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经历了闭架借阅、开架借阅、射频借阅时期。比较了不同时期流通服务方式的优劣,并对未来流通服务方式进行展望。
关键词:图书馆;闭架;开架;射频;人脸识别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8.012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都带给人类更好的生活。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
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是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搭乘科技发展的快车,在不同的科技时代,图书馆藏书的借阅也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图书的流通服务方式也不断升级换代,形成了流通服务的不同发展时期。
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1946—)为例,纸质图书的流通服务大体历经了的闭架时期、开架时期和射频时期。
1 图书流通服务不同时期的特点
1.1 闭架时期
从藏书楼发展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才开始向读者实行流通借还图书服务。早期图书馆提供的流通服务全程是手工操作,实行的是闭架借阅服务。
闭架时代的借还图书程序:
借书:读者先查询读者目录柜中的目录卡片,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作者目录、书名目录、分类目录等不同的途径,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填写索书单,交给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进入书库找到读者需要的图书,提出书后附的书袋片交给读者填写相关信息,同时读者还需填写好自己的纸质借书券,把自己的借书证交给工作人员核验符合之后,将图书交给读者。工作人员将书袋片和借书券合在一起,收藏于流通借书处,就完成了图书的借书程序。
还书:读者将书交给工作人员,经检查图书没有损坏和污迹,就可找出读者的借书卡,交还读者,图书收回,还书的程序就完成了。
闭架借阅的优势:图书在架排列整齐,不乱架,破损小。
不足:读者借书程序多,费时费力。所借图书的匹配度小,因为只能看见书名、作者、简介,不知道内容的深浅,很难保证所借是自己需要的。
不知道图书是否在架,待工作人员去取书才发现已经被借走,有时读者花费很多时间结果一无所获,容易引发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矛盾。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是不高的。
1.2 开架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更方便快捷服务的呼声不断增强。
计算机的普及和图书检测仪的使用,使图书馆的开架有了可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在日常服务中引入计算机管理,图书馆流通服务逐渐从闭架向开架发展,图书馆的流通服务质量也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图书监测系统的监测原理是在一个特定的闭环电磁场的作用下,利用粘入图书文献书脊中磁条的高导磁率特性探测出信号以驱动报警,达到保护图书文献的目的。配合计算机软件系统,就可以为读者实施开架借书。
读者凭借阅证(内含读者的专用条形码)进入开架书库,读者在书架上找到需要的图书后来到借书台,将借阅证和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后,只身通过图书检测通道。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我馆采用的是金盘系统),用扫描仪读取读者条码,进入该读者的界面,然后在计算机上点击借书,用扫描仪读取图书的条形码,借书完成,图书交给读者。
还书也相对简单,带上需要归还的图书到服务台,交给工作人员进行还书操作即可。
开架的优势不言而喻,读者可以进入书库,在书架前自由的选择图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同时也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找书工作中解放出来。
问题也不少:图书污损及乱架严重,借还图书需要工作人员操作,若遇借还图书的读者较多,也会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借还图书需要经过工作人员之手,对读者隐私的保护不是很彻底。
1.3 射频时代
2006年2月,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综合书库正式开放,成为我国首个应用 RFID 实现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图书馆,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正式进入RFID 的实践探索阶段。 2006 年7月,深圳图书馆全面使用 RFID 系统,成为我国首家应用RFID 的公共图书馆, 也是世界上继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之后拥有第二大规模 RFID 系统的图书馆。我馆于2014年6月26日射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馆藏借阅一体的开放借阅模式。
图书馆基于 RFID 技术的自助借还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和一次多本的方式,实现快速安全的文献借还。无须逐册扫描条形码,免除了消磁及上磁工作,所有流程均由读者自主操作,无须馆员干预,既保护了读者隐私,又减轻了文献流通部门的工作压力,极大地提高了图书流通效率。
射频时代读者可以携带书包,以及自己的或图书馆借的图书自由进出图书馆,到不同的空间活动,为读者学习研究提供最大的方便。
但是,射频检测仪有时受到干扰,会有误报警的情况发生;图书损坏找不到相应的责任者。
2 流通服务创新与展望
几十年来,在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下,图书流通借还服务方式进入了射频时代,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要读者带上借阅证或者智能手机,都能轻松地在借还机上自助借到心仪的图书。
但是,遇到丢失或忘记携带证件、手机没电,这时候只能望书兴叹,让人感到遗憾。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物流网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2017年4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第八届读书节——梦回金沙迎校庆活动上,宣布在百度云和感创科技的支持下,将百度云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成为全国首家将人脸识别系统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高校。这台“刷脸借书”的机器,读者只要往摄像头前一站就能借书。
“刷脸借书”的落地,给我们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创新以更大的平台,使流通服务达到最人性化的状态。我们可以展望 “刷脸借书”的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全面推广,普惠大众。到时候只要你来,想借就借,不再有證件未带,借不了书的尴尬。读者对图书馆将更加喜爱,读者的满意度也会进一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廖珠.图书监测系统中磁条的粘贴及保护[J].情报探索,2006,(7):125-126.
[2]陈定权,王孟卓.我国图书馆RFID 的十年实践探索(2006~2016) [J].图书馆论坛,2016,3(10):16-24.
[3]熊泽泉,段宇锋.RFID技术在深圳图书馆的应用[J]. 图书馆杂志,2018,(3):49-55.
[4]百度云人脸识别落地浙理工图书馆 [EB/OL].[ 2017-04-11].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17/04-11/8196746.shtml.
关键词:图书馆;闭架;开架;射频;人脸识别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8.012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都带给人类更好的生活。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
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是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搭乘科技发展的快车,在不同的科技时代,图书馆藏书的借阅也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图书的流通服务方式也不断升级换代,形成了流通服务的不同发展时期。
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1946—)为例,纸质图书的流通服务大体历经了的闭架时期、开架时期和射频时期。
1 图书流通服务不同时期的特点
1.1 闭架时期
从藏书楼发展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才开始向读者实行流通借还图书服务。早期图书馆提供的流通服务全程是手工操作,实行的是闭架借阅服务。
闭架时代的借还图书程序:
借书:读者先查询读者目录柜中的目录卡片,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作者目录、书名目录、分类目录等不同的途径,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填写索书单,交给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进入书库找到读者需要的图书,提出书后附的书袋片交给读者填写相关信息,同时读者还需填写好自己的纸质借书券,把自己的借书证交给工作人员核验符合之后,将图书交给读者。工作人员将书袋片和借书券合在一起,收藏于流通借书处,就完成了图书的借书程序。
还书:读者将书交给工作人员,经检查图书没有损坏和污迹,就可找出读者的借书卡,交还读者,图书收回,还书的程序就完成了。
闭架借阅的优势:图书在架排列整齐,不乱架,破损小。
不足:读者借书程序多,费时费力。所借图书的匹配度小,因为只能看见书名、作者、简介,不知道内容的深浅,很难保证所借是自己需要的。
不知道图书是否在架,待工作人员去取书才发现已经被借走,有时读者花费很多时间结果一无所获,容易引发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矛盾。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是不高的。
1.2 开架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更方便快捷服务的呼声不断增强。
计算机的普及和图书检测仪的使用,使图书馆的开架有了可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在日常服务中引入计算机管理,图书馆流通服务逐渐从闭架向开架发展,图书馆的流通服务质量也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图书监测系统的监测原理是在一个特定的闭环电磁场的作用下,利用粘入图书文献书脊中磁条的高导磁率特性探测出信号以驱动报警,达到保护图书文献的目的。配合计算机软件系统,就可以为读者实施开架借书。
读者凭借阅证(内含读者的专用条形码)进入开架书库,读者在书架上找到需要的图书后来到借书台,将借阅证和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后,只身通过图书检测通道。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我馆采用的是金盘系统),用扫描仪读取读者条码,进入该读者的界面,然后在计算机上点击借书,用扫描仪读取图书的条形码,借书完成,图书交给读者。
还书也相对简单,带上需要归还的图书到服务台,交给工作人员进行还书操作即可。
开架的优势不言而喻,读者可以进入书库,在书架前自由的选择图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同时也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找书工作中解放出来。
问题也不少:图书污损及乱架严重,借还图书需要工作人员操作,若遇借还图书的读者较多,也会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借还图书需要经过工作人员之手,对读者隐私的保护不是很彻底。
1.3 射频时代
2006年2月,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综合书库正式开放,成为我国首个应用 RFID 实现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图书馆,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正式进入RFID 的实践探索阶段。 2006 年7月,深圳图书馆全面使用 RFID 系统,成为我国首家应用RFID 的公共图书馆, 也是世界上继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之后拥有第二大规模 RFID 系统的图书馆。我馆于2014年6月26日射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馆藏借阅一体的开放借阅模式。
图书馆基于 RFID 技术的自助借还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和一次多本的方式,实现快速安全的文献借还。无须逐册扫描条形码,免除了消磁及上磁工作,所有流程均由读者自主操作,无须馆员干预,既保护了读者隐私,又减轻了文献流通部门的工作压力,极大地提高了图书流通效率。
射频时代读者可以携带书包,以及自己的或图书馆借的图书自由进出图书馆,到不同的空间活动,为读者学习研究提供最大的方便。
但是,射频检测仪有时受到干扰,会有误报警的情况发生;图书损坏找不到相应的责任者。
2 流通服务创新与展望
几十年来,在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下,图书流通借还服务方式进入了射频时代,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要读者带上借阅证或者智能手机,都能轻松地在借还机上自助借到心仪的图书。
但是,遇到丢失或忘记携带证件、手机没电,这时候只能望书兴叹,让人感到遗憾。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物流网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2017年4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第八届读书节——梦回金沙迎校庆活动上,宣布在百度云和感创科技的支持下,将百度云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成为全国首家将人脸识别系统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高校。这台“刷脸借书”的机器,读者只要往摄像头前一站就能借书。
“刷脸借书”的落地,给我们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创新以更大的平台,使流通服务达到最人性化的状态。我们可以展望 “刷脸借书”的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全面推广,普惠大众。到时候只要你来,想借就借,不再有證件未带,借不了书的尴尬。读者对图书馆将更加喜爱,读者的满意度也会进一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廖珠.图书监测系统中磁条的粘贴及保护[J].情报探索,2006,(7):125-126.
[2]陈定权,王孟卓.我国图书馆RFID 的十年实践探索(2006~2016) [J].图书馆论坛,2016,3(10):16-24.
[3]熊泽泉,段宇锋.RFID技术在深圳图书馆的应用[J]. 图书馆杂志,2018,(3):49-55.
[4]百度云人脸识别落地浙理工图书馆 [EB/OL].[ 2017-04-11].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17/04-11/81967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