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职业院校有责任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本文以镇海职教中心“中德合作”项目载体为例,依据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建立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开展机械专业教师“无界化教学”,建设一支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的教师团队。
【关键词】双元制;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
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落户宁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中德产业园的建设,大批德资企业以及高精尖行业的进驻,需要培养大量符合德国标准的精益化人才,这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职业学校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升级并建设优秀教师团队。
镇海职教中心以“中德合作”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开发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省内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开展打破学科制教学,不断完善和推进。吸收消化德国的学习领域和实践框架,逐步构建适合国内的领域和框架。为了适应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机械专业教师必须开展“无界化教学”。
随着第三个中德班的入驻,大量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断投入,根据“双元制”课程体系设置,中德班学生前期要掌握车、铣、钳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后期又要学习数控加工及智能制造等相关技能。而在教师配置方面,由4名教师全程指导一个中德班的教学,使得我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我校现有中德合作班以及未来的教学需求。因此,集合教研组骨干力量,培养和建设一支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无界化教学”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一种比较现代而又适合现在中国目前职业教育现状的教学模式。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的“无界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进行研究,对“无界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无界化”教学摸式构建,以及“无界化”模式的建设重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践和研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公共课程“无界化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研究,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合作进行项目研发,师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解决项目中的一系列难题,最后成功完成项目研发。这些项目通常需要在跨学科与多元科技的互相配合下才能展开,體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弥补。
1.研究目标
以“中德合作”项目为载体,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标准和方法,基于“双元制”课程本土化研究,教师针对性进行车、铣、钳技能培训和提升,通过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中德镇海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并取得一定教学成果。以点带面进行辐射,带动整个机械专业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双元制”教材开发,培养具有国际化标准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市内外机械类或其他专业“无界化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特别是高职院校优秀的培养模式及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文献法:查阅各种对本课题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供鉴优秀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案例。
行动研究法: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对本校“中德合作办学”三个班级的“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分析,不断改进,并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车、铣、钳技能培训,使其取得相应技能证书,提升车、铣、钳相关技能水平。
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过程和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总结“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实际教学,对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车、铣、钳一体化实训考场项目进行改造和验收,通过课题和论文形式进行总结。
1.基于双元制目标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标准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帮助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生产第一线提供技术、服务人员。德国的职业教育能真正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企业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
我校以“中德合作”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吸收消化德国的学习领域和实践框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内容。为了适应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在规定年限内取得两项以上高级工资格证书,包括车工、铣工、钳工以及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等技能证书。
2.基于双元制内涵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内容构建
教学团队基于“选择性”课改精神和工学结合原则,以合作、分享、跨界、提高为团队建设宗旨,通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探索跨学科与跨专业互助,帮助教师增强学科与专业间的横向交流,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同时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制订不同计划,确立主攻方向,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计划,力求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跨学科、跨专业师资队伍,通过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中德镇海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促进“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对学生技能发展和提升有显著作用,对培养学生在市级、省级以及全国技能大赛上有较为优异表现。 3.基于双元制驱动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教学技能提升方法
团队中多数成员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受过系统的德国“双元制”课程培训,真实体会过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和课堂教学,其中几位成员更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在国内已经指导过多家职业院校“中德合作”项目,拥有丰富的专业课程开发经验。本团队的主要成员连续三年赴德国学习“双元制”精密机械技术专业课程,德国方面定期派遣专家和“HWK”职业资格证书资深考官定期来我校指导中德班“双元制”课程开展状况和实训场地建设工作。
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车、铣、钳技能培训报名,学校邀请企业或高职院校高级技师和资深专家,进行为期80—12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车、铣、钳相关技能水平。
4.基于双元制平台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实训基地建设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打造标准化实训基地,从规划要求、整体设计、标准运行等多方面对实训基地進行改善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国家级的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培训基地。在现有校内实训条件基础上新购置10台普铣和8台普车,结合钳工工位,高标准打造车、铣、钳一体化实训考场和智能制造数控实训中心,用来满足德国“HW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中德班学生专业拓展深化需要,并通过“无界化教学”团队建设基本建成“中德镇海培训中心”实训基地。
5.基于双元制理念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资源支持
区财政局从2015年起每年给团队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教师赴德国培训和德国专家来华进行教学和指导,至今年共计拨付400万元;通过区教育局每年拨款20万元用于“双元制”教材开发与资源库建设,再通过区政府每年设立200万元用于奖励给校企合作中有成绩的企业。
依托宁波市“伊水涌创新工作室”进行对外技术服务,实现精密检测、快速产品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和实训设施设备完善,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完善优化方案,达到校企共赢。以“中德镇海培训中心”为依托,为我校教师提供对外培训通道,搭建中德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更有效地服务社会。
按照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开发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省内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建立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开展机械专业教师“无界化教学”,依据“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标准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完成“双元制”教材开发,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1]伊水涌. 数控高技能人才“无界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职业教育,2013(10).
[2]谭建新. 双元制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发[J]. 传播经纬,2015.
[3]王亚盛,鲁凤莲. 中德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完善对比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4]郑佩荣,姜晨. “无界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以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1):103-104.
[5]贾生超,张新科.中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运行系统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04).
【关键词】双元制;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落户宁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中德产业园的建设,大批德资企业以及高精尖行业的进驻,需要培养大量符合德国标准的精益化人才,这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职业学校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升级并建设优秀教师团队。
镇海职教中心以“中德合作”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开发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省内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开展打破学科制教学,不断完善和推进。吸收消化德国的学习领域和实践框架,逐步构建适合国内的领域和框架。为了适应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机械专业教师必须开展“无界化教学”。
随着第三个中德班的入驻,大量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断投入,根据“双元制”课程体系设置,中德班学生前期要掌握车、铣、钳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后期又要学习数控加工及智能制造等相关技能。而在教师配置方面,由4名教师全程指导一个中德班的教学,使得我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无法满足我校现有中德合作班以及未来的教学需求。因此,集合教研组骨干力量,培养和建设一支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二、国内实践探索综述
“无界化教学”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一种比较现代而又适合现在中国目前职业教育现状的教学模式。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的“无界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进行研究,对“无界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无界化”教学摸式构建,以及“无界化”模式的建设重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践和研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公共课程“无界化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研究,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合作进行项目研发,师生共同合作,相互配合,解决项目中的一系列难题,最后成功完成项目研发。这些项目通常需要在跨学科与多元科技的互相配合下才能展开,體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弥补。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以“中德合作”项目为载体,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标准和方法,基于“双元制”课程本土化研究,教师针对性进行车、铣、钳技能培训和提升,通过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中德镇海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并取得一定教学成果。以点带面进行辐射,带动整个机械专业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双元制”教材开发,培养具有国际化标准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市内外机械类或其他专业“无界化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特别是高职院校优秀的培养模式及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文献法:查阅各种对本课题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供鉴优秀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案例。
行动研究法: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对本校“中德合作办学”三个班级的“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分析,不断改进,并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车、铣、钳技能培训,使其取得相应技能证书,提升车、铣、钳相关技能水平。
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过程和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总结“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实际教学,对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车、铣、钳一体化实训考场项目进行改造和验收,通过课题和论文形式进行总结。
四、研究内容和思路
1.基于双元制目标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标准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帮助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生产第一线提供技术、服务人员。德国的职业教育能真正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企业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
我校以“中德合作”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吸收消化德国的学习领域和实践框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内容。为了适应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在规定年限内取得两项以上高级工资格证书,包括车工、铣工、钳工以及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等技能证书。
2.基于双元制内涵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内容构建
教学团队基于“选择性”课改精神和工学结合原则,以合作、分享、跨界、提高为团队建设宗旨,通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探索跨学科与跨专业互助,帮助教师增强学科与专业间的横向交流,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同时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制订不同计划,确立主攻方向,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计划,力求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跨学科、跨专业师资队伍,通过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中德镇海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机械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促进“无界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对学生技能发展和提升有显著作用,对培养学生在市级、省级以及全国技能大赛上有较为优异表现。 3.基于双元制驱动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教学技能提升方法
团队中多数成员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受过系统的德国“双元制”课程培训,真实体会过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和课堂教学,其中几位成员更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在国内已经指导过多家职业院校“中德合作”项目,拥有丰富的专业课程开发经验。本团队的主要成员连续三年赴德国学习“双元制”精密机械技术专业课程,德国方面定期派遣专家和“HWK”职业资格证书资深考官定期来我校指导中德班“双元制”课程开展状况和实训场地建设工作。
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车、铣、钳技能培训报名,学校邀请企业或高职院校高级技师和资深专家,进行为期80—12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车、铣、钳相关技能水平。
4.基于双元制平台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实训基地建设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打造标准化实训基地,从规划要求、整体设计、标准运行等多方面对实训基地進行改善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国家级的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无界化教学”教师培训基地。在现有校内实训条件基础上新购置10台普铣和8台普车,结合钳工工位,高标准打造车、铣、钳一体化实训考场和智能制造数控实训中心,用来满足德国“HW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中德班学生专业拓展深化需要,并通过“无界化教学”团队建设基本建成“中德镇海培训中心”实训基地。
5.基于双元制理念的“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资源支持
区财政局从2015年起每年给团队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教师赴德国培训和德国专家来华进行教学和指导,至今年共计拨付400万元;通过区教育局每年拨款20万元用于“双元制”教材开发与资源库建设,再通过区政府每年设立200万元用于奖励给校企合作中有成绩的企业。
依托宁波市“伊水涌创新工作室”进行对外技术服务,实现精密检测、快速产品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和实训设施设备完善,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完善优化方案,达到校企共赢。以“中德镇海培训中心”为依托,为我校教师提供对外培训通道,搭建中德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更有效地服务社会。
五、结语
按照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标准开发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省内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建立打破学科、打破工种的教学模式,开展机械专业教师“无界化教学”,依据“无界化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标准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改善,完成“双元制”教材开发,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伊水涌. 数控高技能人才“无界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职业教育,2013(10).
[2]谭建新. 双元制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发[J]. 传播经纬,2015.
[3]王亚盛,鲁凤莲. 中德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完善对比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4]郑佩荣,姜晨. “无界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以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1):103-104.
[5]贾生超,张新科.中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运行系统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