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郭蔷摄影/凌谷
澳门,号称“东方蒙特卡洛”,地方虽小却风景处处,中国式庙宇、西方化教堂俯拾皆是,千百年来沉淀下的历史古迹,无不在沉寂中歌唱,等待……
澳门,位于中国南端、珠江入海口、香港之南,曾经的葡萄牙贸易殖民地、现在的特别行政区。
1557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作为丝绸、香料、茶叶和鸦片贸易中转站,比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早了近300年。澳门是传教士去往中国和日本的必经之路,渐渐形成一种地中海式的城市风格,他们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般的教堂,至今仍是这块飞地的旅游景点。
1999年12月20日,在沉寂中等待了几百年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Part 1 澳门镜头
澳门与香港,距离很近,但气质很远。香港是高速的、现代的,而澳门的有些街道上,甚至还保留着明清风格的建筑。那些黄到泛绿的旧旅馆、旧码头,看起来就知道是有故事的所在。回荡的海风让墙壁生满青苔。街灯昏黄,窄窄小巷铺着石板,旧唐楼伸出浅浅露台,像欧洲南部某城市的仲夏夜景。
国境以南“声色” 和“犬马”
粉黄色是澳门欧式建筑的传统色系之一,议事亭前地就有不少粉黄色外墙的建筑。澳门不少教堂,如玫瑰堂、风顺堂、圣方济各教堂等都是明快安祥的粉黄色。博彩业者把这一颜色引进赌场,大概有助平复赌客“驿动的心”吧。
见证历史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它曾经是圣保罗教堂,是17世纪出流放到此的日本天主教徒所建。1835年,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现在只剩下了前壁牌坊、马赛克圆形地板和66格的阶梯。但仍然雄伟壮丽,是澳门历史的见证。
娱人码头另类时尚刺激
澳门的娱乐有点另类的——赛狗,有点刺激——搏彩,也有点流行——赛马,甚至隐约中透露着着颓靡的味道——各色酒吧,还有233米极限官能享受——蹦极。
20世纪 80年代后,赛狗可算是澳门的传统博彩专案。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实况,报纸上还刊登“狗经”。位于白朗古将军马路的“逸园赛狗场”沿用了从前上海赛狗场的名称。
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赛事之一。这个赛事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赛车高手来一争高低,也吸引了很多名人来热情参与。这不仅带动了澳门旅游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澳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教堂林立乱花渐欲迷人眼
或澳门的生活,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曾被两种文化和宗教占领的澳门,显示出一种真正的包容性。天主教堂、佛教寺庙和摩天大楼拥挤在一起,这里有前来作弥撒的信徒,也有对着观音像冥思的人,要对比感受不同的风格。
吃在澳门中葡印马佳肴齐聚
在澳门品尝色香味美的葡国菜、令人有置身南欧风情的感受。澳门的葡国菜分为葡式和澳门地道式两种。澳门的葡国餐馆大多烹调澳门地道式葡国菜,结合了葡国本土、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菜式的烹饪技术。“欢乐街”。聚集了各式小店。中式葡式共聚,有些中式店铺已有百年历史。到刘伶吧(Opiarium)舒服的长沙发里,喝一杯葡萄牙红酒,吸一支哈瓦那雪茄,是澳门年轻人的最爱。
Part 2 澳门文化
澳门拥有宗教文化、鱼翅文化、三文四语;有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落,有中国最古老的教堂、最古老的炮台,也有中国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灯塔,还有香烟缭绕的岭南庙宇、庭院深深的清末富商院落等。
澳门人将这些古建筑视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历史尘埃与艺术氤氲
澳门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当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其中永久收藏的展品中最著名的是君士坦丁(Konstantin Bessmertny)的作品,这位在俄国出生的澳门艺术家擅长以荒诞幽默的角度观察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博物馆也举行参观展览和音乐会,展现了澳门人对艺术的热情。
玫瑰堂,澳门最典雅最美观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教堂。位於皮梓堂前地,又称皮梓堂、板樟堂或圣道明会堂,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最初用樟木兴建,1828年重修后有了今天壮观的规模。教堂通常於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後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後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着名雕刻及遗物。
妈祖遇上圣母,佛诞遇上耶稣巡游,格兰披治大赛遇上国际音乐节,澳门的人文气质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下呈现……
Part 3 澳门人物
澳门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面孔,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传奇人物,亦或是娱乐明星和艺术家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澳门。
璩美凤 我在澳门的日子
采访/Grace
导语
2001年,璩美凤因“性爱光碟”被公开发售,成为台湾媒体争相抢夺的头号人物。在濒临崩溃中,最后她选择去了伦敦,在那里遇到遇到了爱人,学会了乐观。她说:“我觉得当一个小女人很好呀,每天能好好享受老公做的咖啡。”
一个是曾深爱过的男人,一个是最信任的好友,两人都背叛了璩美凤,因为7年前那场令璩美凤濒临崩溃的背叛与偷拍事件,她先是高调出书、演出,继而在英国销声匿迹,接着结婚、创业,再次重操主播旧业。
她曾经蒙受了一个女人所能承受的最高程度的道德羞辱。在人们的指指点点下,她前往英国求学。在人家几乎要淡忘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又回来重新开始她的公众生活。这个从丑闻中爬出来,再次挺立在公众面前的女人,少了几份躲闪和畏惧,过得比大家想象中更好,找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并结婚了。她在博客里这样写道:“以重生的心,跟新生儿一样和大家见面。”
从政界白雪公主到老板娘
过去的那些年,这个甜蜜小女人从新闻主播一跃成为“议员”,直至新竹市文化局长,在任期间经常以白衣长发的清纯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有政界“白雪公主”之称。“光碟事件”后,“白雪公主”出镜时穿黑外套,戴黑框眼镜,不化妆,声泪俱下向光碟男主角家人和全台湾民众鞠躬道歉,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倒地。
在“光碟事件”后远赴英国读书时,却能像所有穷留学生一样,住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以土豆和香蕉果腹,一周做20小时的零工,送货装货,拆牛皮纸箱,拆到手指受伤流血。婚后和丈夫共同开咖啡馆,咖啡馆里的每一寸地面也都是她亲自跪下用毛巾擦亮。她说,她的人生格言是:“我不害怕明天死去,因为我已把当下活得很好。”
“大家好,我是璩美凤”
“大家好,我是璩美凤,欢迎收看澳亚卫视的焦点新闻。”这是她重回职场的开场白,她说开场和结束语都轻松自然。2007年3月20日,璩美凤加盟澳亚卫视,当起了主播,成为了当初让她痛不欲生的媒体中的一员。时隔17年,璩美凤对新闻有了新的坚持和要求:“新闻不一定要让人受伤,如果把新闻当做一把刀子,观众不一定喜欢。”
而2008年,璩美凤主持的《美凤看世界》因频道改版被停,她被派到广州负责三地的节目制作,她说又可以当起了没有压力的甜蜜小女人。
Grace:对澳门的印象怎么样?
璩:澳门四面环海的环境我很喜欢,做新闻的人在这里实在很幸福,做新闻的人压力无形,而且是无时无刻,在透不过气的时候,我就在海边仰望天空,感觉生活多好,工作多好。
Grace:当时澳亚卫视找到你时,你心情怎么样?
璩:当时跟老公一起讨论过。他非常了解我,他知道我对新闻有热情,所以他支持我。我们都认为距离不是问题,从伦敦飞到北京只需要9小时,坐飞机就能到达的地方能有多远呢?幸福婚姻重要的是两个人有默契。
Grace:形容一下在澳亚当主播的工作情景
璩:在澳亚做新闻的时候是周一到周五播晚间新闻,然后还有《美凤看世界》,每天都要化妆、做头,很忙。重点新闻要和主跑的记者讨论他们是用什么角度来处理的、每天新闻的特色和主轴,最后定稿之前再跟编辑讨论一次。所以花在新闻过程上面的时间不少。我也常常看BBC的新闻,它们做的角度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事情他们的角度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我会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Grace:刚到澳门的时候想家吧?
璩:当时,会想我丈夫Simon,也会想念伦敦家里的咖啡。对我来说,在英国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每天能喝上Simon亲手为我做的咖啡,那是我们的专属咖啡。
Grace:不当主播会有遗憾吗?
璩:不会,因为我还会制作新闻类的节目啊,我热爱新闻,新闻的诱惑,可能已经根深蒂固地融进了我血液里了,即使我不再是新闻的提供者和操作者,我也会是新闻的观赏者、关心者和评论者。
Grace: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璩:哦,很简单,舒服,自在,闲时喝咖啡,逛街,写博客。
Grace:你天天写博客吗?
璩:从小我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其实在博客上的东西主要就是一个心情的随想。感觉会更轻松一点。而且,每天经历的人、事、物这么多,我觉得来分享的那种感觉也很好。人生那么短,你要留下美好的事情、让自己快乐的感觉,我觉得比较重要。
Grace:沈嵘出狱,你去接她,真的就“一笑泯恩仇”了吗?你不恨她?
璩:已经快要7年的时间了,7年的时间够长了,我愿意给她一份支持,让她也能够走出人生新的一条路。我不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任何一个女子,因为外在的压力,还必须远离他乡,任何一个父母亲都不应该再承受这样的痛苦与压力,所以,我也希望她重新走出来的这一步可以更加顺利。
后记:目前璩美凤已离开澳门,她被派驻广州地区,负责制作两岸三地商界华人座谈性节目访谈节日。
璩美凤,生于1966年8月5日,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明尼苏达州曼彻州立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所硕士、曾任自立晚报记者、台视新闻记者、台视新闻主播、台北市议员、华卫新闻台总监、世新大学及中华大学讲师、基金会执行长、新竹市文化局局长。
A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东方葡萄牙人
采访&摄影/凌谷
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的中文名字叫江连浩,1951年出生于澳门。他的母亲是澳门第一位葡语女作家,父亲是法语老师兼葡文报《澳门新闻》的社长。
他曾是澳门博物馆馆长、市政厅文化政策设计者、澳门基金文化顾问、澳门艺术博馆顾问;他画画、写作、设计、摄影,他从小醉心《道德经》,练咏春拳、柔道、合气道……他自称“东方的葡萄牙人”。这个漂亮大气的中文名,其实是来自他的葡文名字(A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的音译。
邮票设计大师江连浩
澳门人对江连浩并不陌生,他设计过许多深入民心的邮票,他的各式展览也屡见于本地中、葡文的传媒。但当笔者登门拜访这位葡裔名人时,还是被他家的“中国化”所感动。首先铁闸是仿古代衙门和庙宇的式样,木门上倒贴一个“福”字,餐桌是两块大木桩上放块玻璃,围着餐桌是木藤并用的明式梳子椅。
寒暄几句后,他的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
凌:澳门回归这几年来,你对澳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江连浩:最大的感触是现在澳门面积大了很多,而且变化很大,这是我所意料不及的。
凌:那么作为在澳门的葡藉人士,你觉得葡萄牙人这几年在生活上和心理上有什么变化呢?
江:其实我只能代表我个人说话,我不愿意说其它人的事情。我想说的是,现在世界已经变了,国藉、种族已经不重要的。你看看最近,黑人奥巴马选上了美国总统。这是全世界都应该关注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件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事情。
今天奥巴马的美国和当四十多年前,马丁.路德金说“I have a dream”时的美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连跟牛仔式的小布什时代的美国也不一样了。奥巴马是个年轻聪明的政治家,这跟过去的美国总统是不一样的。我要说的是聪明才智跟种族是没有关系的。
凌:那你对澳门的现状有什么看法?
江:对我来说,澳门永远都是梦想之都。但它这几年的发展,我认为是不够健全的。发展就像我们说一个男孩或女孩长大一样,我们不光是说他们的身体长高了,随着身体发育,头脑、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增加。同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应该伴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
我去过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那些城市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但我看到同时发展的还有文化和艺术。在看08北京奥运开幕式时,我真的感动得哭了──我为中国人感到无比光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像张艺谋和开幕式背后众多参与的艺术工作者,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回到澳门的问题,澳门每年每天有数不清的文化活动,有许多音乐会、艺术展览等等,但我认为这并不就是文化发达。文化是在于人才,而这正是澳门缺少的。
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你心里的地位上是怎么的呢?
江:我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我很熟悉它,但我真正喜欢的却是东方的文化。我18岁开始看《道德经》,看过不同版本无数遍。对我来说,《道德经》和佛教是我灵魂的家园,我对自己有幸能长在东方并接触到这些伟大圣哲的教导觉到无比的感恩,我很满足。
黄文辉,一个诗人眼中的澳门史
采访&摄影/广瑜
如今说到现代诗,许多人都会生起一种非常疏离的感觉;而在澳门,由于各种原因,喜欢现代诗和写现代诗的人在比例上却比较高。而喜欢现代诗的人则没有不认识黄文辉的──虽然黄文辉绝非一位现代诗人那么简单。
黄文辉在中学当过老师,在文化局做过文物研究,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大概是他在报纸上辛辣的时评专栏。听说他的名字是要让很多在位者头疼的,他最近的一本杂文集叫《不用怕,抒情而已》,其诤名也可见一斑。
广:澳门回归那么多年,你觉得最大变化是什么?
黄: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换了份工作。哈哈!
广:要是从你观察到的澳门社会的变呢?
黄:在我看来,澳门人最大的变化是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在澳葡政府年代,澳门人口里大都是教育程度不高的新移民,即使有些教育程度较高的也没有太多的工种可选择,晋升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
自从回归后,澳人治澳,澳门人的确是自己当家作主了。主人的意思就是自己有话事权了,有了发声的身份、意愿和机会。
澳门过去那种温情脉脉的社会就开始发生变化了,你可以明显看到澳门人的议题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你看,像我们这一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社会上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的声音就开始多了。
你在各种媒体上能看到很多新闻,如这几年的大游行、保护松山灯塔的民间运动、网上时事讨论区版主被捕等许多事件,这都很好地证明,澳门人越来越关注自己地方的事务。我以前是很灰很悲观的,因为我每发声,都觉得孤独无助,因为所有人好像对社会上的一切都很冷漠。但我看到这种历史性的政治冷感正在融化之中。我不是说完全融化了,而是正在解冻了。看到这个现象,其实我觉得很欣慰。
广:你有什么特别想跟国内的读者说吗?
黄:因为我以前在文化局工作过,专门研究过澳门历史建筑文物,所以我对澳门许多历史文化比较了解。我特别想告诉国内的读者,如果他们来到澳门,千万不要光去赌场,真的应该到澳门的横街小巷走走,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发现。
广:有什么特别的景点是你想推荐的呢?
黄:其实澳门的妈阁是没什么意思的!该去看看的是在白鸽巢旁边的旧基督教坟场……
广:这个地方连澳门人都很少去过呢!
黄:是的!但这个只有一百五十座坟的墓园里真是埋了不少名人,如拒向乾隆皇帝叩头的英国特使马嘎尔尼(Lord Macartney)、编辑第一本英汉字典和第一次中译《圣经》的莫礼逊、英国著名画家钱纳利、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祖先等等,那是相当有意思的地方。还有一个游人比较少去的是圣约瑟修院圣堂,那是一个相当富有感染力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另外,建议找个时间参加一次葡文的弥撒,那是很有风味的。
澳门,号称“东方蒙特卡洛”,地方虽小却风景处处,中国式庙宇、西方化教堂俯拾皆是,千百年来沉淀下的历史古迹,无不在沉寂中歌唱,等待……
澳门,位于中国南端、珠江入海口、香港之南,曾经的葡萄牙贸易殖民地、现在的特别行政区。
1557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作为丝绸、香料、茶叶和鸦片贸易中转站,比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早了近300年。澳门是传教士去往中国和日本的必经之路,渐渐形成一种地中海式的城市风格,他们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般的教堂,至今仍是这块飞地的旅游景点。
1999年12月20日,在沉寂中等待了几百年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Part 1 澳门镜头
澳门与香港,距离很近,但气质很远。香港是高速的、现代的,而澳门的有些街道上,甚至还保留着明清风格的建筑。那些黄到泛绿的旧旅馆、旧码头,看起来就知道是有故事的所在。回荡的海风让墙壁生满青苔。街灯昏黄,窄窄小巷铺着石板,旧唐楼伸出浅浅露台,像欧洲南部某城市的仲夏夜景。
国境以南“声色” 和“犬马”
粉黄色是澳门欧式建筑的传统色系之一,议事亭前地就有不少粉黄色外墙的建筑。澳门不少教堂,如玫瑰堂、风顺堂、圣方济各教堂等都是明快安祥的粉黄色。博彩业者把这一颜色引进赌场,大概有助平复赌客“驿动的心”吧。
见证历史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它曾经是圣保罗教堂,是17世纪出流放到此的日本天主教徒所建。1835年,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现在只剩下了前壁牌坊、马赛克圆形地板和66格的阶梯。但仍然雄伟壮丽,是澳门历史的见证。
娱人码头另类时尚刺激
澳门的娱乐有点另类的——赛狗,有点刺激——搏彩,也有点流行——赛马,甚至隐约中透露着着颓靡的味道——各色酒吧,还有233米极限官能享受——蹦极。
20世纪 80年代后,赛狗可算是澳门的传统博彩专案。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实况,报纸上还刊登“狗经”。位于白朗古将军马路的“逸园赛狗场”沿用了从前上海赛狗场的名称。
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赛事之一。这个赛事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赛车高手来一争高低,也吸引了很多名人来热情参与。这不仅带动了澳门旅游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澳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教堂林立乱花渐欲迷人眼
或澳门的生活,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曾被两种文化和宗教占领的澳门,显示出一种真正的包容性。天主教堂、佛教寺庙和摩天大楼拥挤在一起,这里有前来作弥撒的信徒,也有对着观音像冥思的人,要对比感受不同的风格。
吃在澳门中葡印马佳肴齐聚
在澳门品尝色香味美的葡国菜、令人有置身南欧风情的感受。澳门的葡国菜分为葡式和澳门地道式两种。澳门的葡国餐馆大多烹调澳门地道式葡国菜,结合了葡国本土、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菜式的烹饪技术。“欢乐街”。聚集了各式小店。中式葡式共聚,有些中式店铺已有百年历史。到刘伶吧(Opiarium)舒服的长沙发里,喝一杯葡萄牙红酒,吸一支哈瓦那雪茄,是澳门年轻人的最爱。
Part 2 澳门文化
澳门拥有宗教文化、鱼翅文化、三文四语;有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落,有中国最古老的教堂、最古老的炮台,也有中国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灯塔,还有香烟缭绕的岭南庙宇、庭院深深的清末富商院落等。
澳门人将这些古建筑视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历史尘埃与艺术氤氲
澳门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当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其中永久收藏的展品中最著名的是君士坦丁(Konstantin Bessmertny)的作品,这位在俄国出生的澳门艺术家擅长以荒诞幽默的角度观察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博物馆也举行参观展览和音乐会,展现了澳门人对艺术的热情。
玫瑰堂,澳门最典雅最美观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教堂。位於皮梓堂前地,又称皮梓堂、板樟堂或圣道明会堂,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最初用樟木兴建,1828年重修后有了今天壮观的规模。教堂通常於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後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後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着名雕刻及遗物。
妈祖遇上圣母,佛诞遇上耶稣巡游,格兰披治大赛遇上国际音乐节,澳门的人文气质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下呈现……
Part 3 澳门人物
澳门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面孔,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传奇人物,亦或是娱乐明星和艺术家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澳门。
璩美凤 我在澳门的日子
采访/Grace
导语
2001年,璩美凤因“性爱光碟”被公开发售,成为台湾媒体争相抢夺的头号人物。在濒临崩溃中,最后她选择去了伦敦,在那里遇到遇到了爱人,学会了乐观。她说:“我觉得当一个小女人很好呀,每天能好好享受老公做的咖啡。”
一个是曾深爱过的男人,一个是最信任的好友,两人都背叛了璩美凤,因为7年前那场令璩美凤濒临崩溃的背叛与偷拍事件,她先是高调出书、演出,继而在英国销声匿迹,接着结婚、创业,再次重操主播旧业。
她曾经蒙受了一个女人所能承受的最高程度的道德羞辱。在人们的指指点点下,她前往英国求学。在人家几乎要淡忘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又回来重新开始她的公众生活。这个从丑闻中爬出来,再次挺立在公众面前的女人,少了几份躲闪和畏惧,过得比大家想象中更好,找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并结婚了。她在博客里这样写道:“以重生的心,跟新生儿一样和大家见面。”
从政界白雪公主到老板娘
过去的那些年,这个甜蜜小女人从新闻主播一跃成为“议员”,直至新竹市文化局长,在任期间经常以白衣长发的清纯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有政界“白雪公主”之称。“光碟事件”后,“白雪公主”出镜时穿黑外套,戴黑框眼镜,不化妆,声泪俱下向光碟男主角家人和全台湾民众鞠躬道歉,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倒地。
在“光碟事件”后远赴英国读书时,却能像所有穷留学生一样,住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以土豆和香蕉果腹,一周做20小时的零工,送货装货,拆牛皮纸箱,拆到手指受伤流血。婚后和丈夫共同开咖啡馆,咖啡馆里的每一寸地面也都是她亲自跪下用毛巾擦亮。她说,她的人生格言是:“我不害怕明天死去,因为我已把当下活得很好。”
“大家好,我是璩美凤”
“大家好,我是璩美凤,欢迎收看澳亚卫视的焦点新闻。”这是她重回职场的开场白,她说开场和结束语都轻松自然。2007年3月20日,璩美凤加盟澳亚卫视,当起了主播,成为了当初让她痛不欲生的媒体中的一员。时隔17年,璩美凤对新闻有了新的坚持和要求:“新闻不一定要让人受伤,如果把新闻当做一把刀子,观众不一定喜欢。”
而2008年,璩美凤主持的《美凤看世界》因频道改版被停,她被派到广州负责三地的节目制作,她说又可以当起了没有压力的甜蜜小女人。
Grace:对澳门的印象怎么样?
璩:澳门四面环海的环境我很喜欢,做新闻的人在这里实在很幸福,做新闻的人压力无形,而且是无时无刻,在透不过气的时候,我就在海边仰望天空,感觉生活多好,工作多好。
Grace:当时澳亚卫视找到你时,你心情怎么样?
璩:当时跟老公一起讨论过。他非常了解我,他知道我对新闻有热情,所以他支持我。我们都认为距离不是问题,从伦敦飞到北京只需要9小时,坐飞机就能到达的地方能有多远呢?幸福婚姻重要的是两个人有默契。
Grace:形容一下在澳亚当主播的工作情景
璩:在澳亚做新闻的时候是周一到周五播晚间新闻,然后还有《美凤看世界》,每天都要化妆、做头,很忙。重点新闻要和主跑的记者讨论他们是用什么角度来处理的、每天新闻的特色和主轴,最后定稿之前再跟编辑讨论一次。所以花在新闻过程上面的时间不少。我也常常看BBC的新闻,它们做的角度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事情他们的角度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我会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Grace:刚到澳门的时候想家吧?
璩:当时,会想我丈夫Simon,也会想念伦敦家里的咖啡。对我来说,在英国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每天能喝上Simon亲手为我做的咖啡,那是我们的专属咖啡。
Grace:不当主播会有遗憾吗?
璩:不会,因为我还会制作新闻类的节目啊,我热爱新闻,新闻的诱惑,可能已经根深蒂固地融进了我血液里了,即使我不再是新闻的提供者和操作者,我也会是新闻的观赏者、关心者和评论者。
Grace: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璩:哦,很简单,舒服,自在,闲时喝咖啡,逛街,写博客。
Grace:你天天写博客吗?
璩:从小我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其实在博客上的东西主要就是一个心情的随想。感觉会更轻松一点。而且,每天经历的人、事、物这么多,我觉得来分享的那种感觉也很好。人生那么短,你要留下美好的事情、让自己快乐的感觉,我觉得比较重要。
Grace:沈嵘出狱,你去接她,真的就“一笑泯恩仇”了吗?你不恨她?
璩:已经快要7年的时间了,7年的时间够长了,我愿意给她一份支持,让她也能够走出人生新的一条路。我不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任何一个女子,因为外在的压力,还必须远离他乡,任何一个父母亲都不应该再承受这样的痛苦与压力,所以,我也希望她重新走出来的这一步可以更加顺利。
后记:目前璩美凤已离开澳门,她被派驻广州地区,负责制作两岸三地商界华人座谈性节目访谈节日。
璩美凤,生于1966年8月5日,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明尼苏达州曼彻州立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所硕士、曾任自立晚报记者、台视新闻记者、台视新闻主播、台北市议员、华卫新闻台总监、世新大学及中华大学讲师、基金会执行长、新竹市文化局局长。
A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东方葡萄牙人
采访&摄影/凌谷
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的中文名字叫江连浩,1951年出生于澳门。他的母亲是澳门第一位葡语女作家,父亲是法语老师兼葡文报《澳门新闻》的社长。
他曾是澳门博物馆馆长、市政厅文化政策设计者、澳门基金文化顾问、澳门艺术博馆顾问;他画画、写作、设计、摄影,他从小醉心《道德经》,练咏春拳、柔道、合气道……他自称“东方的葡萄牙人”。这个漂亮大气的中文名,其实是来自他的葡文名字(A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的音译。
邮票设计大师江连浩
澳门人对江连浩并不陌生,他设计过许多深入民心的邮票,他的各式展览也屡见于本地中、葡文的传媒。但当笔者登门拜访这位葡裔名人时,还是被他家的“中国化”所感动。首先铁闸是仿古代衙门和庙宇的式样,木门上倒贴一个“福”字,餐桌是两块大木桩上放块玻璃,围着餐桌是木藤并用的明式梳子椅。
寒暄几句后,他的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
凌:澳门回归这几年来,你对澳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江连浩:最大的感触是现在澳门面积大了很多,而且变化很大,这是我所意料不及的。
凌:那么作为在澳门的葡藉人士,你觉得葡萄牙人这几年在生活上和心理上有什么变化呢?
江:其实我只能代表我个人说话,我不愿意说其它人的事情。我想说的是,现在世界已经变了,国藉、种族已经不重要的。你看看最近,黑人奥巴马选上了美国总统。这是全世界都应该关注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件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事情。
今天奥巴马的美国和当四十多年前,马丁.路德金说“I have a dream”时的美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连跟牛仔式的小布什时代的美国也不一样了。奥巴马是个年轻聪明的政治家,这跟过去的美国总统是不一样的。我要说的是聪明才智跟种族是没有关系的。
凌:那你对澳门的现状有什么看法?
江:对我来说,澳门永远都是梦想之都。但它这几年的发展,我认为是不够健全的。发展就像我们说一个男孩或女孩长大一样,我们不光是说他们的身体长高了,随着身体发育,头脑、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增加。同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应该伴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
我去过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那些城市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但我看到同时发展的还有文化和艺术。在看08北京奥运开幕式时,我真的感动得哭了──我为中国人感到无比光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像张艺谋和开幕式背后众多参与的艺术工作者,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回到澳门的问题,澳门每年每天有数不清的文化活动,有许多音乐会、艺术展览等等,但我认为这并不就是文化发达。文化是在于人才,而这正是澳门缺少的。
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你心里的地位上是怎么的呢?
江:我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我很熟悉它,但我真正喜欢的却是东方的文化。我18岁开始看《道德经》,看过不同版本无数遍。对我来说,《道德经》和佛教是我灵魂的家园,我对自己有幸能长在东方并接触到这些伟大圣哲的教导觉到无比的感恩,我很满足。
黄文辉,一个诗人眼中的澳门史
采访&摄影/广瑜
如今说到现代诗,许多人都会生起一种非常疏离的感觉;而在澳门,由于各种原因,喜欢现代诗和写现代诗的人在比例上却比较高。而喜欢现代诗的人则没有不认识黄文辉的──虽然黄文辉绝非一位现代诗人那么简单。
黄文辉在中学当过老师,在文化局做过文物研究,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大概是他在报纸上辛辣的时评专栏。听说他的名字是要让很多在位者头疼的,他最近的一本杂文集叫《不用怕,抒情而已》,其诤名也可见一斑。
广:澳门回归那么多年,你觉得最大变化是什么?
黄: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换了份工作。哈哈!
广:要是从你观察到的澳门社会的变呢?
黄:在我看来,澳门人最大的变化是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在澳葡政府年代,澳门人口里大都是教育程度不高的新移民,即使有些教育程度较高的也没有太多的工种可选择,晋升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
自从回归后,澳人治澳,澳门人的确是自己当家作主了。主人的意思就是自己有话事权了,有了发声的身份、意愿和机会。
澳门过去那种温情脉脉的社会就开始发生变化了,你可以明显看到澳门人的议题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你看,像我们这一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社会上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的声音就开始多了。
你在各种媒体上能看到很多新闻,如这几年的大游行、保护松山灯塔的民间运动、网上时事讨论区版主被捕等许多事件,这都很好地证明,澳门人越来越关注自己地方的事务。我以前是很灰很悲观的,因为我每发声,都觉得孤独无助,因为所有人好像对社会上的一切都很冷漠。但我看到这种历史性的政治冷感正在融化之中。我不是说完全融化了,而是正在解冻了。看到这个现象,其实我觉得很欣慰。
广:你有什么特别想跟国内的读者说吗?
黄:因为我以前在文化局工作过,专门研究过澳门历史建筑文物,所以我对澳门许多历史文化比较了解。我特别想告诉国内的读者,如果他们来到澳门,千万不要光去赌场,真的应该到澳门的横街小巷走走,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发现。
广:有什么特别的景点是你想推荐的呢?
黄:其实澳门的妈阁是没什么意思的!该去看看的是在白鸽巢旁边的旧基督教坟场……
广:这个地方连澳门人都很少去过呢!
黄:是的!但这个只有一百五十座坟的墓园里真是埋了不少名人,如拒向乾隆皇帝叩头的英国特使马嘎尔尼(Lord Macartney)、编辑第一本英汉字典和第一次中译《圣经》的莫礼逊、英国著名画家钱纳利、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祖先等等,那是相当有意思的地方。还有一个游人比较少去的是圣约瑟修院圣堂,那是一个相当富有感染力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另外,建议找个时间参加一次葡文的弥撒,那是很有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