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改革,不仅要具有实用性,又要具有超前性,还要根据本地产业实际增加乡土教材设置。本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应坚持的基础性、超前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出发,就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就是要就业与升学兼顾,从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及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课程系统功能的最佳结合。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必须不断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通过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指导思想要明确
  明确的指导思想是课程设置改革的首要前提。近年来,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对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了诸多指导性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文件精神是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依据。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这些文件精神,明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型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并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努力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在职业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设置改革取得实效。
  二、发展定位要准确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主,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定位,根据这种市场定位,可以找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在劳动力市场的横向分类位置和纵向职业层次位置。课程设置准确瞄准和跟踪市场,培养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市场和行业企业需求。
  三、坚持课程设置的基础性、超前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1.基础性
  市场经济以营利为主要标志,因此势必不断地引进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职业教育有其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很难跟上市场这种瞬息万变的变化。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设置基础性课程。如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加强畜牧兽医基础知识教学,强化畜牧兽医工作中的养殖防病方法和增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具备各项基础能力,为以后的技能提高和适应多样的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超前性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然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有客观规律,人才培养也具有周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综合考虑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从而为超前开发合适的课程提供依据。
  3.灵活性
  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研究结构组合的同时,也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在纵向上,要能组合不同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可组合出企业营销策划人员、营销管理人员和柜台营销人员;在横向上,要能够兼顾专业之间的配合,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都应该学习掌握市场营销课程,使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能紧密结合起来。
  4.综合性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既指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指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指综合实践活动。从用人单位调查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仅仅掌握一种职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只有具备综合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专多能。
  四、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适用性
  职业教育的适用性是指职业教育应从应用、适用出发进行,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适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适用性。
  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仅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还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岗位对接的需要,即以胜任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的课程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要做到既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又使学生具有某一岗位的能力,如开设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企业安全生产课、企业文化课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以及适应学生毕业去向多样化的需求。
  另外,在课程设置时,也要考虑地区经济特点,适当选择带有地方经济特色的辅修课程,增强毕业生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如笔者学校就在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中开设了《保山市旅游指南》,在烹饪专业中开设了《保山美食风情》。
  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是整个课程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对课程设置改革起着导向作用。笔者认为,课程评价应注意职业性、实用性和整合性,评价体系应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
  校内评价侧重于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进行用人单位人才使用的需求与要求调查,对升学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校外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诸如社会、用人单位、行业的评价侧重于毕业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评价。学校对课程的评价可以检验课程的有效性;社会评价可以检验学生的社会适应度;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检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情况;行业评价可以检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更好地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要。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紧跟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步伐,按照教学规律和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改革要注重能力的提升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企业的适应能力,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确保中等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保山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化信息对机械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数控机床的先进程度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理工类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探讨如何高质高效地培养优秀的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数控技术 加工工艺 一体化教学  现代数控技术覆盖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和
根据国内外页岩气的开发现状,结合江西省地质构造情况,分析了江西省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前景,认为下扬子赣东北区和萍乐坳陷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并提出了加快江西页岩气产业
摘 要:是否具有正確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英语好坏的关键所在。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培养学习兴趣,并逐渐转化为动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会克服困难,以完成学生在技工院校求学期间的目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英语学习 学习动机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无疑是个头疼的学科。那么,怎样让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保持着持久的热情?决定因素是应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英语作为技工院校的文化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