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情况堪忧: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评价表层意义,重视了新课程评价观中的外在形式,却并没有领会其内在的精神。而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爱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者。评价一堂语文课,也不再是看教师将教学技巧发挥的如何淋漓尽致,而主要看学生如何学得精彩。课堂原本属于学生,教师在一堂语文课中,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而教师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却能够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
然而,从目前的课堂评价现状看,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评价表层意义,重视了新课程评价观中的外在形式,而没有领会其内在的精神。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语浮泛空洞,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精彩生成视而不见,不合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1.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
1.1 缺乏层次,学习模糊化。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在课堂上体现新的课标精神,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也不管问题的难度如何,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真聪明”“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也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样的评价下,学生的对错、优劣都无法清楚呈现,学习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因此学生所获甚少。
1.2 形式单一,评价物欲化。
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更有甚者,动不动就实行物质奖励,有的奖励小玩具获生字卡片,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头上或衣服上,学生注意力全被奖励的形式吸引住了,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流于外在形式的评价根本没有针对性,教师由于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所以不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1.3 忽略主体,教学沉闷化。
课堂上老师无法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只能机械地重复或者回避。有时可能是紧张或不在状态,但更多的是缺乏反应的底蕴。在开放生成的课堂上,没有适当的评价语,就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深刻的体验,就不能创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可想而知。
2.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的操作策略
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爱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1 要注意评价时的着眼点。
教育需要赏识,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很好”“很棒”之类的话不是不能说,只是不能这样空泛,而要抓住学生的回答点出它好在哪里。这种中肯的恰当的激励性评价不但会对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其它学生,调动课堂气氛。
2.2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真实客观评价学生与爱护其自尊心并不矛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还在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它才是学生的认识内驱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本身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去思考、探求。就课堂而言,内部动机的激发和满足才是保持学习持久动力的根本,浅俗的表扬并不是主要原因。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2.3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
有深厚的积淀这是基础。好的教师往往对课本了然于胸,他可以顺手拈来,所以他才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试想,一个老要不停看教案的老师又如何能认真倾听学生并及时作出反映呢?一个积淀不深素养不高的老师又如何能在日益开放的课堂,对知识面日益丰富的学生瞬间作出判断呢?教师的辨误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具备正确的理念,深厚的知识的教师才会有感知力、理解力、洞察力以及正确行动的直觉。
总之,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评价起到真正的引领和促进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感悟从单一走向丰富,使学生的思维从机械走向灵活,使学生的体验从浅薄走向深刻,使学生的审美从低俗走向高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者。评价一堂语文课,也不再是看教师将教学技巧发挥的如何淋漓尽致,而主要看学生如何学得精彩。课堂原本属于学生,教师在一堂语文课中,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而教师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却能够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
然而,从目前的课堂评价现状看,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评价表层意义,重视了新课程评价观中的外在形式,而没有领会其内在的精神。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语浮泛空洞,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精彩生成视而不见,不合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1.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现状
1.1 缺乏层次,学习模糊化。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在课堂上体现新的课标精神,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也不管问题的难度如何,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好极了”“真聪明”“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也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样的评价下,学生的对错、优劣都无法清楚呈现,学习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因此学生所获甚少。
1.2 形式单一,评价物欲化。
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更有甚者,动不动就实行物质奖励,有的奖励小玩具获生字卡片,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头上或衣服上,学生注意力全被奖励的形式吸引住了,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流于外在形式的评价根本没有针对性,教师由于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所以不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1.3 忽略主体,教学沉闷化。
课堂上老师无法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只能机械地重复或者回避。有时可能是紧张或不在状态,但更多的是缺乏反应的底蕴。在开放生成的课堂上,没有适当的评价语,就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深刻的体验,就不能创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可想而知。
2.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的操作策略
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爱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1 要注意评价时的着眼点。
教育需要赏识,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很好”“很棒”之类的话不是不能说,只是不能这样空泛,而要抓住学生的回答点出它好在哪里。这种中肯的恰当的激励性评价不但会对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其它学生,调动课堂气氛。
2.2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真实客观评价学生与爱护其自尊心并不矛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还在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它才是学生的认识内驱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本身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去思考、探求。就课堂而言,内部动机的激发和满足才是保持学习持久动力的根本,浅俗的表扬并不是主要原因。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2.3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
有深厚的积淀这是基础。好的教师往往对课本了然于胸,他可以顺手拈来,所以他才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试想,一个老要不停看教案的老师又如何能认真倾听学生并及时作出反映呢?一个积淀不深素养不高的老师又如何能在日益开放的课堂,对知识面日益丰富的学生瞬间作出判断呢?教师的辨误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具备正确的理念,深厚的知识的教师才会有感知力、理解力、洞察力以及正确行动的直觉。
总之,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评价起到真正的引领和促进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感悟从单一走向丰富,使学生的思维从机械走向灵活,使学生的体验从浅薄走向深刻,使学生的审美从低俗走向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