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次中心城市选择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次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和培育恰当的次中心城市更是重中之重。以济南、青岛作为山东省域双核中心城市,对山东省各市14个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并对量化结果给予定量评价和排序,最终选出烟台、潍坊、济宁作为次中心城市的培育对象。研究认为烟台、潍坊、济宁与济南、青岛相呼应贯穿整个山东省,新的次中心城市与原始双核结构形成“二次辐射”,共同形成新的互补叠加优势。
  [关键词] 次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空间互相关模型;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4-0024-07
  一、引言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是山东省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蓝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经济发展显现出巨大活力,但各市间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与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相比,其他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2012年,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济南、青岛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0367亿元、730211亿元,而其他城市则大多在2000亿元~3000亿元。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来看,济南、青岛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3256975元、3214473元,而其他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东营和烟台达到30000元以外,其他城市都在25000元左右。可见,济南、青岛虽在经济发展方面处于龙头位置,但向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并没有充分展现。因此,在济南和青岛以外增加适当的次中心城市,对加快区域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大多从城市发展角度入手。早期Ebenezer Howard针对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被学者们不断完善和应用,并衍生出了新的城市模式“卫星城”[1]。其后,Chris Taylor对德国城镇布局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①。Krugman通过创新和集聚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分析了中心城市之外的新城市及其发展[2],Masahisa Fujita和Paul KluglnRn则在归纳总结一系列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次中心城市的形成条件。[3]近期,学者们对交通、人口等社会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如Hideo KoniShi分析了交通成本优势和人口集聚因素对枢纽城巿形成的影响[4],Vernon Henderson等研究了政府政策对次级中心城市的产生、发展的影响[5],Kloosterman等提出了关于主中心城市与次级中心城市共存的多中心城市区域问题。[6]
  国内对于次中心城市的研究虽然已有部分文献,但相关的定量研究仍然不足。李锦章、初玉岗等以次中心城市GDP占主中心城市的比例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是因为缺少次中心城市的带动,并提出了次级中心城市形成的条件和机制。[7]59曹佳对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进行比较,并以城市间空间距离、城市、人口这3个指标为基础建立引力模型并进行量化研究。[8]郑治伟和孟卫东借助空间引力模型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对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城市的选择进行了研究。[9]伍月云、胡德茂运用实证分析法从经济功能、区域空间、周边关系、建设模式等四个维度对芜湖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芜湖为安徽省次中心城市。[10]
  目前,相关研究多是对次中心城市的选择标准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方面的分析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15个城市(不包括济南、青岛)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选出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然后利用空间互相关引力模型分东中西三个区域来考察山东省各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能力,利用威尔逊模型对各城市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最后综合这三个量化结果,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城市作为山东省次中心城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三、次中心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的构建
  山东省城市格局和全国大多数省市和区域的格局一样,人口、资源等不断地向区域内的中心城市聚集,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就经济辐射来说,仅靠济南和青岛这两个中心城市以“摊大饼”模式带动整个山东省经济的发展较为困难。由于中心城市数量太少,需带动城市较多,从中心城市辐射出的能力最终到达每个目标城市的经济能力大大降低,辐射成本也将大幅提高,辐射效率低下(见图1a)。增加次级中心城市使其在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间发挥关节点的作用(见图1b),一方面能降低中心城市辐射成本;另一方面能加大各市间经济联系,弥补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空缺,提高城市间的合作效率。
  图1次级中心城市带动下的经济辐射效果示意图
  在传统的中心城市结构中,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各方面差距很大。次级中心城市空间组织体系构建以后,人口、资金、人才等资源被吸引到次级中心城市中来生成新的中心。在众多中心作用下,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各方面差距减小,区域经济得以更健康协调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8月
  第31卷第4期李治国,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次中心城市选择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与数据选取及处理
  所谓次中心城市是指那些在生产总值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接近于主中心城市并明显超过区内其他城市的较大城市。它具有较强的生产、科技、物资集散能力,既有较强的辐射扩散能力又有较强的接受辐射和扩散的能力。[7]59鉴于此,本文认为次中心城市的选择标准至少应包含三点:一是内部较扎实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外部与周边城市较强的空间联系能力;三是较优越的发展环境。
  基于这三个标准,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原则,建立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水平4个指标,并确定具体指标的选取原则:必须符合次中心城市的真正内涵,必须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必须符合经济增长特征。本文选取了14个二级指标,涉及山东省各市的投资、工业、财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就业等领域,见表1。   表1山东省各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标
  指标类型具体指标
  经济发展水平GDP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总产值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对外开放水平出口总额
  实际使用外资
  人民生活水平
  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公共服务水平
  邮电业务量
  公路里程数
  卫生机构床位数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
  对于指标的量化,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5个城市(不包括济南、青岛)进行综合竞争力分析,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山东省各市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为消除因各指标量纲不同而对指标大小差异造成的影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
  Yij=(Xij-EXj)/δj, i=1,2,…,n;j=1,2,…,m(1)
  式中,Yij为标准化后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EXj为第j个指标平均值;δj为第j个样本的标准差。标准化后,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指标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KMO和Bartlett’s Test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MO度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卡方估计自由度显著性
  0707383520910000
  由表2可知,KMO值为0707,说明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拒绝了原假设,即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卡方统计值为383520(p<0),拒绝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模型的量化分析
  1.综合竞争力分析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人文及社会的能力集合,因此城市全方位功能的综合竞争力指标应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本文研究对象为山东省除济南和青岛以外的15个城市,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这15个城市2012年度14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其中信息量在98%以上的主因子进行综合计算。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给出的数值以及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出各城市的因子得分情况,并根据最后加权得分进行从高到低降序排名。加权后总得分R是利用各主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的,在这里选取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综合计算公式为:
  Ri=贡献率×因子得分,i=1,2,3,4,5,6(2)
  R=R1+R2+R3+R4+R5+R6(3)
  由式(2)、(3)计算得到山东省各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见表3。
  表32012年山东省各市的主因子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城市第一因子第二因子第三因子第四因子第五因子第六因子综合得分排名加权综合得分排名
  烟台0761077104440064122402273491107051
  潍坊0707-0297-021313840781-042319383052
  济宁059-0362-04010326-1199-0502-1549110333
  淄博0382-08980301-0942264800571548401334
  临沂0193-0624-04441601-012220292634200945
  泰安-0061-061-0363-016302390278-067910-01636
  菏泽-0167-008-115709-0508-2013-302513-01817
  枣庄-0247-0337-0771-14550253-1155-371214-03388
  聊城-0433-0367-0729019210220221-00947-03829
  威海-06905330693-0781-05540387-04129-039710
  德州-07240026-03921344-0252-0385-03838-047811
  日照-07610394-0696-1168-0611-0923-376515-057412
  滨州-1143040100280713-0579095803786-070713
  东营-1149-049832810409-0228-086209535-070914
  莱芜-12030171-0559-1514-05821716-197112-090315
  由表3可知,2012年山东省中部的潍坊、淄博由于靠近济南和青岛这两个中心城市,处于两个中心城市之间,受两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综合竞争力较强;东部沿海的烟台和威海,由于烟台靠近青岛,受青岛的辐射带动,综合竞争力远超威海;西部的各市中济宁综合实力最强,远远超过鲁西的其他城市,对于鲁西来说,济宁市作为这片区域的次中心城市非常合适;西北部的德州、滨州、莱芜三市虽然与省会济南很近,但综合竞争力依然很低,这也说明了济南市作为山东的省会,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在济南和青岛之外,培育新的次中心城市是当务之急。此外,选择次中心城市应考虑地理位置的合理分布,所以,在以下的空间经济联系能力的考察中,将山东省分成几块区域进行研究。
  2.空间经济联系能力分析   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能力,即城市间空间互相关程度,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对外辐射、带动的能力以及接受周边辐射的能力。次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充当着节点和枢纽的作用,与中心城市以及周围地区在人口、资金、资源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经济互动行为。本文用经济联系强度来衡量次级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空间经济联系能力,公式如下:
  Rij=PiGiPjGjD2ij  (4)
  式中,Rij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量,PiGi、PjGj分别为城市i、城市j的人口数量和GDP。但是该引力模型过于简单且存在缺陷:考虑指标不全面,仅仅考虑了人口数量和GDP对城市间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模型中的两城市间的距离为空间距离,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城市距离。因此,陈永林等对原有模型进行了修正,把各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加入到空间经济联系的量化研究中,并采用更科学合理的通达指数Dij表示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11]修正后的引力模型为:
  Rij=3SiPiGi3SjPjGjD2ij  (5)
  Dij=12Tij∑Tin+Tij∑Tjn  (6)
  式中,SiPiGi、SjPjGj分别为城市i城市j的建成区面积、人口数量和GDP;Tij为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最短交通时间,∑Tjn、∑Tjn分别为城市i、城市j与区域内其他n个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各市之间距离以两市市中心之间距离为准。Dij值越小,说明两个城市之间相对于整个区域的通达性越好,Dij>1说明两个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低于区域平均水平。据此,把Tij的值带入式(6)可计算得到2012年各市的通达指数Dij,见表4。
  表42012年各城市间的通达指数Dij
  城市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淄博临沂泰安菏泽枣庄聊城威海德州日照滨州东营莱芜
  济南—1381420830750510408308504815504313064088054
  青岛138—064061350971124147123152075148052108087105
  烟台142064—0751651111351631711531450215309129096147
  潍坊08306075—138046114105138141060921081066054082
  济宁075135165138—113075055041056071740861119137075
  淄博05097111046113—10907211911908212807511036053047
  临沂11135114075109—072094048115147112062107109066
  泰安04124163105055072072—08061065175061102086108031
  菏泽08314717113804111909408—069078178093117122139099
  枣庄08512315314056119048061069—09916309608812313508
  聊城04815214510607082115065078099—155058137089108088
  威海15507502092174128147175178163155—162102141109161
  德州0431481531086075112061093096058162—136067083082
  日照1305209081111062102117088137102136—121108097
  滨州064108129066119036107086122123089141067121—045064
  东营088087096054137053109108139135108109083108045—089
  莱芜05410514708207504706603109908088161082097064089—
  由于受距离衰退的影响,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所以,在选择次中心城市时要重点考虑各城市与周围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量。本文按地理位置把山东省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根据各市政府网站中对各自城市的定位来划分所属区域。本文将处在两个不同区域边界的城市同时放到两个区域中进行空间经济联系能力的考察。由此将山东省城市划分区域如下:东部包括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东营;中部包括潍坊、济宁、淄博、临沂、泰安、枣庄、日照、滨州、东营、莱芜;西部包括济宁、临沂、泰安、菏泽、枣庄、聊城、德州、莱芜。
  将各市相关经济数据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人口数量和GDP及表4中的各城市间交通通达性指数Dij代入式(5)计算得到各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见表5、6、7。
  表52012年山东省东部各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
  城市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东营
  青岛32455849231101595710723684416329590872372497
  烟台—1486635211420767534146830544781594
  潍坊14866352—4453391742292559118850369
  威海114207675344533917—1442298215543372
  日照414683054229255914422982—11596011
  东营447815941188503691554337211596011—
  合计13769901733543403651216577024109779857190771346   排名13254
  表62012年山东省中部各市的经济联系量
  城市潍坊济宁淄博临沂泰安枣庄日照滨州东营莱芜
  济南1302558813052981305597548923441
  3607435267591512093197113977165628622693757
  潍坊—29895982889172554336134133506191854142292568509394118850372329387
  济宁2989598—39541961028726812201398100174542284872214189514951822303644
  淄博288917253954196—513866375780342342838198535424826259105216896221867
  临沂5433613102872685138663—8764604164049517342829324748828922593602639
  泰安41335061220139875780348764604—6540131722795326615118971811010096
  枣庄191854110017454234283816404951654013—1929936132074410270491330104
  日照422925622848721985354734282917227951929936—9933681159601669154
  滨州850939421418952482625932474883266151
  1320744993368—88006892019312
  东营118850371495182105216892892259189718102704911596018800689—981809
  莱芜23293872303644622186736026391101009613301046691542019312981809—
  合计8334564460728488122020387203775693188247495908992441036665230174628911837405581
  排名36142710589
  表72012年山东省西部各市经济联系量
  城市济宁临沂泰安菏泽枣庄聊城德州莱芜
  济南
  1305298138923441136074351976770474675915142077793327896396969375696
  济宁—10287267912201397720438639110017453862161611455925223036444
  临沂102872679—876460424746370316404951128598183331135243602639
  泰安12201397787646042—42900635654013045710225571732392110100962
  菏泽2043863914746370342900635—482434113665344128413196961084
  枣庄1001745381640495116540130448243411—208464062431628513301039
  聊城6216161128598183571022553665344120846406—6646222610969349
  德州45592523311352471732392284131962431628566462226—13897844
  莱芜230364443602639110100962961084133010391096934913897844—
  合计790767973589004443917641086494442089503924008490572801562491957286318563
  排名23165748
  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经济联系量表可以看出,2012年山东省东部地区的烟台和威海经济能力较强,排在第一、第二位,而同区域的其他城市如潍坊、日照和东营经济联系能力较弱,与烟台差距较大,表明烟台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带动能力最大。中部地区中,淄博、泰安、潍坊三市与中部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好,分别排在了中部第一、第二、第三位,属于中部地区经济联系的强市,而其他城市总体经济联系量偏低,虽然山东省中部各市彼此距离相差不是很远,但是相互间的经济联系水平依然太低,显然需要在中部地区确定一个次中心城市促进中部各城市的发展。西部地区中,各市的经济联系情况与中部地区相似,除泰安和济宁两个城市经济联系较强外,其他城市整体水平偏低,表明泰安和济宁对山东西部地区经济联系及带动能力较强,该地区需要确立一个各方面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整个鲁西协调发展。
  3.发展环境量化分析
  城市经营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关于硬环境,本文已在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实力中进行了分析,下面主要对软环境进行分析。
  如果某个地区的政府对该地区的各项事务态度积极并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该地区就拥有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对政府主观态度的量化问题,可以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来解决。威尔逊公式为:
  Tij=KOiPjexp(-βrij)(7)
  式中,Tij为区域i吸引到的源自区域j的资源数;Oi为区域i的资源强度;Pj为区域j的资源总量;rij为两区域间的距离;β为衰减因子,也称阻尼系数,可以反映政府的主观态度;K为系数,在大多数讨论中被约去了。在式(7)中,当距离rij=0时,exp(-βrij)=1,因此可以推导出KOi=1,从而式(7)可以简化为:   Tij=Pjexp(-βrij)(8)
  由式(8)可知,采用逆过程可以计算β,并且各城市间β是存在差异的。
  β=-LnPjTijrij(9)
  很显然,β越小表明经济资源阻碍越小,政府办事态度和工作效率越强。通过计算可知,2012年山东省各个城市分别接受济南和青岛的经济辐射时的相应β值,从而可度量政府的办事态度和工作效率。根据式(9)计算得到2012年度山东省15个城市政府对资源的阻尼作用因子及其综合排名,如表8所示。
  表82012年山东省各市政府对资源的阻尼作用因子值
  城市济南青岛合计排名
  烟台0010561000804800186091
  威海0011702001109400227962
  临沂0014731001026700249983
  菏泽0016862000923900261024
  济宁0016813000955500263695
  潍坊0016623001125000278736
  枣庄0018265001106900293347
  德州0021483001030900317928
  聊城0022043001024900322929
  日照00162110016408003261910
  淄博00200710012602003267311
  东营00193470013865003321212
  泰安00223180012227003454513
  滨州00219170012876003479214
  莱芜00332300018023005125315
  2012年山东省的烟台、威海与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的联系中阻尼系数较小,总体发展环境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说明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为活跃,政府工作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在发展环境方面占据较大的优势。而地处中西部较为偏远且城市规模较小的城市如泰安、莱芜、滨州则与中心城市的阻尼系数较大。因此,在山东省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次中心城市来促进区域的发展尤为重要。
  (三)综合评价及次级中心城市的确定
  综合竞争力、空间经济联系能力和发展环境的关系是一体两翼的关系,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较好的空间经济联系能力和较优越的发展环境则是一个城市成为次中心城市的两项关键条件。
  本文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对综合竞争力、空间经济联系和发展环境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依据专家反馈意见,综合竞争力权重赋予04,空间经济联系量赋予03,发展环境赋予03。三组数据的赋分规则如下:15个城市各单项按排名由高到低顺序赋分,第一名为30分,第二名为28分,第三名为26分,以此类推,最后第十五名为2分。对三组数据的单项排名结果经过赋分后再各自乘以权重,分别得到综合竞争力、空间经济联系量和发展环境的分值,再将三个分值相加得到综合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见表9。
  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在山东省的东中西3个区域中,烟台、潍坊、济宁综合得分最高,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的第一名,因此烟台、潍坊、济宁作为山东省的次中心城市是可行的。山东省东部可以烟台为次中心城市,和青岛这个中心城市相呼应,带动威海、日照、东营等地区的发展;中部可以潍坊为次中心城市,在济南和青岛两个中心的共同作用下,承东启西,更好地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西部以济宁为次中心城市带动泰安、菏泽、枣庄、聊城、德州的发展,更好地弥补济南和青岛在西部辐射和带动能力的空缺,从而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烟台、潍坊和济宁为次中心城市的全新发展格局。
  表92012年山东省各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区域城市综合
  竞争力经济联
  系强度发展
  环境综合
  得分排名
  东部烟台303030301
  潍坊282620252
  威海1228282163
  东营142481524
  日照822121345
  中部
  潍坊282620251
  临沂2224262382
  济宁262022233
  淄博2430102164
  泰安202861825
  枣庄1618181726
  日照812121047
  滨州62241028
  东营4168889
  莱芜21425610
  西部
  济宁2628222541
  临沂2226262442
  菏泽182224213
  枣庄162418194
  泰安203061885
  聊城122014156
  德州1018161427
  莱芜2162628
  五、次中心城市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除济南、青岛以外的15个城市中,烟台、潍坊、济宁三市是综合竞争力、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发展环境三方面能力综合起来较强的城市,适合作为次级中心城市。烟台、潍坊、济宁作为山东省的次级中心城市必须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山东省域内各市连成一个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首先要明确济南、青岛在山东省内双核中心城市的地位,其次明确烟台、潍坊、济宁三市与双核中心城市是主动呼应和接受辐射的关系。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但这并不意味着限制了烟台、潍坊、济宁三市的次级中心城市的作用。次级中心城市在接受辐射的基础上,构建与中心城市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发挥自身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二次辐射能力。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内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北濒渤海、黄海,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对外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省海外交流的重要跳板。所以,从国内角度来看,烟台应该加强与山东半岛各市之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辽东半岛、京津唐区域的合作,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烟台应该积极与日韩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与周边城市对接,承担起次级中心城市的功能。
  潍坊市位于山东中部,东邻青岛、烟台,西接淄博、济南,南依日照、临沂,北濒黄河三角洲,是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是山东半岛资源进出的交通枢纽。胶济铁路横贯潍坊东西,交通便利,与区内各市间的联系较强。潍坊市同时受济南、青岛这两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是两中心城市理想的经济腹地。因此,潍坊市应充分利用其有利区位条件,加强与济南、青岛两个主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制造业、汽车、纺织业、海洋化工等产业应积极与其他各城市互动,发挥次级中心城市的作用。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腹地,东邻临沂、枣庄,西接菏泽,南邻江苏徐州,北面与泰安、聊城相望,拥有较好区位优势。济宁是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济宁应将浓厚的孔孟文化、运河之都、生态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定位,充分发展旅游产业及相关文化产业,并加强城区与县域城镇的建设。同时加大航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功能。
  注释:
  ① 见Chris Taylor的“The Virtual Organization”. The Futurist, March, 1994版,第17~32页。
  [参考文献]
  [1] Ebenezer Howard.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M]. London: Commercial Press, 1898:2545.
  [2] Krugman P. First Nature, Second Nature,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3(2):129144.
  [3] Masahisa Fujita,Paul KluglnRn. When is the Economy Monocentfie Yon Thiinen and Chamberiin Unified [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5(25):505528.
  [4] Hideo konishi. Formation of Hub Cities: Transportation Cost Advantage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0(48):128.
  [5] Vernon Henderson,Hyoung Gun Wang. Urbanization and City Growth: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7,37(3):283313.
  [6] Kloosterman R C, Lambregts B. Clustering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Polycentric Urban Region:The Case of the Rand Stand [J].Urban Studies,2001,38(4):717732.
  [7] 李锦章,初玉岗,周志斌.次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发展[J].汉江论坛,2003(2).
  [8] 曹佳.成渝经济区次级经济中心的选择及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9] 郑治伟,孟卫东.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城市选择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3943.
  [10] 伍月云,胡德茂.省域次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以皖江示范区芜湖市为例[J].理论建设,2013(2):7176.
  [11] 陈永林,钟业喜,周炳喜.基于交通通达性的江西省设区市经济联系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2):121127.
  [责任编辑:张岩林]
  A Study of Choosing Subregional Central Cities from the Coordinat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dong Province
  LI Zhiguo, PAN Cuiy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The subregional central 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so it is crucial to choose the reasonable subregional central city. Taking Jinan and Qingdao for example as the "two core" central cites of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quantifies 14 indexes, and then all the results are evaluated and ranked. Finally, Yantai, Weifang, Jining are chosen to be the cultivating subregional cites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Yantai, Weifang, and Jining echoed with Jinan and Qingdao. The new subregional cites together with the previously "two core" central cites can make a secondary radiation and create the new reduplication and mutual complement advantage.
  Key words: subregional city; economic linkages; space interaction gravity mode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 2015-03-12
  [基金项目] 济南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X1312)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的许多情节都有其素材渊源,作者在化用素材时一般会熔铸己意、别有寄托。因此,从素材的角度把握某一情节的意蕴和题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文本解读新方法。对《儒林外史》中三则情节的素材考辨可以说明,通过情节素材解读小说文本不仅可以更全面和更深入地把握作品题旨,而且也是对古代小说素材研究的一个开拓和推进。  [关键词] 《儒林外史》;情节素材;溯源求义;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74
期刊
[摘要] 唐君毅先生认为仁心仁性是道德的根源。仁心仁性具有普遍性、以人为目的和意志自律三大特性,它决定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并无本质区别,而是相贯通的关系。在传统伦理关系中,个人与他人是直接贯通统一的关系,道义与情感是直接同一的;在现代式社会团体中,个人与他人间接统一,这需要人的理性自觉来理解和实现。唐君毅高度推崇仁心仁性,克服了把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二元对立的错误看法。在群己关系上,唐先生的观点既不
期刊
[摘要] 常熟何强聚众斗殴案是探讨互殴场合下能否成立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李明故意伤害案与何强聚众斗殴案在案件外形上存在多处重合,但法院对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认定结果相反。通过类比可以得出结论:互殴下有成立正当防卫的可能性;此类案件的思维逻辑不应以行为人具备互殴意图而否定防卫意图的存在,而应是先定性自招行为,再判断防卫意图。  [关键词] 互殴;正当防卫;自招行为;防卫意图;类比  [中图分类号]D9
期刊
摘要:保险损失补偿是保险人用集中起来的资金对危险共同体成员因保险事故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补偿,体现了财产保险制度的核心职能。在称谓与内涵上,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损失的补偿是履行保险合同的保险金给付行为,在原理与制度上与民法的损害赔偿不同;在协同机制上,保险利益将实际损失限定在合法的利害关系内,保险价值与保险金额是保险人给付义务在法律与合同上的最大值;在规则体系上,超额保险、重复保险、保险竞合、保险代位等均
期刊
[摘要] 《二十四城记》和《出梁庄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题材,表达了相同的精神困境和艺术思考。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式上构成了互文,一起见证了70后个人精神视域中的中国经验,隐喻着一代人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以后,怎样真正地在日常生活中将“人文观照”和“社会救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两位艺术家创作的内部动因,也是潜意识里祈求获得的社会回应。  [
期刊
[摘要] 嘉庆十五年,甘肃发生大面积旱荒,灾民情状可怜,社会情形不安。时任陕甘总督的那彦成遵循赈恤民瘼、以纾民力的救荒思想,积极配置赈济资源,构建吏治防腐机制,使得荒政卓有成效,深刻反映出官员的实心实力是荒政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研究那彦成的荒政保障建设,可推进清代甘肃荒政研究事业的前行,也可资鉴现实。  [关键词] 那彦成;甘肃灾荒;荒政保障;实心实力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新行政诉讼法将行政补偿争议明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正式从诉讼法上赋予其可诉性。通过实证发现,行政补偿诉讼存在着诸如受案范围有限、管辖不够规范、审理方式比较保守、原告诉讼请求获支持少、监督行政效果不佳及案件实体审理较少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扩大受案范围,规范管辖制度,同时,应充分发挥调解的功效,强化正当程序原则的运用,并应确立被告一体化机制,转变行政审判模式。  关键词:行政补偿;行政补偿争议
期刊
[摘要]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前者主要探究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语法”和“隐喻”的内涵;后者主要涉及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人际功能”,“语法”和“隐喻”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阐明和揭示语法隐喻的价值,笔者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对语法隐喻
期刊
[摘要] 近年来,企图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民事纠纷之实例频现于行政登记领域,尤以房屋登记行政诉讼案最为典型。然而,大量涌现的类似诉讼现象却难逃正当性拷问,在其背后潜藏着两个误区:撤销行政登记必然影响民事法律关系变动、行政诉讼撤销判决必然存在适用空间。两个误区的形成分别源自对行政登记功能定位的片面认识与对行政登记合法要件的抉择失当,因而有必要从功能定位的视角厘清许可式、确认式、公示式登记对民事法律关系变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实现被视为东亚发展模式的奇迹。然而,这个急速发展的过程亦伴随着人对自然的征服,使包括人与自然在内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变革。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的发生使日本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下长期积累的生态脆弱得以暴露,造成严重灾情后果。震后恢复期间,日本地方政府提出“创造性复兴”口号,试图在灾后恢复中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此,政府与社会在不同层面对灾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