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古代中国灿若繁星的作家群中,李清照是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美、温顺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神韵,她词作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独具匠心的语言、精巧和谐的形式和含蓄深刻的内容使得她的作品在宋代文坛上放射出独特光彩,特别是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她的作品升华到一种隽永的艺术境界之中。
关键词: 李清照 艺术境界 形象 语言
李清照(约1084一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同、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是宋代可以和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诗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一卷。李清照创作的抒情词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以情制胜。词作里飘溢着淡淡的幽香,含悲的絮语中充分体现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之说。正是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词人之一。以1127年的大变化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多囿于闺情一类。到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词之为本,委眇宣修,本以妍媚声姿,贵阴柔之美。李清照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述。
一、栩栩如生的形象。
文坛中的传世之作无不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永葆艺术生命力。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清照词的抒情既抒词中之情,又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在李清照为数不多的存留下来的词作中,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而又与作家本人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一致的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超越。不论是活泼可爱的少女,还是失落寂寞的寡妇,都各有特色、别具匠心。李清照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写闺阁心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空气。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青春亮丽、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瞧她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纱轻飘,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其中“慵整”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把少女荡秋千后极度疲劳、双手麻木、懒得活动的神情尽情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露浓花瘦”这一美妙意象同“薄汗轻衣透”的少女形象两相打通。露浓似喻少女的轻汗,花瘦似喻少女的姿影,花和少女一而二、二而一。词的下片通过写少女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想动弹,突然翻起波澜,客人来了(应是异性少年)。这“薄汗轻衣透”的少女,未免感到自己这副“露浓花瘦”的样子有点失态,慌慌张张地穿着袜子含羞妙开,头上的金钗也在无意中悄然滑落。然而这少女又不是一味地惊慌失措,而是极有情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料想这定是一位翩翩少年郎,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能大胆地见。“却把青梅嗅。”是一种有意无意掩饰自己的娇羞和心事的绝妙情态。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的惊诧、含羞、好奇以爱恋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栩栩如生。寥寥四十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美感一览无余。
她后期的词虽然主要抒写个人不幸,但这些已深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时代变乱中,满怀离愁别恨的思妇形象“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更是“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的生活,窥见了她的灵魂。她把缕缕淡淡的愁情带入画面,形成全词的氛围,使每一景、每一物在“无语”之中都笼罩着一层愁雾,这就使画面升华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我们未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向我们走来。几分同情,几分哀怜,几分喜爱。
二、清照词描绘事物不是单板刻画,而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白描手法,彰显真实,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清照词大多是抒情诗,她在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时往往用白描手法,只是稍稍勾勒面部神态,只是稍稍写出几个富有象征性、特征性的动作,就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她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以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上阕:面对已经到来的美丽的春天,但是自己却是孑然一身,找不到可以与自己喝酒谈诗之人。下阙:“试夹衫”、“山枕斜欹”、“损钗头凤”“剪灯花”一系列动作,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跃然于纸上。
在她的筆下任何抽象的事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变得具体可感、形象鲜明。再看看她的另一首词《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个“载”字用得多好,—个普通的“载”就让整首词都动了起来,富有动态;一个“浓”字,又让人深深地体会到她的烦恼,她表现自己:愁的方式是运用“浓”这个密度词,多么富有新意,化抽象为具体。清代学者余正燮说:“流寓有故乡之思,其事非闺阁文笔自记者莫能知。”
三、独具匠心的语言。
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她不追求辞藻的华美,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以惊人的才华、大胆的笔触选用民间口语入词,不着痕迹,还善于运用通俗语言,极其工巧,婉约深细,又意境深远。
如《念奴娇》中日常口语就很多,有“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看今日晴未”等,浅显自然,《声声慢》中从“守窗独坐”以下,完全口语化,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感情,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灵魂的呼唤,震撼人心,如泣如诉,惆怅至极,令人悲悯。
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她的词分为两个阶段,以靖康之乱为界限,前期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闲适生活。这些巧妙地表现了词人的天真快乐、感情充沛、热爱生活的特征。后期金兵南侵和北宋灭亡后,使她的离别加重了分量,与国破家河联系起来,内容题材有了新拓宽。她的作品不用艳彩浓抹,不用高典难句,而是真实自然地反映自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关键词: 李清照 艺术境界 形象 语言
李清照(约1084一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同、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是宋代可以和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诗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一卷。李清照创作的抒情词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以情制胜。词作里飘溢着淡淡的幽香,含悲的絮语中充分体现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之说。正是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词人之一。以1127年的大变化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多囿于闺情一类。到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词之为本,委眇宣修,本以妍媚声姿,贵阴柔之美。李清照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述。
一、栩栩如生的形象。
文坛中的传世之作无不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永葆艺术生命力。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清照词的抒情既抒词中之情,又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在李清照为数不多的存留下来的词作中,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而又与作家本人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一致的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超越。不论是活泼可爱的少女,还是失落寂寞的寡妇,都各有特色、别具匠心。李清照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写闺阁心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空气。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青春亮丽、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瞧她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纱轻飘,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其中“慵整”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把少女荡秋千后极度疲劳、双手麻木、懒得活动的神情尽情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露浓花瘦”这一美妙意象同“薄汗轻衣透”的少女形象两相打通。露浓似喻少女的轻汗,花瘦似喻少女的姿影,花和少女一而二、二而一。词的下片通过写少女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想动弹,突然翻起波澜,客人来了(应是异性少年)。这“薄汗轻衣透”的少女,未免感到自己这副“露浓花瘦”的样子有点失态,慌慌张张地穿着袜子含羞妙开,头上的金钗也在无意中悄然滑落。然而这少女又不是一味地惊慌失措,而是极有情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料想这定是一位翩翩少年郎,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能大胆地见。“却把青梅嗅。”是一种有意无意掩饰自己的娇羞和心事的绝妙情态。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的惊诧、含羞、好奇以爱恋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栩栩如生。寥寥四十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美感一览无余。
她后期的词虽然主要抒写个人不幸,但这些已深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时代变乱中,满怀离愁别恨的思妇形象“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更是“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的生活,窥见了她的灵魂。她把缕缕淡淡的愁情带入画面,形成全词的氛围,使每一景、每一物在“无语”之中都笼罩着一层愁雾,这就使画面升华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我们未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向我们走来。几分同情,几分哀怜,几分喜爱。
二、清照词描绘事物不是单板刻画,而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白描手法,彰显真实,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清照词大多是抒情诗,她在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时往往用白描手法,只是稍稍勾勒面部神态,只是稍稍写出几个富有象征性、特征性的动作,就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她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以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上阕:面对已经到来的美丽的春天,但是自己却是孑然一身,找不到可以与自己喝酒谈诗之人。下阙:“试夹衫”、“山枕斜欹”、“损钗头凤”“剪灯花”一系列动作,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跃然于纸上。
在她的筆下任何抽象的事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变得具体可感、形象鲜明。再看看她的另一首词《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个“载”字用得多好,—个普通的“载”就让整首词都动了起来,富有动态;一个“浓”字,又让人深深地体会到她的烦恼,她表现自己:愁的方式是运用“浓”这个密度词,多么富有新意,化抽象为具体。清代学者余正燮说:“流寓有故乡之思,其事非闺阁文笔自记者莫能知。”
三、独具匠心的语言。
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她不追求辞藻的华美,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以惊人的才华、大胆的笔触选用民间口语入词,不着痕迹,还善于运用通俗语言,极其工巧,婉约深细,又意境深远。
如《念奴娇》中日常口语就很多,有“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看今日晴未”等,浅显自然,《声声慢》中从“守窗独坐”以下,完全口语化,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感情,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灵魂的呼唤,震撼人心,如泣如诉,惆怅至极,令人悲悯。
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她的词分为两个阶段,以靖康之乱为界限,前期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闲适生活。这些巧妙地表现了词人的天真快乐、感情充沛、热爱生活的特征。后期金兵南侵和北宋灭亡后,使她的离别加重了分量,与国破家河联系起来,内容题材有了新拓宽。她的作品不用艳彩浓抹,不用高典难句,而是真实自然地反映自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