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各国之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国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单位,能够推动国家创新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创新经验,而且还能提高人才素质,服务社会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长足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助推器。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实现自身发展,更不可能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以后,便越来越多的激励着高职学生们意气风发的踏上创新之路。
一、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类型
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限制条件,但各高职院校缺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形成了目前主要的集中类型。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
1、坐而论道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简单的把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划等号,究其原主要是因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基础薄弱,缺少实训项目、实训场地等条件。
2、以赛促教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类的大赛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以竞赛培训以及参与竞赛的过程替代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类型。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流类型。
3、项目培育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等申请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经过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模拟或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类型。
4、兴趣社团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协会或者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培训、项目申报及指导、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该类型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比较流行。
二、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太传统
由于学校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分数,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向学生的创新方面倾斜,但是仍旧是以知识的讲授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忽略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工作的实施仍然是分散的,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解决。
(二)创新氛围不浓厚
优良校风必然会形成好的学风,创新氛围会影响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但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却严重缺失,不仅是创新硬件设施的缺失,还是创新氛围的缺失,再加上对鼓励学生创新的制度缺失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从而导致其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教师创新教育水平不高
“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部分的原因要取决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当前地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一些教师对创新方面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甚至许多学校的创新类课程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兼课。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谈何容易。
(四)实践环节过于薄弱
由于很多地方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达不到要求,因此创新实践这一环形同虚设,很多实践的活动也只是走过场,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理论与实践得不到有效结合。
(五)创新课程与教学安排不合理
部分学校为学生设立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课程,但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关的课程数量非常少,有些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发展。
三、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不等不靠,积极引进社会资源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企业资源为学校所用,找到共赢之处,实现校企合作更进一步拓展。可以将企业设为高校的实习单位,以此为学生提供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将学校学生最新的创新成果,利用企业将其转化为社会需要的生产力产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二)转变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实现更高的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目标,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应坚持现代新式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本身的巨大潜力。
(三)强化创新氛围营造
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校园氛围、环境、设施和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时开拓其视野、激发其思维。好的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高职院校应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调整相关的保障制度,以此来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们创新教学;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搭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知识。
(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指导能力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和基本功的学习,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创新,要同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提升整体素质水平。
(五)合理安排课程与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职业教育实行三年制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大一与大二应着重增加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强化基础知识,大三着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授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该设置实验室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技多不压身,创新能力培养除了教授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需教授一定的管理、经营、市场、法律法规等综合性知识。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地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磨练学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京.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许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业与就业,2019(20):61-06.
[3]陈洁瑾.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
注:(项目来源:绵阳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MZY20B2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长足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助推器。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实现自身发展,更不可能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以后,便越来越多的激励着高职学生们意气风发的踏上创新之路。
一、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类型
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限制条件,但各高职院校缺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形成了目前主要的集中类型。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
1、坐而论道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简单的把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划等号,究其原主要是因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基础薄弱,缺少实训项目、实训场地等条件。
2、以赛促教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类的大赛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以竞赛培训以及参与竞赛的过程替代创新能力培养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类型。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流类型。
3、项目培育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等申请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经过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模拟或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类型。
4、兴趣社团型。这种类型的高职院校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协会或者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培训、项目申报及指导、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该类型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比较流行。
二、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太传统
由于学校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分数,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向学生的创新方面倾斜,但是仍旧是以知识的讲授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忽略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工作的实施仍然是分散的,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解决。
(二)创新氛围不浓厚
优良校风必然会形成好的学风,创新氛围会影响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但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却严重缺失,不仅是创新硬件设施的缺失,还是创新氛围的缺失,再加上对鼓励学生创新的制度缺失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从而导致其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三)教师创新教育水平不高
“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部分的原因要取决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当前地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一些教师对创新方面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甚至许多学校的创新类课程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兼课。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谈何容易。
(四)实践环节过于薄弱
由于很多地方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达不到要求,因此创新实践这一环形同虚设,很多实践的活动也只是走过场,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理论与实践得不到有效结合。
(五)创新课程与教学安排不合理
部分学校为学生设立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课程,但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关的课程数量非常少,有些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发展。
三、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不等不靠,积极引进社会资源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企业资源为学校所用,找到共赢之处,实现校企合作更进一步拓展。可以将企业设为高校的实习单位,以此为学生提供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将学校学生最新的创新成果,利用企业将其转化为社会需要的生产力产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二)转变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实现更高的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目标,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应坚持现代新式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本身的巨大潜力。
(三)强化创新氛围营造
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校园氛围、环境、设施和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时开拓其视野、激发其思维。好的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高职院校应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调整相关的保障制度,以此来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们创新教学;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搭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知识。
(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指导能力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和基本功的学习,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创新,要同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提升整体素质水平。
(五)合理安排课程与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职业教育实行三年制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大一与大二应着重增加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强化基础知识,大三着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授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该设置实验室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技多不压身,创新能力培养除了教授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需教授一定的管理、经营、市场、法律法规等综合性知识。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地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磨练学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京.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许远.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业与就业,2019(20):61-06.
[3]陈洁瑾.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
注:(项目来源:绵阳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MZY20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