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法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模块教学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将口腔医学系2011级统招口腔专科216名同学平均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按照课本顺序进行教学;实验组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按模块进行讲述。上述两组均在授课完成后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成绩较高。结论:模块教学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模块教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7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27-01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面部各种组织器官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口腔各种疾病本质的基础医学理论学科,是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课程,是口腔医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本课程内容繁多、信息量大、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难以理解掌握。此课程各种版本教材均将内容分为口腔胚胎学、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三部分。笔者通过走访部分医学院校,发现基本都是严格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讲解,先组织胚胎学部分的教学活动后组织病理学部分的教学活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这种编写及讲解方式使前后相关知识点的安排跨度过大,造成对第一篇正常组织结构特点知识的遗忘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忽略了各章节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病理学中将所有的疾病放在一起讲述,种类繁多,同学们容易混淆,往往导致学生厌学、思维方式僵化、缺乏创新精神。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先后都在进行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和方式各有侧重,我校教师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采用模块教学,将同一组织的发育,正常结构,病理变化划分为一个模块进行讲述,使同一组织结构在跨度最小的情况下讲述完毕,使学生的遗忘现象达到最少。同时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强化记忆,让学生在理解上更加容易,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利用这种成就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在2011级口腔医学专业各班级中,根据前期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成绩进行分析,选出均衡性较好的两个班级(各班均有54人),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宋晓陵主编。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由口腔基础教研室统一制定,并由同一位老师任课,每周四学时,且均安排于上午一、二节学。对照组班级按照教材既定的顺序(口腔胚胎学、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进行讲授,实验组分四个模块进行讲述:
  第一模块即牙齿相关模块:按照牙的发育、牙发育异常、牙体组织、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源性肿瘤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
  第二模块即涎腺相关模块:按照涎腺的发育、涎腺、涎腺的非肿瘤性疾病、涎腺肿瘤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
  第三模块即颌面部相关模块:按照口腔颌面部发育、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及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
  第四模块即其他组织模块:按照牙周组织、牙周组织病、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病、口腔组织的修复性再生的顺序进行讲述。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安排在病理学实验室,学习观察相关组织切片。
  期末进行统一结业考试,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包括切片的辨认及实验课绘图)占30%,课上回答问题及出勤率占1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软件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综合成绩后,选择两两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统计结果见表(口腔组织病理学综合成绩)。
  应用EXCEL软件及SPSS(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以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看出,两组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实验=0.000),进行模块教学的班级的同学的成绩较高,平均成绩为88.7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带有浓重的传统普高教育的烙印,传统普高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了高职院校办学的迫切需要。《口腔组织病理学》作为一个形态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粗涩难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自此本教研室成员对模块教学法进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我校《口腔组织病理学》模块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采用模块教学在根本上改变了胚胎、组织、病理三段教学模式,打破了三者的界线,使其前后贯通和早期融合成为可能。让学生在学习病理时已有了比较扎实而且记忆犹新的此部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模块的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高。(2)模块教学法对教师及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科书已经不是模块教学的最适合教材。教师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大范围调整,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和讲稿的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使模块教学内容成为有一条明确主线的一体化教学内容。(3)模块教学对教师来说随意性大,规范性较差,要想彻底规范,还需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整改。(4)现执行的模块教学主要针对对象为统招口腔医学三年制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内涵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否则与社会上的各类短训班没有区别,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及全面发展不利。
  总而言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种模块调整只是改革其中的一部分,怎样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抽象难懂的课程,还是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琼,何剑,刘钧等.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109-111
  [2]钟青霖.“实施模块教学模式”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索,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23):97-99
  [3]秦达念.传统教学模式与系统整合模块教学模式分析,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28-229
  [4]白洁,刘丽娜.课程重组与模块教学模式的探讨,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3(2):6-8
  [5]郝丽玮.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模块调整的改革实践,科技文汇,2011,12上旬刊:71-72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对于音乐这样需要学生来体会和欣赏的学科,教师的作用更是无与伦比,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替代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会更快、更直接地陶醉在音乐的美感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堂的四个基本要素学习准备、自主研究、质疑思辨、整合提升中
【摘要】本文就浅谈终身体育理论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从其积极影响谈起,看如何改变现今中职体育面临的困境,让体育教学更具影响力。  【关键词】终身体育理论 中职体育 教学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21-01  法国当代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惦记着朗格朗曾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如果把学校体育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社会上很少有人会说满语,更谈不上唱满族歌曲和跳满族舞蹈,只有极少数参加满族歌舞团的人经过学习训练会唱满族歌曲、会跳简单的满族舞蹈。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感到震惊:如果再不学习和传承满族文化,满族歌舞极容易失传。传承满族文化势在必行。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传承满族满族歌舞弘扬满族文化,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永陵满族小学 传承 满族歌舞 弘扬 满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16-01  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正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由于制度落实上的缺失,导致20多年来青少年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高身材、低体质的特征日趋加重。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学生体魄的增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促使体育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些高中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拓展训练融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促进了学生团结、自信、勇敢等优良品质的培养,符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增强拓展训练的可能性,提高对拓展训练的认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