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实践探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精准资助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是落实党中央“扶贫先扶智”思想,实现教育公平的实践载体。精准资助育人,不仅要建立“奖、助、贷、勤、补、免”等助学体系,更要深入解决就业难题,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质量。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和针对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就业帮扶入手,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职业素养提升载体和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和满意度的定向跟踪调查(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思考并总结在新时期资助育人的时代要求下,推动“精准就业帮扶”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资助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33-0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扬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中遇到的挑战更为严峻。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及体系,资助手段多样化,通过“奖、助、贷、勤、补、免”等多种资助方式,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资助,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但对大学生资助除了物质帮助外,更重要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精神、心理和技能上“贫困”是影响其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的具体原因,高校应进一步探索资助育人模式与手段,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进一步拓宽资助层面,坚持以人为本的资助工作原则,注重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地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水平。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就业过程中总体呈现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渠道狹窄、结果与期望偏差大、升学比例偏低等特点。
   (一)就业心理急迫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更急于通过就业获得收入以回报父母的“教育投资”。而在就业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窄等原因,出现受挫折的概率较大,更容易产生焦虑、嫉妒、愤怒等负性情绪,甚至个别学生有抑郁症倾向。
   (二)“硬实力和软实力”都略显不足
   由于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知识技能的“硬实力”上处于相对弱势,在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适应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储备不足,同时又面临着知识更新换代造成的专业能力欠缺的双重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弥补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课程学习上,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活动中可以锻炼个人实践能力和打造意志品质的平台上放弃锻炼机会。
   (三)自我定位不准确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往往不准确,甚至由于承受了家庭的更多期待,而出现快速致富,迅速脱贫的思想。一部分学生依据自己在学校学习成绩都相对突出,从而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缺乏客观的理性的判断,容易走向过分自尊、盲目自大的一面;另一部分学生,面对现实的挫折和打击,又可能出现盲目自卑和消极应对的心理状态,对自我能力失去信心,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从而失去应有的岗位机会。
   (四)就业观念陈旧保守
   受当今社会传统观念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时更加求稳务实,更愿意“一步到位”。他们更高的期待于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更倾向于到工资稳定的“体制内”工作,也倾向于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由于害怕承担失败的风险和缺乏前期立足的经济基础,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薪资多少、福利好坏、稳定性等硬性条件,对职业的发展前景及自我价值实现考虑较少。同时他们更不愿意接受绩效类工作岗位,从而错失很多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资助育人视角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资助、育人、就业链条的梳理是对当前高校资助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是资助工作的深入性与重要补充。基于贫困学生的内部需求,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从“心理塑造,素质发展,能力培养,价值实现”等多角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职业能力培养,是资助育人功能的集中展现。高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最主要的目标是强化资助育人功能,更好地做到“助困、扶志、强技”立体式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一)资助育人机制与人才培养特色的有机结合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是政法类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紧紧围绕首都的功能定位。学院以全面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经济资助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文体活动为载体、就业服务为支撑”的多维资助育人机制。
   1.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双育人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理念,就是以岗位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角度出发,探索构建政法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鲜明教育特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与优势行业、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共同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造、加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
   2.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养成工作
   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行为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养成工作。营造校内课堂与职场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并積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在资助育人方面主要开展了每名党员与每一名高职困难学生开展“手拉手,一带一”活动;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慰问、座谈会,主动掌握困难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开展了勤工助学、社会实践表彰会、优秀毕业生回访、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使资助与立德树人有效结合,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成长成才;开展主题教育、励志征文、校园环境清理、社会公益活动等,提高困难学生参与性,培养困难学生自强自立、感恩社会的意识;开展困难毕业生就业专项培训,引入校外指导专家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开展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搭建校企互动交流平台,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3.毕业生就业以订单就业为主渠道
   毕业生就业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精神为工作理念,在就业指导、创业帮扶、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促进学生“学业、就业、创业”能力增长。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建立台账,落实专题辅导,个性化咨询,技能强化,求职补贴,创业扶持等具体措施。尤其是通过与行业企业单位开展订单培养,掌握一批较为固定的与专业相关度高、社会信誉良好、薪酬福利有保障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并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先选择权,从根本上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帮扶机制
   1.重视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最后一个学期换为大一年级或贯穿整个在校学期期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变思想观念,尽早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时间。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主动心态,努力搭建社会实践、岗位练兵的平台。建立专门台账,加强个性化职业素养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开拓高质量就业岗位,建立优先推荐机制,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后的定向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发展状况,树立在校生学习的榜样,用典型事例鼓舞和激励更广大的学生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加大就业专项资助,减轻求职经济压力
   从2013年起,各地政府对城乡低保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但覆盖范围和资助力度有限。高校应根据自身财力设立专门经费,对未纳入求职补贴申领范围、家庭经济条件在边缘范围的学生也给予适当资助。设立适当评价标准,主要用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凭票据据实报销,同时简化报销程序。高校还应该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的“直通平台”,如在学校开设网上视频面试场所,引岗进校园开展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面试,学校推荐学生直接进入复试等提高求职效率,降低学生求职成本的措施。
   3.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因素,帮助其进行心理脱贫
   择业就业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它是一种职业化培养教育。择业就业观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影响,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职业选择的择业就业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过程的整体性和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明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切入社会的出发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发展目标和愿望愿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指导,开设求职咨询热线,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学生充满自信心地去行动,勇敢地去实践,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4.强化创业意识培育,引导和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社团建设,营造朋辈教育,共同成长的实践氛围。由于家庭条件与成长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部分肯吃苦耐劳,改变生活现状提高生活品质的意愿比较强烈。因此,只要能够恰当适度地给予引导,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在市场调查、项目选择、场地选址、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克服一定的困难,给予他们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倾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潜能就能够释放出来,他们自强自立精神就能够得以展现。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实践成果调研与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2—2016年毕业生就业数据为例,综合分析考察了资助育人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校期间基本情况、资助情况、毕业离校后工作学习经历、目前工作生活状态的评价、建议或说明等,通过调研分析得到以下观点。
   (一)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的心理状态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良好,乐观向上,重视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国家大事、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没有悲观失望的情绪和心理。其中,平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心态者占92.2%,认为集体主义重要性者占94.9%,关心国家大事者占82.3%,认为道德修养重要性者占73.1%。数据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经济困难并没有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对目前的生活学习状态满意程度较高,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勇敢面对现实。高度重视并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保障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能够防止因经济困难导致心理贫困的发生。
其他文献
[关 键 词] 矿井入课堂;教学情景化;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228-02   一、实施背景   按照《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
期刊
[摘 要] 具备、践行“工匠精神”,是评价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的较高标准,也是企业择人的最优标准。如何在日常课堂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专任教師完成课堂任务的新要求。旨在探索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翻转课堂;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建筑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业协会通过对院校、企业进行科学指导,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办学中,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实现院校与企业共赢的局面。  [关 键 词] 行业协会;高职教育;合作办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42-
期刊
[摘 要] 当前高等师范学校的写作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明显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大力改革和创新,切实突出其师范性特征,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真正实现与小学语文一线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关 键 词] 高等师范;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还是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都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信息化技术的变革,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进程中,尤其是针对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注入让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进一步加深。为了研究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高职课程改革的具体情况,以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为例,分别从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式和改革的意义三个方面对
期刊
[摘 要] 以一地的自然村落格局、一方民俗文化在现代都市里打造时尚的餐饮文化空间是本次研究的主题。其中,重点研究了环境风水科学、人文故事、建筑符号、乡土元素等对当代空间设计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内容。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为研究对象,对应上海市罗家巷牛珍坊空间设计的文化导览,研究成果将以餐厅形式实施。  [关 键 词] 古村风貌;乡土人文;餐饮空间;文化导览  [中图分类号] TU247.3
期刊
[摘 要] 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学资源库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与应用。探讨该模式下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具体实施过程、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反思。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产教融合”是国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现状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和方式,在现行机制下,教学与生产难以真正融合。而职业技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正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培养面向市场化需求的人才队伍,但是当前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展开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以及
期刊
[摘 要] 以上海市交通学校中本贯通物流管理专业体育课程为样本分析问题,聚焦中职体育课程与本科体育课程的衔接,探讨体育课程一体化方面的内容。  [关 键 词] 中本贯通;体育课程;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138-02   一相关概念   (一)体育课程一体化  
期刊
[摘 要]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也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对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代表人士的思想引领就非常重要。  [關 键 词] 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政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