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新兴产业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针对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缺乏“双师型”教师团队、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熟等问题,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贴近产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实现产教衔接;拓展产学融合,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
【关键词】地方高校 设计学专业 产业需求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28-03
设计学是融合科学技术和美学规律,研究符合物质及生活需要,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应用技术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育学科目录(2011年)》,新增艺术学为第13个学科门类,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升级为一级学科。其下分设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设计学科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并逐步提升学科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当下,为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及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必须全力担负起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的教育使命,构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向地方产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分析广西新兴产业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阐述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探讨基于产业需求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与广西地方产业相关的设计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导向分析
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当前科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方高校设计学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地方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一致。以下依据广西工业互联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旅游等主流产业的特点,以及市场对设计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展开分析。
(一)产业互联网发展对新型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产业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的经济形态。2019年8月29日,广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广西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广西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9—2020)》等重要文件出台。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新型的职业种类出现,其中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有网页设计、App设计、用户体验(UE/UX)设计、VR/AR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随着广西互联网产业的推进,需要相应的设计学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服务。
(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相关产业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9年12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其中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6大类现代服务业企业,均可获得税收优惠和贡献奖励方面支持。目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入驻企业总数已突破1.1万家,其中如三诺集团、五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类型企业,需要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人才类型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用户体验(UE/UX)设计、商业摄影、视频拍摄及制作、环境设计、网页设计、网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意创客、农产品电商、电子服务平台、地产开发等各类产业链服务。
(三)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旅游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2019年旅游主要指标数据通报中统计,2019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共8.76亿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旅游总消费10241.44亿元,同比增长34.4%。2020年5月,广西文化和旅游厅颁布实施了《广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25年)》。预计到2025年,广西旅游民宿将达到3000家左右,接待游客量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民宿成为建设旅游强区的重要支撑以及城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配合旅游产业中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等行业的发展,需要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人才类型有民宿酒店设计与施工、餐饮设计与施工、城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文化旅游景区设计及文旅产品设计、舊房改造设计与施工、软装设计等。同时,也需要相对传统的平面设计师、环境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设计学专业人才,以持续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二、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与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储备,与市场需求动态紧密关联,近3年间对广西和区外的50余家设计类企业开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反馈,综合得出目前国内设计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熟悉专业技术规范,掌握最新专业技术手段,有文化创新与创意能力,能独立开展策划与设计或技术与实施的高水平设计学专业人才;第二类,了解专业技术规范,有文化创新设计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快速融入企业团队的应用型骨干人才;第三类,需要具备专项设计能力,或技术操作能力的成长型储备人才。但是,目前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目前广西区内高校约有100所,其中设有设计学专业的高校约占广西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三,所涉及的设计学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设置相似,课程设置接近,教学内容相近,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及地方文化发展的融合衔接不够。 第二,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均为提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并依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笔者在调研用人企业时发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社会出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发展的进度不匹配、专业教材的更新与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匹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与企业生产使用设备不匹配等现象,学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第三,缺乏“双师型”教师团队。当前,许多高校师资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慢,与产业发展不匹配。近年来,地方高校虽然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但“双师型”教师依旧不足。培养难和引进难,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学历门槛、行业经历、实操能力、收入差距、地域距离等方面。
第四,设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熟。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设计学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提高,如专业设计企业希望员工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掌握最新技术,熟知行业规范,具有较高水平能独当一面;而小型企业则希望员工是强设计、懂规范、善营销、能实施(施工)、能协作、会管理的多面手。当前各高校都已经开始尝试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尚未成熟。
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实现路径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预见性及目的性地开展,在前瞻性、专业性、复合性、灵活性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是指设计学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要依照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前布局,必须提前深入地方企业做好产业调研,积极参加相关产业发展研讨,敏锐捕捉产业发展动态,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对产业发展中急需的专业类型,考虑加大力量重点培养,力求提前布局,做到人才培养跟产业发展方向同步,与企业用人需求一致。
第二,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是指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要契合当地产业发展热点,并依照产业发展的热点,梳理研究热门的职业和工作方向,适度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向热门的专业内容倾斜,并着重依照设计行业真实需求,聘用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历的企业师资配合开展规范和系统性教学,培育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三,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是指当下设计学专业要加大力度培养跨专业复合人才,同时开展跨学科的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注重关联学科间的融合与互补,推动设计学专业在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创意创客方向的发展。
第四,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是指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职业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不宜墨守成规,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缩减产业发展中已经出现疲态的知识点,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灵活地调整教学,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时效一致。
(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1.贴近产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积极展开校企联动,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参加产业研讨等多种方式,贴近产业需求,切实了解企业招聘倾向和用人意愿。直面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对照自身专业建设现况,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促进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脉动中,推动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发展与广西地方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2.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实现产教衔接。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改造升级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并全面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教学科技手段,全面开展特色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建设,探索专业与地方产业衔接,开拓特色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复合型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技术与学生应用技术升级。例如,在广西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广西民宿产业将以桂林市旅游民宿集群为龙头,划分为“一个龙头,六大片区”,重点开发山水旅居型、滨海度假型、古镇古村型、民族文化型、乡村田园型、康体养生型、边关风情型、主题文创型等八大类型旅游民宿。当下广西旅游民宿产业蓄势待发,广西地方高校的设计学专业可以调整特色办学思路,加强对民宿产业涉及的相关课程建设,如环境设计专业的酒店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产品设计专业的文创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课程;加大视觉传达专业的视觉传达、包装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力度。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展开跨专业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推进广西民宿产业与设计学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设计及改造民宿建筑和民宿室内外环境的能力,包装设计民宿周边旅游文创产品、农产品的能力,营销推广民宿相关产品的能力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复合型的方式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推进设计学特色专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3.拓展产学融合,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拓展产学融合,首先,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具有影响力和规模性区域性产业协会及各类企业加强互动,积极协作,共建共推促进产学融合,尽快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其次,鼓励学生加入产学融合,形成学校与产业之间、学生与企业间的积极互动,以行业的规范标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产学融合互动与创新实践,实现教学与产业发展接轨并行,助推学生融合、创新、应用、技术、合作等全方位能力培养。再次,借助企业资源完善“雙师型”教师培养,将高校青年教师派遣到企业学习,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请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最后,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引企入教,共建联盟,协同创新,开拓共享,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融合,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逐步建设形成校企协同创新联盟育人体系,真正有效地提高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拓展产学融合,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的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02-23.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Z].2019-12-18.
[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25年)[Z].2020-05-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三融三创’式设计学专业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JGA439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智君(1979— ),女,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设计学。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地方高校 设计学专业 产业需求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28-03
设计学是融合科学技术和美学规律,研究符合物质及生活需要,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应用技术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育学科目录(2011年)》,新增艺术学为第13个学科门类,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升级为一级学科。其下分设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设计学科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并逐步提升学科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当下,为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及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必须全力担负起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的教育使命,构建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向地方产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分析广西新兴产业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阐述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探讨基于产业需求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与广西地方产业相关的设计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导向分析
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当前科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方高校设计学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地方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一致。以下依据广西工业互联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旅游等主流产业的特点,以及市场对设计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展开分析。
(一)产业互联网发展对新型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产业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的经济形态。2019年8月29日,广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广西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广西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9—2020)》等重要文件出台。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新型的职业种类出现,其中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有网页设计、App设计、用户体验(UE/UX)设计、VR/AR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随着广西互联网产业的推进,需要相应的设计学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服务。
(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相关产业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9年12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其中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6大类现代服务业企业,均可获得税收优惠和贡献奖励方面支持。目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入驻企业总数已突破1.1万家,其中如三诺集团、五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广州江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类型企业,需要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人才类型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用户体验(UE/UX)设计、商业摄影、视频拍摄及制作、环境设计、网页设计、网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意创客、农产品电商、电子服务平台、地产开发等各类产业链服务。
(三)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对设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旅游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2019年旅游主要指标数据通报中统计,2019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共8.76亿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旅游总消费10241.44亿元,同比增长34.4%。2020年5月,广西文化和旅游厅颁布实施了《广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25年)》。预计到2025年,广西旅游民宿将达到3000家左右,接待游客量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民宿成为建设旅游强区的重要支撑以及城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配合旅游产业中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游览、旅游购物等行业的发展,需要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人才类型有民宿酒店设计与施工、餐饮设计与施工、城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文化旅游景区设计及文旅产品设计、舊房改造设计与施工、软装设计等。同时,也需要相对传统的平面设计师、环境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设计学专业人才,以持续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二、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与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储备,与市场需求动态紧密关联,近3年间对广西和区外的50余家设计类企业开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反馈,综合得出目前国内设计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熟悉专业技术规范,掌握最新专业技术手段,有文化创新与创意能力,能独立开展策划与设计或技术与实施的高水平设计学专业人才;第二类,了解专业技术规范,有文化创新设计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快速融入企业团队的应用型骨干人才;第三类,需要具备专项设计能力,或技术操作能力的成长型储备人才。但是,目前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目前广西区内高校约有100所,其中设有设计学专业的高校约占广西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三,所涉及的设计学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设置相似,课程设置接近,教学内容相近,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及地方文化发展的融合衔接不够。 第二,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均为提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并依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笔者在调研用人企业时发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社会出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发展的进度不匹配、专业教材的更新与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匹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与企业生产使用设备不匹配等现象,学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第三,缺乏“双师型”教师团队。当前,许多高校师资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慢,与产业发展不匹配。近年来,地方高校虽然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但“双师型”教师依旧不足。培养难和引进难,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学历门槛、行业经历、实操能力、收入差距、地域距离等方面。
第四,设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熟。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设计学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提高,如专业设计企业希望员工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掌握最新技术,熟知行业规范,具有较高水平能独当一面;而小型企业则希望员工是强设计、懂规范、善营销、能实施(施工)、能协作、会管理的多面手。当前各高校都已经开始尝试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尚未成熟。
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实现路径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预见性及目的性地开展,在前瞻性、专业性、复合性、灵活性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是指设计学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要依照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前布局,必须提前深入地方企业做好产业调研,积极参加相关产业发展研讨,敏锐捕捉产业发展动态,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对产业发展中急需的专业类型,考虑加大力量重点培养,力求提前布局,做到人才培养跟产业发展方向同步,与企业用人需求一致。
第二,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是指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要契合当地产业发展热点,并依照产业发展的热点,梳理研究热门的职业和工作方向,适度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向热门的专业内容倾斜,并着重依照设计行业真实需求,聘用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历的企业师资配合开展规范和系统性教学,培育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三,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是指当下设计学专业要加大力度培养跨专业复合人才,同时开展跨学科的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注重关联学科间的融合与互补,推动设计学专业在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创意创客方向的发展。
第四,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是指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职业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不宜墨守成规,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缩减产业发展中已经出现疲态的知识点,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灵活地调整教学,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时效一致。
(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1.贴近产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积极展开校企联动,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参加产业研讨等多种方式,贴近产业需求,切实了解企业招聘倾向和用人意愿。直面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对照自身专业建设现况,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促进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脉动中,推动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发展与广西地方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2.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实现产教衔接。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改造升级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并全面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教学科技手段,全面开展特色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建设,探索专业与地方产业衔接,开拓特色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复合型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技术与学生应用技术升级。例如,在广西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广西民宿产业将以桂林市旅游民宿集群为龙头,划分为“一个龙头,六大片区”,重点开发山水旅居型、滨海度假型、古镇古村型、民族文化型、乡村田园型、康体养生型、边关风情型、主题文创型等八大类型旅游民宿。当下广西旅游民宿产业蓄势待发,广西地方高校的设计学专业可以调整特色办学思路,加强对民宿产业涉及的相关课程建设,如环境设计专业的酒店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产品设计专业的文创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课程;加大视觉传达专业的视觉传达、包装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力度。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展开跨专业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推进广西民宿产业与设计学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设计及改造民宿建筑和民宿室内外环境的能力,包装设计民宿周边旅游文创产品、农产品的能力,营销推广民宿相关产品的能力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复合型的方式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推进设计学特色专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3.拓展产学融合,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拓展产学融合,首先,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具有影响力和规模性区域性产业协会及各类企业加强互动,积极协作,共建共推促进产学融合,尽快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其次,鼓励学生加入产学融合,形成学校与产业之间、学生与企业间的积极互动,以行业的规范标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产学融合互动与创新实践,实现教学与产业发展接轨并行,助推学生融合、创新、应用、技术、合作等全方位能力培养。再次,借助企业资源完善“雙师型”教师培养,将高校青年教师派遣到企业学习,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请到学校指导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最后,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引企入教,共建联盟,协同创新,开拓共享,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融合,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逐步建设形成校企协同创新联盟育人体系,真正有效地提高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地方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拓展产学融合,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搭建集聚式产学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的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02-23.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Z].2019-12-18.
[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25年)[Z].2020-05-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三融三创’式设计学专业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JGA439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智君(1979— ),女,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设计学。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