响起一片掌声。从此,这个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眼中的“差生”难道真的很差吗?其实,很多所谓的“差生”都是教师重“教”不重“导”造成的。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注重引导、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也能成才。
   2.关注学生需求。回顾自身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为了实现需求,我们一般都会自觉地付出努力。学生学化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时,就会产生要去探究的动力,就会主动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进行学习。
   要想构建有效课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变“教”学为“导”学,重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动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入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基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来制定課堂教学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制定合理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重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求,但本文中讲到的化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化学学习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明显的在学生化学学习需求上应予以更多关注。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师要转变角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学生)为本,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体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在化学课堂中形成新型的人文课堂,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促进师生双方更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创造机会,及时根据学生到达的程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安排,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达到以“导”促“学”的目的,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挑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呢?
   3.1 让学生有效参与,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合理的安排与变化。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探究。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如调查校园周边空气、水质污染问题,提出合理治理途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且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3.2 倡导探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空气”时,有同学提出:竹子里面也有空气吗?我就让同学们自己下去探究。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这次探究活动,问题、结论都是由学生在讨论、研究、验证中发现和得到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数学的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为基本形态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高度社会化。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定量化研究的学术性发展。现代数学已经或将要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中,“量”的概念早已突破了“数”与“形”这一历史的局限性。“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度量和科
期刊
【摘要】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多开展一些有趣的英语活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关键词】创设 氛围 情境  Create the situation and build the atmosphere   Su Limin   【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参与”做为落实“学为主体”的突破口,就如何体现谈几点体会。  1.精心设计“学为主体”的操作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要把学为主体落到实处,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在既重教又重学的思想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学为主体”的操作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英语教学需要有效的导入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英语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新课标下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富有启发地导入,是“传道、授业、解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未有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
期刊
我认为历史课创造性教學的根本点就在于开掘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既是形成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动力,更是历史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要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靠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分为两个方面: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二者紧密配合,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创造性的教,时时离不开教师的再创造。我认为,创造性历史教
期刊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名言说明了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  师爱应该是伟大的、神圣的,是人類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最纯洁的情感,它代表着无私奉献;师爱又是“超凡脱俗”的,因为这种爱,与血缘无关,与私利无关,却能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让博爱精神通过教育这片实验田,用体现博爱的自身正面言行去影
期刊
【摘要】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質量的前提。在备课中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同时兼顾到教学方法与具体语言语法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中观上设计单元教学;微观上编写课时教案。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英语 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教师既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的意图、教学策略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裨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