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本文以建筑电气类课程为例,以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就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建设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电气类课程
1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背景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广泛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有所欠缺、职业素养自我培养意识薄弱、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能力差、法治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如果通过单一的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很难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第一学年,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授课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教育,把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以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2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教学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改革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建立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提升专业教师在思想方面的责任感和育德能力。
2.1在课程标准中加入思政育人目标
在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方面,首先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修订中。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专业课课程标准中,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
2.2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等人文课程一样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政资源。教研团队应集众人之力,构建标准化的思政资源库,这是在专业课程中广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思路是首先应归纳总结建筑电气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类型,将其分类;然后组织思政教师对思政元素审查和优化;最后一线教师可以在课程思政资源库灵活调取合适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思政元素,并不断补充和完善资源库的内容。通过在不同高校中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思政资源:
2.2.1科技发展: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国家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通过对行业中BIM技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的进一步了解,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提升专业的认同感。
2.2.2人物事迹:从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凝练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如中国建筑电气界的王厚余、任元会、姚家纬等老师在离休后致力于电气安全和国际电工标准的宣传推广工作。老师们都已经80多岁高龄,仍奔波各地宣讲电气规范,他们注重自身修养,乐观豁达,敬业奉献,力求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事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帮助年轻人进步的精神一定能深深的激励同学们。
2.2.3时政新闻:分享涉及专业知识,或可类比的时政要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民族自信及爱国热情。
2.2.4职业案例:行业的职业素养的故事及案例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在毕业的学长们在实习和工作中个人发展的小故事,企业、前辈他们给学弟学妹们的专业建议都会让同学们更容易引起共鸣。
2.2.5人文素养: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发展、环境、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社会中很多重大问题都与我们的专业密切相关,让学生能有意识思考社会中的问题,并能利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类和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增进教师自身德育素质
专业教师自身德育素质培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育人意识、育人能力,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专业课老师若能同时担任学业导师或班主任,积极投入到学生培养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增强与学生联系,并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更好做到个性化引导,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4采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为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及后续课程等环节中加入相应思政目标的评价,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同时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3結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各不相同。这需要每位专业课教师长期不懈地坚持思政教学,不断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
李春玲(1983.05—),女,汉族,广西宁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电气。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电气类课程
1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背景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广泛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有所欠缺、职业素养自我培养意识薄弱、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能力差、法治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如果通过单一的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很难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第一学年,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授课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融入思政教育,把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以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2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教学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改革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建立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提升专业教师在思想方面的责任感和育德能力。
2.1在课程标准中加入思政育人目标
在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方面,首先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修订中。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专业课课程标准中,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
2.2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等人文课程一样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政资源。教研团队应集众人之力,构建标准化的思政资源库,这是在专业课程中广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思路是首先应归纳总结建筑电气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类型,将其分类;然后组织思政教师对思政元素审查和优化;最后一线教师可以在课程思政资源库灵活调取合适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思政元素,并不断补充和完善资源库的内容。通过在不同高校中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思政资源:
2.2.1科技发展: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国家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通过对行业中BIM技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的进一步了解,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提升专业的认同感。
2.2.2人物事迹:从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凝练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如中国建筑电气界的王厚余、任元会、姚家纬等老师在离休后致力于电气安全和国际电工标准的宣传推广工作。老师们都已经80多岁高龄,仍奔波各地宣讲电气规范,他们注重自身修养,乐观豁达,敬业奉献,力求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事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帮助年轻人进步的精神一定能深深的激励同学们。
2.2.3时政新闻:分享涉及专业知识,或可类比的时政要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民族自信及爱国热情。
2.2.4职业案例:行业的职业素养的故事及案例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在毕业的学长们在实习和工作中个人发展的小故事,企业、前辈他们给学弟学妹们的专业建议都会让同学们更容易引起共鸣。
2.2.5人文素养: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发展、环境、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社会中很多重大问题都与我们的专业密切相关,让学生能有意识思考社会中的问题,并能利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类和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增进教师自身德育素质
专业教师自身德育素质培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育人意识、育人能力,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专业课老师若能同时担任学业导师或班主任,积极投入到学生培养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增强与学生联系,并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更好做到个性化引导,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4采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为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及后续课程等环节中加入相应思政目标的评价,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同时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3結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各不相同。这需要每位专业课教师长期不懈地坚持思政教学,不断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
李春玲(1983.05—),女,汉族,广西宁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