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冬瓜营养丰富,具有解暑、清热等作用,是重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基于此,介绍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产地要求、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八个方面,以期为冬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冬瓜;品种;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2.013
冬瓜别名东瓜、白冬瓜、白瓜、枕瓜等,属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冬瓜富含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具有清热祛暑、瘦身美容、消炎、止咳和利尿等功效;其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耐贮运,供应期长,嫩瓜和成熟瓜均可供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和生产者青睐。随着市场消费不断增加,冬瓜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现为了规范冬瓜栽培技术,将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植地要求
冬瓜一般适宜生长与土层深厚并且有机质丰富的土地中,种植地前一季无瓜类种植的沙壤土。
2 品种选择
一般会根据市场对冬瓜的需求对品种进行选择,优先选择适应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品种。
2.1 衡阳早青冬瓜
该品属于早熟品种,表现有较强的抗病以及丰产特点,生长速度相对快速,第一朵雌花生长与主蔓一般有10~13节;瓜皮颜色鲜明,光泽度高,呈青绿色,微微有茸毛;果实与炮弹形状相似,瓜长正常约为60 cm,横长约为18 cm,纯果重量为10~15 kg;肉质饱满,心室小,口感粉甜,储存时间比较长。
2.2 墨地龙
该品种属于中熟品种,一般出现第一朵雌花大约在主蔓的第15节,往后每隔4~6节就会生出一朵雌花,从苗出一直到第一朵雌花的开放需要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主蔓长度为4~6 m,中部节间长度有16 cm,叶子长宽分别为30 cm与38 cm,瓜柄長度为8 cm;而瓜长约为90 cm,横长有20 cm,瓜肉厚度约为6~7 cm,纯瓜重量为35 kg;果实与炮弹形状相似,瓜皮表面光滑,呈现深墨绿色,棱沟少,瓜外形美观,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商业发展潜力,便于贮运,表现出较强的抗疫病、枯萎病等特点。
2.3 铁杆粉斯
铁杆粉斯属于中晚熟品种,第一朵雌花一般出现在主蔓第18节,往后每隔4~6节就会生出一朵雌花,现苗至第一朵从雌花卡开放需要60~70 d;瓜长约为80 cm,横长大约为22 cm,肉厚度约为5.8 cm,瓜净重有15~20 kg;果实呈现长圆柱形,外部附有白色蜡粉,瓜外形较为规整,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商业发展潜力,便于贮运,不怕日晒,具有很强的抗疫病、抗枯萎病等能力。
2.4 早熟青杂
该品种属于早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速度比较快,第一朵雌花出现在主蔓8~13节;瓜皮呈现墨绿色,茸毛较多,肉饱满且质地致密,生长品质良好;而种子千粒重约为40 g;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能力并且耐于存储,纯瓜重约为4.5~8 kg。
2.5 兴蔬黑冠
该品种出现第一朵雌花一般在主蔓的第15节,整个生育期约为140 d,主蔓长度达到4~6 m,中部节长有16 cm,叶片颜色为深蓝色,长与宽分别为30 cm与38 cm;瓜长与横长分别为55 cm和20 cm,肉厚度有5~6 cm,纯瓜重量约为12~20 kg;瓜表皮为黑色,瓜形呈圆筒形,瓤腔小,肉质致密,口感佳,有良好的商业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疫病和枯萎病的特点。
2.6 兴蔬白星
该品种属于种晚熟,在主蔓结瓜,第一朵雌花大约在第18节出现,瓜长度与横长分别为55 cm和25 cm,肉厚度为5~6 cm,纯瓜重量有25 kg;瓜形圆筒形,散瓤,商业性良好;不怕日晒,可适应瘠薄土质,适应能力强。
2.7 早熟粉杂
早熟粉杂属于植株蔓生,生长速度快,初期瓜形呈现的是圆柱形,瓜长范围在25~35 cm,横长在8~10 cm,纯瓜重量为3~5 kg,一株大约可收获2个嫩瓜。如果收到成熟瓜,一般主蔓留有一个,瓜长在40~50 cm,横长为9~15 cm,纯瓜重量可大达到13~20 kg。瓜长与横长分别为40~50 cm和9~15 cm,纯瓜重量在13~20 kg。该品种生长前期比较快速,果实长大快速,具有高产和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2.8 杂交粉皮冬瓜
该品种属于种晚熟品种,第一朵雌花一般在主蔓结位的第17~20节,瓜形呈现扁圆筒形,瓜长为30~35 cm,横长为35~40 cm,纯瓜重量为15 kg左右,大瓜可达到20 kg,肉质饱满,瓜被厚粉,可储存较长时间,品质优良。
2.9 细长2号
细长2号属于早熟品种,植株生长较为迅速,叶子呈五角形,瓜形较为细长,长约为60 cm,横长在15~20 cm,纯瓜重约为7~10 kg;果皮颜色为浓绿色,肉厚,口感细腻,容易煮软,方便储存,不惧日晒,整日日晒一样可结果。
3 育苗
3.1 苗床准备
瓜棚内部苗床的宽高分别为110 cm与10 cm,沟宽度为40 cm,一般将地膜铺设好,根据种植规模以及密度,用于育苗,使用50孔标准穴盘,分别安排在苗床部分,将基质装好即可。
3.2 播种
播种前,一般选择在晴天将种子晒3~4 h,并使用55 ℃温水将种子烫10~15 min,冷却后继续将种子浸泡在6~8 h,然后将种子沥干,使用湿纱布包裹好,将之放于30~32 ℃的恒温箱中,做48~72 h催芽,每天使用清水为种子清洗一次,每日一两次即可,80%种子破嘴时即可播种。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晴天将穴盆浇透水,等待水往下渗后使用竹签插深至1 cm的播种孔,穴播1粒种子,芽朝下,完成播种后加盖基质,覆盖上一层地膜,建好小拱棚[1]。 3.3 苗期管理
春季,播种至出苗前不能将地膜揭开,一定要加强保湿。在出苗有60%~70%将地膜揭开即可,将拱膜保留。根据气温变化,要及时揭膜和盖膜,以便控制湿温度,百日床内温度不能超过35 ℃,而夜间的温度不得低于15 ℃。真叶开展之后即可开始揭膜炼苗,如果是阴天,就要继续通过盖膜保温护苗,必要时将两边打开,以便通风,预防中虫害,幼苗生长出一两叶片即可移栽。
4 定植
瓜收获后,一般需要将土壤翻耕,放入有机肥300 kg,45%三元复合肥50 kg,筑畦宽(含沟)2 m即可,将筑畦腰沟和围沟开挖后,将地膜覆。于4月下旬在晴天定植,使用畦栽双行的方式,株间距控制在80 cm即可,借助移苗器使在地膜上挖穴,选择长势良好的瓜苗,每一穴只种植一株,每667 m2大约种植700株。完成定植之后做好浇足定根水,使用土将植孔封好。
5 田间管理
5.1 立桩搭架
搭架栽培主要采用一条龙架式。瓜苗活棵后,顺行在距瓜苗20 cm处用直径6 cm、深35 cm的打洞器打洞立桩,每隔4个桩搭人字桩,人字方向与桩行方向垂直。在桩高90~100 cm处绑横杆,连接各桩,做成单篱瓜架。
5.2 整蔓上架
一般瓜蔓长到1 m时,将萌发侧枝切掉,留下主蔓,待主蔓长到2 m时,做好上架工作,上架时一定将主蔓下部1.2~1.5 m盘在地上,主蔓上架,在位于主蔓是上方绕或者是绑在瓜架上,有助于授粉坐果,坐果大小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商品性。
5.3 适位坐果
大果型的品种一般在22~30节位置的第二朵或者是第三朵雌花坐果,为日后方便管理,而大多数会选取雌花坐果,每株有一个瓜。早期遇见低温阴天气开展人工授粉。
5.4 肥水管理
生长前期一定要注重清理沟,一般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注重排水,灌水不能超过厢面,采收前7 d不能浇水。果实处于膨大期时与灌水追肥1~2次,每667 m2追加45%三元复合肥8~10 kg
6 病虫害防治
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均是冬瓜常见病害,虫害有蓟马、蚜虫等。根据预防为主要对策,采取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作为主要防治的主要对策,化学药剂防治作为辅导,不能使用国家严禁的高毒药,或高残留农药[2]。
6.1 农业防治
使用抗病虫强的冬瓜品種,清除田边杂草,基肥主要使用有基肥;及时将病株拔出,病叶摘除,将老叶与病叶以及病瓜全部处理,将之放置田外进行无害处理。
6.2 物理防治
使用黏虫板、机油板等诱杀蚜虫,使用频振式的虫灯诱杀夜间成虫。
6.3 化学防治
6.3.1 病害
疫病:苗期间,大田栽培前期可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是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枯萎病:在苗期、大田栽培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开展防治工作。炭疽病:在高温多雨时期,可选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是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病毒病:而在大田栽培前、中期,可选用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者是NS-83耐病毒诱导剂100倍液。白粉病:早大田栽培中、后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 d),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展开防治[3]。
6.3.2 虫害
蓟马:选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400倍液。蚜虫:选择24%万灵水剂6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黄守瓜:选择20%蛾甲灵乳油5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 000倍液防治工作。斜纹夜蛾:在7—8月,可选用苜蓿夜蛾核多角体病毒600~800倍液,或5%茚虫威3 000倍液开展防治工作。
7 采收
瓜成熟后采收一般选择晴天,采收果茎部时留下一小段果柄,要轻拿轻放,不伤瓜皮,瓜柄剪齐,以免贮运时刺伤其他瓜。
8 结语
冬瓜搭架栽培比爬地冬瓜和棚架冬瓜,具有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耐贮藏、效益好的特点,既可节约土地,又可提高冬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冬瓜搭架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促进当地冬瓜高产。
参考文献
[1]周火强,刘政春,伍国安.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0(9):15-17.
[2]周火强,谭放军,弭宝彬,等.湖南省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2015,13(4):40-41.
[3]韩培锋,张学生,梁世强.黄淮地区黑皮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2.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冬瓜;品种;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2.013
冬瓜别名东瓜、白冬瓜、白瓜、枕瓜等,属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冬瓜富含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具有清热祛暑、瘦身美容、消炎、止咳和利尿等功效;其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耐贮运,供应期长,嫩瓜和成熟瓜均可供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和生产者青睐。随着市场消费不断增加,冬瓜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现为了规范冬瓜栽培技术,将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植地要求
冬瓜一般适宜生长与土层深厚并且有机质丰富的土地中,种植地前一季无瓜类种植的沙壤土。
2 品种选择
一般会根据市场对冬瓜的需求对品种进行选择,优先选择适应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品种。
2.1 衡阳早青冬瓜
该品属于早熟品种,表现有较强的抗病以及丰产特点,生长速度相对快速,第一朵雌花生长与主蔓一般有10~13节;瓜皮颜色鲜明,光泽度高,呈青绿色,微微有茸毛;果实与炮弹形状相似,瓜长正常约为60 cm,横长约为18 cm,纯果重量为10~15 kg;肉质饱满,心室小,口感粉甜,储存时间比较长。
2.2 墨地龙
该品种属于中熟品种,一般出现第一朵雌花大约在主蔓的第15节,往后每隔4~6节就会生出一朵雌花,从苗出一直到第一朵雌花的开放需要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主蔓长度为4~6 m,中部节间长度有16 cm,叶子长宽分别为30 cm与38 cm,瓜柄長度为8 cm;而瓜长约为90 cm,横长有20 cm,瓜肉厚度约为6~7 cm,纯瓜重量为35 kg;果实与炮弹形状相似,瓜皮表面光滑,呈现深墨绿色,棱沟少,瓜外形美观,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商业发展潜力,便于贮运,表现出较强的抗疫病、枯萎病等特点。
2.3 铁杆粉斯
铁杆粉斯属于中晚熟品种,第一朵雌花一般出现在主蔓第18节,往后每隔4~6节就会生出一朵雌花,现苗至第一朵从雌花卡开放需要60~70 d;瓜长约为80 cm,横长大约为22 cm,肉厚度约为5.8 cm,瓜净重有15~20 kg;果实呈现长圆柱形,外部附有白色蜡粉,瓜外形较为规整,口感佳,具有较好的商业发展潜力,便于贮运,不怕日晒,具有很强的抗疫病、抗枯萎病等能力。
2.4 早熟青杂
该品种属于早熟品种,植株蔓生,生长速度比较快,第一朵雌花出现在主蔓8~13节;瓜皮呈现墨绿色,茸毛较多,肉饱满且质地致密,生长品质良好;而种子千粒重约为40 g;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能力并且耐于存储,纯瓜重约为4.5~8 kg。
2.5 兴蔬黑冠
该品种出现第一朵雌花一般在主蔓的第15节,整个生育期约为140 d,主蔓长度达到4~6 m,中部节长有16 cm,叶片颜色为深蓝色,长与宽分别为30 cm与38 cm;瓜长与横长分别为55 cm和20 cm,肉厚度有5~6 cm,纯瓜重量约为12~20 kg;瓜表皮为黑色,瓜形呈圆筒形,瓤腔小,肉质致密,口感佳,有良好的商业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疫病和枯萎病的特点。
2.6 兴蔬白星
该品种属于种晚熟,在主蔓结瓜,第一朵雌花大约在第18节出现,瓜长度与横长分别为55 cm和25 cm,肉厚度为5~6 cm,纯瓜重量有25 kg;瓜形圆筒形,散瓤,商业性良好;不怕日晒,可适应瘠薄土质,适应能力强。
2.7 早熟粉杂
早熟粉杂属于植株蔓生,生长速度快,初期瓜形呈现的是圆柱形,瓜长范围在25~35 cm,横长在8~10 cm,纯瓜重量为3~5 kg,一株大约可收获2个嫩瓜。如果收到成熟瓜,一般主蔓留有一个,瓜长在40~50 cm,横长为9~15 cm,纯瓜重量可大达到13~20 kg。瓜长与横长分别为40~50 cm和9~15 cm,纯瓜重量在13~20 kg。该品种生长前期比较快速,果实长大快速,具有高产和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2.8 杂交粉皮冬瓜
该品种属于种晚熟品种,第一朵雌花一般在主蔓结位的第17~20节,瓜形呈现扁圆筒形,瓜长为30~35 cm,横长为35~40 cm,纯瓜重量为15 kg左右,大瓜可达到20 kg,肉质饱满,瓜被厚粉,可储存较长时间,品质优良。
2.9 细长2号
细长2号属于早熟品种,植株生长较为迅速,叶子呈五角形,瓜形较为细长,长约为60 cm,横长在15~20 cm,纯瓜重约为7~10 kg;果皮颜色为浓绿色,肉厚,口感细腻,容易煮软,方便储存,不惧日晒,整日日晒一样可结果。
3 育苗
3.1 苗床准备
瓜棚内部苗床的宽高分别为110 cm与10 cm,沟宽度为40 cm,一般将地膜铺设好,根据种植规模以及密度,用于育苗,使用50孔标准穴盘,分别安排在苗床部分,将基质装好即可。
3.2 播种
播种前,一般选择在晴天将种子晒3~4 h,并使用55 ℃温水将种子烫10~15 min,冷却后继续将种子浸泡在6~8 h,然后将种子沥干,使用湿纱布包裹好,将之放于30~32 ℃的恒温箱中,做48~72 h催芽,每天使用清水为种子清洗一次,每日一两次即可,80%种子破嘴时即可播种。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晴天将穴盆浇透水,等待水往下渗后使用竹签插深至1 cm的播种孔,穴播1粒种子,芽朝下,完成播种后加盖基质,覆盖上一层地膜,建好小拱棚[1]。 3.3 苗期管理
春季,播种至出苗前不能将地膜揭开,一定要加强保湿。在出苗有60%~70%将地膜揭开即可,将拱膜保留。根据气温变化,要及时揭膜和盖膜,以便控制湿温度,百日床内温度不能超过35 ℃,而夜间的温度不得低于15 ℃。真叶开展之后即可开始揭膜炼苗,如果是阴天,就要继续通过盖膜保温护苗,必要时将两边打开,以便通风,预防中虫害,幼苗生长出一两叶片即可移栽。
4 定植
瓜收获后,一般需要将土壤翻耕,放入有机肥300 kg,45%三元复合肥50 kg,筑畦宽(含沟)2 m即可,将筑畦腰沟和围沟开挖后,将地膜覆。于4月下旬在晴天定植,使用畦栽双行的方式,株间距控制在80 cm即可,借助移苗器使在地膜上挖穴,选择长势良好的瓜苗,每一穴只种植一株,每667 m2大约种植700株。完成定植之后做好浇足定根水,使用土将植孔封好。
5 田间管理
5.1 立桩搭架
搭架栽培主要采用一条龙架式。瓜苗活棵后,顺行在距瓜苗20 cm处用直径6 cm、深35 cm的打洞器打洞立桩,每隔4个桩搭人字桩,人字方向与桩行方向垂直。在桩高90~100 cm处绑横杆,连接各桩,做成单篱瓜架。
5.2 整蔓上架
一般瓜蔓长到1 m时,将萌发侧枝切掉,留下主蔓,待主蔓长到2 m时,做好上架工作,上架时一定将主蔓下部1.2~1.5 m盘在地上,主蔓上架,在位于主蔓是上方绕或者是绑在瓜架上,有助于授粉坐果,坐果大小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商品性。
5.3 适位坐果
大果型的品种一般在22~30节位置的第二朵或者是第三朵雌花坐果,为日后方便管理,而大多数会选取雌花坐果,每株有一个瓜。早期遇见低温阴天气开展人工授粉。
5.4 肥水管理
生长前期一定要注重清理沟,一般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注重排水,灌水不能超过厢面,采收前7 d不能浇水。果实处于膨大期时与灌水追肥1~2次,每667 m2追加45%三元复合肥8~10 kg
6 病虫害防治
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均是冬瓜常见病害,虫害有蓟马、蚜虫等。根据预防为主要对策,采取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作为主要防治的主要对策,化学药剂防治作为辅导,不能使用国家严禁的高毒药,或高残留农药[2]。
6.1 农业防治
使用抗病虫强的冬瓜品種,清除田边杂草,基肥主要使用有基肥;及时将病株拔出,病叶摘除,将老叶与病叶以及病瓜全部处理,将之放置田外进行无害处理。
6.2 物理防治
使用黏虫板、机油板等诱杀蚜虫,使用频振式的虫灯诱杀夜间成虫。
6.3 化学防治
6.3.1 病害
疫病:苗期间,大田栽培前期可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是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枯萎病:在苗期、大田栽培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开展防治工作。炭疽病:在高温多雨时期,可选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是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病毒病:而在大田栽培前、中期,可选用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者是NS-83耐病毒诱导剂100倍液。白粉病:早大田栽培中、后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 d),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展开防治[3]。
6.3.2 虫害
蓟马:选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400倍液。蚜虫:选择24%万灵水剂6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黄守瓜:选择20%蛾甲灵乳油5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 000倍液防治工作。斜纹夜蛾:在7—8月,可选用苜蓿夜蛾核多角体病毒600~800倍液,或5%茚虫威3 000倍液开展防治工作。
7 采收
瓜成熟后采收一般选择晴天,采收果茎部时留下一小段果柄,要轻拿轻放,不伤瓜皮,瓜柄剪齐,以免贮运时刺伤其他瓜。
8 结语
冬瓜搭架栽培比爬地冬瓜和棚架冬瓜,具有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耐贮藏、效益好的特点,既可节约土地,又可提高冬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冬瓜搭架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促进当地冬瓜高产。
参考文献
[1]周火强,刘政春,伍国安.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0(9):15-17.
[2]周火强,谭放军,弭宝彬,等.湖南省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2015,13(4):40-41.
[3]韩培锋,张学生,梁世强.黄淮地区黑皮冬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