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即变“教”为“学”。教法的本质是学法,“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导航。因此,应该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一些尝试。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因此,在实践中,应竭力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提问,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这就是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那么,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努力张扬他们的这种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始终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位置上,把教案变成“学案”,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氛围。抓住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教师既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地设计成问题提出,让学生在预习中去查资料解决;也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自己解决。这样动脑、动手、动口的系列训练,不仅会帮助学生自主地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还会加深他们对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理解。
2.创设环境,锻炼学生的口才
坚持利用每节课前的3-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能力的训练。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商量决定,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一条成语(积累词汇)——一则格言(积累素材)——一个身边发生的故事(培养叙事能力)等逐步训练。讲解时要求准备充分、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这样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和胆量,而且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3.提供资料,学生走上讲台
对于一些简单的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如“汉语知识”部分、课文《预言四则》等,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教师。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讲解的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成就感。
4.教会方法,学生动手批改
作业、小考、作文等,教师没有必要全批全改,因为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做法,学生缺乏新鲜感,教师辛苦但效果却不理想。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批阅和教师批阅相结合,学生交叉批阅和自己批阅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批改形式,当堂或当天反馈出结果,这种学生参与、及时反馈的做法深受学生的重视和欢迎,效果也就更显著。
5.培养能力,学生自编资料
阶段性及期末的复习课,教师也不包办代替,而是指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字、词、文学常识等知识板块,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或整理出表格等,再请学生用电脑排版打印出来。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仅起到了形成知识系统的复习作用,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6.课上阅读,学生自选读物
每周从六节语文课中拿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学生自选读物有目的地在课上进行阅读和交流,读书的自觉性增强了,知识面也扩展了,为写作打下好的基础。同时,课上还可以适当补充当代的名家名篇甚至自己同学的佳作,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7.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可以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只要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必然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学习的发展,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种“物我相融”的高层审美境界。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因此,在实践中,应竭力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提问,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这就是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那么,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努力张扬他们的这种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始终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位置上,把教案变成“学案”,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氛围。抓住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教师既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地设计成问题提出,让学生在预习中去查资料解决;也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自己解决。这样动脑、动手、动口的系列训练,不仅会帮助学生自主地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还会加深他们对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理解。
2.创设环境,锻炼学生的口才
坚持利用每节课前的3-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能力的训练。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商量决定,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一条成语(积累词汇)——一则格言(积累素材)——一个身边发生的故事(培养叙事能力)等逐步训练。讲解时要求准备充分、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这样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和胆量,而且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3.提供资料,学生走上讲台
对于一些简单的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如“汉语知识”部分、课文《预言四则》等,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教师。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讲解的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成就感。
4.教会方法,学生动手批改
作业、小考、作文等,教师没有必要全批全改,因为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做法,学生缺乏新鲜感,教师辛苦但效果却不理想。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批阅和教师批阅相结合,学生交叉批阅和自己批阅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批改形式,当堂或当天反馈出结果,这种学生参与、及时反馈的做法深受学生的重视和欢迎,效果也就更显著。
5.培养能力,学生自编资料
阶段性及期末的复习课,教师也不包办代替,而是指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字、词、文学常识等知识板块,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或整理出表格等,再请学生用电脑排版打印出来。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仅起到了形成知识系统的复习作用,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6.课上阅读,学生自选读物
每周从六节语文课中拿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学生自选读物有目的地在课上进行阅读和交流,读书的自觉性增强了,知识面也扩展了,为写作打下好的基础。同时,课上还可以适当补充当代的名家名篇甚至自己同学的佳作,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7.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可以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只要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必然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学习的发展,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种“物我相融”的高层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