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97-01
创造力是儿童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早在1943年,陶行知先生就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力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
有学者认为,对成人来说,创造性是指成人形成了有创意的想法,制作了有创造力的作品,对幼儿来说则应该关注其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创造性的结果。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模式、新思路或新作品的过程。儿童创造就是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结论的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造力如何。“游戏”是很好的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设置以及教师的介入和指导等方面,我园都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探索。
一、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在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时,我们坚持采用“开放式投放”,这指的是教师对材料的投放只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不需要对材料的玩法进行设计,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决定怎样玩,实际的玩法会因为幼儿的差异而多种多样。
比如在活动区放置的废旧的纸板箱,有的幼儿把它当做山洞,有的幼儿当做小房子,有时候用来藏猫猫,有时候用来装物品,有时候还用来当置物架……大班的小朋友组成“特工小组”,用一些废旧的纸箱子搭成了“战斗区”,也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性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奇的产品,而更多表现在能根据相关经验,组织这些经验与材料。像上述案例中幼儿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玩具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不断组织自己的经验与“材料”,这同样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在幼儿园里,我们设置了沙水区,放置一些低结构化的材料,教師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设计,但不限定玩法,比如沙子和水就是低结构化的材料。沙子和水自身的多种特点就具有探索的价值,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探索的综合性游戏材料,可以配合任何辅助材料,探索的价值大,获得的经验也多。
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中,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来决定的。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很重要,它使儿童参与到周围世界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现更灵活的使用物体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为成人角色做准备。
幼儿需要充裕的时间进行自由的探索游戏,我们在全日制幼儿园的活动设置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和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在给幼儿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幼儿运用各种策略,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增长智慧与能力。
游戏带给幼儿的智慧和能力,是背诵诗词歌赋等所不能替代的。比如,经常玩拼图游戏的孩子,对形状认识很敏感,会对以后学习几何有很大的帮助;经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孩子,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都不错,沟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经常在建构游戏的幼儿,能获得大量有关数量、图形以及空间的核心经验。
三、教师的介入和引导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介入儿童的游戏,会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过度干预。其中干预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盲目性干预,指教师只是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而并不清楚自己参与的目的;另一种是功利性干预,指教师过于在乎预设的目标,只要幼儿的行为与教师所预设的行为不一致,马上就进行纠正,这会抑制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减少了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
要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机会,它是以幼儿自主、自愿为条件,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而不是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扮演游戏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发展游戏情节,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要求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时,有几条规则需要遵守:第一,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如果是在顺应幼儿意愿的前提下介入,就是有效的介入;反之,如果干扰了幼儿自己游戏,就是无效的介入。第二,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如果教师的介入能使幼儿在积极情绪的体验下,充满兴趣地得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或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有效介入;如果教师的介入使游戏变成了一种教学,就是无效介入。第三,幼儿对教师的介入是否积极响应。如果幼儿不响应,那么就是无效介入。
在设置每日活动时,要求教师设计一些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学习方式,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鼓励幼儿想象,改编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运用自己发明的词汇表达想法和感情,使幼儿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在角色游戏中,尽可能让幼儿产生新奇的想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允许幼儿犯错误,在幼儿尝试失败后,要及时鼓励,当幼儿尝试新的方法后,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只要有可能,就鼓励幼儿用新的方法来玩游戏和玩具,自发地利用普通的材料,甚至是废弃物制作玩具,进行“发明创造”;借助绘画、音乐、舞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孩子在自由探索和表达中培养创造力。
重视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趋势,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者,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方法,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儿童对问题的敏感性、思维的敏捷性,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以及能通过事物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与多样性的能力,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97-01
创造力是儿童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早在1943年,陶行知先生就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力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
有学者认为,对成人来说,创造性是指成人形成了有创意的想法,制作了有创造力的作品,对幼儿来说则应该关注其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创造性的结果。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模式、新思路或新作品的过程。儿童创造就是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结论的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造力如何。“游戏”是很好的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设置以及教师的介入和指导等方面,我园都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探索。
一、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在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时,我们坚持采用“开放式投放”,这指的是教师对材料的投放只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不需要对材料的玩法进行设计,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决定怎样玩,实际的玩法会因为幼儿的差异而多种多样。
比如在活动区放置的废旧的纸板箱,有的幼儿把它当做山洞,有的幼儿当做小房子,有时候用来藏猫猫,有时候用来装物品,有时候还用来当置物架……大班的小朋友组成“特工小组”,用一些废旧的纸箱子搭成了“战斗区”,也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性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奇的产品,而更多表现在能根据相关经验,组织这些经验与材料。像上述案例中幼儿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玩具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不断组织自己的经验与“材料”,这同样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在幼儿园里,我们设置了沙水区,放置一些低结构化的材料,教師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设计,但不限定玩法,比如沙子和水就是低结构化的材料。沙子和水自身的多种特点就具有探索的价值,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探索的综合性游戏材料,可以配合任何辅助材料,探索的价值大,获得的经验也多。
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中,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来决定的。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很重要,它使儿童参与到周围世界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现更灵活的使用物体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为成人角色做准备。
幼儿需要充裕的时间进行自由的探索游戏,我们在全日制幼儿园的活动设置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和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在给幼儿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幼儿运用各种策略,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增长智慧与能力。
游戏带给幼儿的智慧和能力,是背诵诗词歌赋等所不能替代的。比如,经常玩拼图游戏的孩子,对形状认识很敏感,会对以后学习几何有很大的帮助;经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孩子,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都不错,沟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经常在建构游戏的幼儿,能获得大量有关数量、图形以及空间的核心经验。
三、教师的介入和引导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介入儿童的游戏,会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过度干预。其中干预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盲目性干预,指教师只是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而并不清楚自己参与的目的;另一种是功利性干预,指教师过于在乎预设的目标,只要幼儿的行为与教师所预设的行为不一致,马上就进行纠正,这会抑制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减少了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
要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机会,它是以幼儿自主、自愿为条件,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而不是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扮演游戏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发展游戏情节,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要求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时,有几条规则需要遵守:第一,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如果是在顺应幼儿意愿的前提下介入,就是有效的介入;反之,如果干扰了幼儿自己游戏,就是无效的介入。第二,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如果教师的介入能使幼儿在积极情绪的体验下,充满兴趣地得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或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有效介入;如果教师的介入使游戏变成了一种教学,就是无效介入。第三,幼儿对教师的介入是否积极响应。如果幼儿不响应,那么就是无效介入。
在设置每日活动时,要求教师设计一些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学习方式,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鼓励幼儿想象,改编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运用自己发明的词汇表达想法和感情,使幼儿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在角色游戏中,尽可能让幼儿产生新奇的想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允许幼儿犯错误,在幼儿尝试失败后,要及时鼓励,当幼儿尝试新的方法后,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只要有可能,就鼓励幼儿用新的方法来玩游戏和玩具,自发地利用普通的材料,甚至是废弃物制作玩具,进行“发明创造”;借助绘画、音乐、舞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孩子在自由探索和表达中培养创造力。
重视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趋势,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者,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方法,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儿童对问题的敏感性、思维的敏捷性,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以及能通过事物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与多样性的能力,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