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即自血光量子疗法组)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52~81岁,平均73岁。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平素患有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2例,房颤5例。临床症状出现意识障碍3例,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受累12例,偏侧肢体感觉障碍8例,偏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肌力减退12例,单纯表现为单侧下肢或上肢肌力减退8例,偏盲2例,共济失调1例,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1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53~79岁,平均71岁。脑梗死10例,腔隙性脑梗死12例。平素患有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3例,冠心病9例,房颤3例。临床症状出现意识障碍3例,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受累10例,偏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偏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肌力减退10例,单纯表现为单侧下肢或上肢肌力减退7例。偏盲2例,发作性眩晕1例,感觉性失语1例。两组病例均经颅脑CT扫描检查,确定诊断。其中影像学提示治疗组梗死部位(包括单发腔隙梗死)在半球6例,基底节7例,小脑1例,脑桥2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12例。对照组梗死部位(包括单发腔隙性梗死)在半球5例,基底节6例,脑桥2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9例。两组病例在既往史和临床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控制血压,口服阿司匹林,高脂血症者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糖尿病者维持既往降糖治疗,个别病例使用胰岛素。恢复期使用脑细胞代谢营养剂,如施普善及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组联合自血光量子疗法: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桡静脉、或踝静脉处采集自体血200ml置于无菌石英血疗瓶中,即送付血疗室,经XL-200型血疗仪持续循环光量子照射及通氧30分钟后,立即经静脉回输入患者体内,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2~3天,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痊愈或显著改善,受累肢体肌力恢复至Ⅳ级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受累肢体肌力增加Ⅱ~Ⅲ级。③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受累肢体肌力改变不明显。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通过X2检验,在显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采取自血光量子疗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机制:①通过紫外线光量子照射及充氧后使该部分血液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提高到最大限度,回输后能够在一定时限内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局部脑组织的缺氧状况,尤其是改善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的氧供。②氧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和瀑布式连锁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光量子疗法能增强组织对氧的利用,调整体内自由基的平衡,有利于保护受损脑神经细胞的功能。③光量子照射可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黏度,减少血栓的形成。④光量子疗法尚可调整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嗜碱性细胞和游离态的内生肝素增多,有利于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造。
临床实践证明,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药物治疗外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35.
2003年1月~2006年12月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即自血光量子疗法组)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52~81岁,平均73岁。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平素患有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2例,房颤5例。临床症状出现意识障碍3例,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受累12例,偏侧肢体感觉障碍8例,偏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肌力减退12例,单纯表现为单侧下肢或上肢肌力减退8例,偏盲2例,共济失调1例,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1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53~79岁,平均71岁。脑梗死10例,腔隙性脑梗死12例。平素患有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3例,冠心病9例,房颤3例。临床症状出现意识障碍3例,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受累10例,偏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偏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肌力减退10例,单纯表现为单侧下肢或上肢肌力减退7例。偏盲2例,发作性眩晕1例,感觉性失语1例。两组病例均经颅脑CT扫描检查,确定诊断。其中影像学提示治疗组梗死部位(包括单发腔隙梗死)在半球6例,基底节7例,小脑1例,脑桥2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12例。对照组梗死部位(包括单发腔隙性梗死)在半球5例,基底节6例,脑桥2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9例。两组病例在既往史和临床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控制血压,口服阿司匹林,高脂血症者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糖尿病者维持既往降糖治疗,个别病例使用胰岛素。恢复期使用脑细胞代谢营养剂,如施普善及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组联合自血光量子疗法: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桡静脉、或踝静脉处采集自体血200ml置于无菌石英血疗瓶中,即送付血疗室,经XL-200型血疗仪持续循环光量子照射及通氧30分钟后,立即经静脉回输入患者体内,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2~3天,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痊愈或显著改善,受累肢体肌力恢复至Ⅳ级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受累肢体肌力增加Ⅱ~Ⅲ级。③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受累肢体肌力改变不明显。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通过X2检验,在显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采取自血光量子疗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机制:①通过紫外线光量子照射及充氧后使该部分血液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提高到最大限度,回输后能够在一定时限内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局部脑组织的缺氧状况,尤其是改善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的氧供。②氧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和瀑布式连锁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光量子疗法能增强组织对氧的利用,调整体内自由基的平衡,有利于保护受损脑神经细胞的功能。③光量子照射可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黏度,减少血栓的形成。④光量子疗法尚可调整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嗜碱性细胞和游离态的内生肝素增多,有利于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造。
临床实践证明,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药物治疗外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