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将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改变不重视音乐教学的观念,切实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本文从“立足学生兴趣,豐富教学形式”“挖掘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保持学生的音乐热情”三个方面出发,对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情感
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而音乐在美育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雨果也曾说:“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是数字、字母和音乐。”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师生将音乐视为一门副科,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为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观念,切实优化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得到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立足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形式
音乐教学的开展,要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小学生是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的,他们难以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探究学习的乐趣。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模式还是较为单一的,即大部分情况下是教师教学生听。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应该丰富教学形式,可以将音乐教学和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音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从而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听曲猜歌名”的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中的一句或者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有奖竞猜活动。这可以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如,在教学“情景剧 森林的故事”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际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有的小学生扮演百灵鸟,有的学生扮演小兔子。并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自己的角色,制作一些相应的服装道具。在这样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挖掘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作为一种充满多种情感的艺术,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向世界传达着音乐世界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好的音乐无不是创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对于特定情感的表达。但是在小学这一阶段,音乐情感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常常忽略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相对较弱,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也很难激发学生去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音乐创新的热情。为此,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与音乐进行情感交流和共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学生家乡的丰富多彩的图片,从而充分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样就有意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参与合唱的学生共同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们自然配合有度,从而向着有益于歌唱质量提高的方向进行学习。又如,在“欣赏 花木兰”这节课上,为了促使学生去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以使学生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充分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在情感基础上去欣赏《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由此,通过情感教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习音乐知识,还锻炼音乐鉴赏力、创造力。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保持学生的音乐热情
“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音乐一定会伴随每一个人的一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扬长处,时时刻刻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就要建立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体系,促使学生可以产生音乐自信心,保持音乐学习热情。
例如,有些学生“五音不全”,歌唱得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爱音乐,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看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闪光点,淡化对于“五音不全”的评价,注重表扬学生的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中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又如,教师还可以制作一本“学生学习情感评价手册”,将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记录其中,充分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进步。
总而言之,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不是单纯的理论性学科,更加侧重于艺术和感官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荣娜.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24):183.
[2]朱伟杰.创设富有活力的音乐互动课堂[J].北方音乐,2017,37(24):149.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情感
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而音乐在美育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雨果也曾说:“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是数字、字母和音乐。”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师生将音乐视为一门副科,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为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观念,切实优化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得到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立足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形式
音乐教学的开展,要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小学生是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的,他们难以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探究学习的乐趣。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模式还是较为单一的,即大部分情况下是教师教学生听。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应该丰富教学形式,可以将音乐教学和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音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从而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听曲猜歌名”的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中的一句或者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有奖竞猜活动。这可以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如,在教学“情景剧 森林的故事”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际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有的小学生扮演百灵鸟,有的学生扮演小兔子。并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自己的角色,制作一些相应的服装道具。在这样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挖掘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作为一种充满多种情感的艺术,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向世界传达着音乐世界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好的音乐无不是创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对于特定情感的表达。但是在小学这一阶段,音乐情感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常常忽略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相对较弱,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也很难激发学生去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音乐创新的热情。为此,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与音乐进行情感交流和共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家乡》这一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学生家乡的丰富多彩的图片,从而充分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样就有意识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参与合唱的学生共同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们自然配合有度,从而向着有益于歌唱质量提高的方向进行学习。又如,在“欣赏 花木兰”这节课上,为了促使学生去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以使学生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充分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在情感基础上去欣赏《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由此,通过情感教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习音乐知识,还锻炼音乐鉴赏力、创造力。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保持学生的音乐热情
“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音乐一定会伴随每一个人的一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扬长处,时时刻刻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就要建立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体系,促使学生可以产生音乐自信心,保持音乐学习热情。
例如,有些学生“五音不全”,歌唱得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爱音乐,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看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闪光点,淡化对于“五音不全”的评价,注重表扬学生的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中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又如,教师还可以制作一本“学生学习情感评价手册”,将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记录其中,充分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进步。
总而言之,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不是单纯的理论性学科,更加侧重于艺术和感官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荣娜.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24):183.
[2]朱伟杰.创设富有活力的音乐互动课堂[J].北方音乐,2017,37(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