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纲领。如何把握好新课标理念,上好每一堂历史课,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校历史教研组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學质量,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要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人情境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导入哲学的观点讲授历史,以此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重要的哲学观念之一。这个关系的应用与处理对于历史教学同样适用。一方面这里的共性和个性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学生素质的差异,学生兴趣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于教学方法适应能力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就要求教师能够应材施教,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过程中,也屡强调个性表现共性意义的联系。例如美国南北战争的引发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与北方的资本丰义制的矛盾,在这个个性事件中包含的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落后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社会制度取代的共性特征。在历史教学巾始终将个性与共性的观点贯穿其中,以此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历史教学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历史规律、探求历史事实本质。通过导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把握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引发事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影响力启示等方面内容,找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现象所迷惑,进而把握历史进程的规律。例如“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社会矛盾的综合产物,它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根本原因却是人民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极度不满。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够对之有关系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崛起等历史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此,历史教学决不能就事论事或者断章取义,而是要用系统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就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融会贯通,使教学工作不流于表面,不被现象所误导,也不被相似历史事件所误导。
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五千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因素,且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其涵盖了中华优秀的文化、抒写了中华五千年的人物篇章,记叙了中华的民族精神。这座宝库,使得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给中华历史的演绎留下了印记,写下了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国历史文化、崇拜伟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学习红军长征时,让学生听《七律·长征》的吟诵,在吟诵者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去感受中国抗战胜利的不易,红军能够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付出的代价,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红军为了胜利那种无畏的美;在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让学生在欣赏《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过程中,体会历史的艺术美;在了解苏武不畏强权,忠君为国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他的爱国美等等。总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历史丰富的知识蕴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纸笔测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崭新的评价理念,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书面考试外,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进行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等,以构建起新型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的历史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内在美.让学生通过参与、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之我见[J].学周刊,2012(07):05.
[2]徐双喜.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兴趣[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4):l5.
[3]左兴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法探究[J].学周刊,2011(11):15.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學质量,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要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人情境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导入哲学的观点讲授历史,以此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重要的哲学观念之一。这个关系的应用与处理对于历史教学同样适用。一方面这里的共性和个性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学生素质的差异,学生兴趣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于教学方法适应能力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就要求教师能够应材施教,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过程中,也屡强调个性表现共性意义的联系。例如美国南北战争的引发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与北方的资本丰义制的矛盾,在这个个性事件中包含的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落后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社会制度取代的共性特征。在历史教学巾始终将个性与共性的观点贯穿其中,以此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历史教学中还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历史规律、探求历史事实本质。通过导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把握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引发事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影响力启示等方面内容,找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现象所迷惑,进而把握历史进程的规律。例如“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社会矛盾的综合产物,它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根本原因却是人民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极度不满。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才能够对之有关系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崛起等历史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此,历史教学决不能就事论事或者断章取义,而是要用系统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就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融会贯通,使教学工作不流于表面,不被现象所误导,也不被相似历史事件所误导。
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五千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因素,且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其涵盖了中华优秀的文化、抒写了中华五千年的人物篇章,记叙了中华的民族精神。这座宝库,使得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给中华历史的演绎留下了印记,写下了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国历史文化、崇拜伟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学习红军长征时,让学生听《七律·长征》的吟诵,在吟诵者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去感受中国抗战胜利的不易,红军能够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付出的代价,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红军为了胜利那种无畏的美;在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让学生在欣赏《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过程中,体会历史的艺术美;在了解苏武不畏强权,忠君为国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他的爱国美等等。总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历史丰富的知识蕴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纸笔测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崭新的评价理念,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书面考试外,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进行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等,以构建起新型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的历史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内在美.让学生通过参与、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之我见[J].学周刊,2012(07):05.
[2]徐双喜.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兴趣[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4):l5.
[3]左兴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兴趣教学法探究[J].学周刊,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