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会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权责发生制产生的背景及笔者对其内涵看法进行阐述引出对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探讨。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会计分期 持续经营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其会计确认的核心基础,许多学者也认为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会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支柱,会计确认贯穿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主要是解决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否”、“何时”和“如何”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我们知道,解决“何时”确认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以权责的发生为基础和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现金的收支为基础。
二、产生背景
在会计发展的早期,商品经济不太发达,会计核算主要以现金收支为基础。会计主体将当期收到或支出的现金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最后收入减费用来确定当期的损益。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建立起近现代的工业制度,企业对机器设备等价值较大、使用期较长的资产投资相应增加。以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不计提折旧和分摊改良支出,使企业的收益在前后各期波动较大,不能合理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对资本的吸收。因而,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于会计确认的需要,这为权责发生制登上会计的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
二十世纪初,不断发展壮大的信用制度及逐步形成的费用跨期摊配方法宣告了权责发生制的诞生。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经济基础,而信用制度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则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社会基础。信用制度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主体间产生大量赊购、赊销行为,这就形成尚未实际收付的款项。从会计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职能来说,会计应记录这些赊购、赊销业务。显然,收付实现制无法完成这一使命,而权责发生制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三、权责发生制的内涵
对于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有两个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解释为:“按照权责发生制,要在交易事项和其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而且要将它们记入与它们相联系的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该期间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报告。”第二种强调的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权责发生制是用来确定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以及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的。它试图把成果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之于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娄尔行,1994)。
我较为认同IASB的定义。它在定义中强调了“交易或其他事项”,并不只局限于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其还可适用于收入和费用以外的其它会计要素。虽然权责发生制本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来说的,但从复试记账的角度来看,确认一项收入或费用的同时会确认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确认一项费用的同时也会确认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涉及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
四、权责发生制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在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假设权责发生制的前提基础。
1.会计分期假设将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分割为一定的期间。这样把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假定的提出使成本或费用能在各会计期间分配,从而合理确认营业收入。而会计期间是人为地按起讫日期进行划分的,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企业各项资产和权益的变动,常常与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因此,会计需要一种能解决现金收支与实际情况不符及费用或成本跨期确认等问题的会计原则。显然,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相比之下,权责发生制不仅能很好地处理上述的问题,而且更有利于分期財务报告,合理地反映出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长期地按它现时的形式和目的方向持续地经营下去。笔者认为,会计界之所以把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假设的原因是在商品经济下,市场内是不存在“长生不老”企业的。尽管任何一家企业都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但大多数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是能够或者可以看作持续经营的。因此,当会计主体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时,对其在一定时期内正常营业、财务健全、产品适销及前景的推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上述这种合乎情理的推测正是权责发生制的重要基础。试想如果没有持续经营的假设,那么许多与权责发生制相关的业务处理将无法进行。如企业在对资产提取折旧时都要考虑到该项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及残值,并据此来计算每年所应提取的折旧。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是根据持续经营假设来假定企业未来经营的年限大于或至少等于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持续经营假设使权责发生制成为必要,而会计分期假设使权责发生制成为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会不断地变化和修正,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的地位仍将难以撼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2]杨尚军.权责发生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7)
[3]朱艳梅.会计确认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蒋昕.再论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J].四川会计,1998(9)
[5]向凯.论权责发生制会计[J].财会通讯,1997(12)
作者简介:张力维(1989- ),男,汉族,江西抚州市人,会计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会计分期 持续经营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其会计确认的核心基础,许多学者也认为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会计理论与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支柱,会计确认贯穿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主要是解决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否”、“何时”和“如何”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我们知道,解决“何时”确认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以权责的发生为基础和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现金的收支为基础。
二、产生背景
在会计发展的早期,商品经济不太发达,会计核算主要以现金收支为基础。会计主体将当期收到或支出的现金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最后收入减费用来确定当期的损益。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建立起近现代的工业制度,企业对机器设备等价值较大、使用期较长的资产投资相应增加。以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不计提折旧和分摊改良支出,使企业的收益在前后各期波动较大,不能合理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对资本的吸收。因而,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于会计确认的需要,这为权责发生制登上会计的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
二十世纪初,不断发展壮大的信用制度及逐步形成的费用跨期摊配方法宣告了权责发生制的诞生。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经济基础,而信用制度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则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社会基础。信用制度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主体间产生大量赊购、赊销行为,这就形成尚未实际收付的款项。从会计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职能来说,会计应记录这些赊购、赊销业务。显然,收付实现制无法完成这一使命,而权责发生制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三、权责发生制的内涵
对于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有两个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解释为:“按照权责发生制,要在交易事项和其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影响,而且要将它们记入与它们相联系的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该期间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报告。”第二种强调的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权责发生制是用来确定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以及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的。它试图把成果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之于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娄尔行,1994)。
我较为认同IASB的定义。它在定义中强调了“交易或其他事项”,并不只局限于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其还可适用于收入和费用以外的其它会计要素。虽然权责发生制本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来说的,但从复试记账的角度来看,确认一项收入或费用的同时会确认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确认一项费用的同时也会确认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涉及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
四、权责发生制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在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假设权责发生制的前提基础。
1.会计分期假设将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分割为一定的期间。这样把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假定的提出使成本或费用能在各会计期间分配,从而合理确认营业收入。而会计期间是人为地按起讫日期进行划分的,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企业各项资产和权益的变动,常常与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因此,会计需要一种能解决现金收支与实际情况不符及费用或成本跨期确认等问题的会计原则。显然,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相比之下,权责发生制不仅能很好地处理上述的问题,而且更有利于分期財务报告,合理地反映出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长期地按它现时的形式和目的方向持续地经营下去。笔者认为,会计界之所以把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假设的原因是在商品经济下,市场内是不存在“长生不老”企业的。尽管任何一家企业都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但大多数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是能够或者可以看作持续经营的。因此,当会计主体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时,对其在一定时期内正常营业、财务健全、产品适销及前景的推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上述这种合乎情理的推测正是权责发生制的重要基础。试想如果没有持续经营的假设,那么许多与权责发生制相关的业务处理将无法进行。如企业在对资产提取折旧时都要考虑到该项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及残值,并据此来计算每年所应提取的折旧。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是根据持续经营假设来假定企业未来经营的年限大于或至少等于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持续经营假设使权责发生制成为必要,而会计分期假设使权责发生制成为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会不断地变化和修正,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的地位仍将难以撼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2]杨尚军.权责发生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7)
[3]朱艳梅.会计确认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蒋昕.再论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J].四川会计,1998(9)
[5]向凯.论权责发生制会计[J].财会通讯,1997(12)
作者简介:张力维(1989- ),男,汉族,江西抚州市人,会计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