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的确,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凭借,是练笔的最好典范。随文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又实用。
一、精彩之处练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1.仿句式练笔。在《匆匆》一课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一句时,我引导学生:“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写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你是不是也有同感?请你也仿造这样的句式写写时间飞逝。”有的学生写道:“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溜去;嬉戏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玩游戏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过去,从鼠标底下飞去。”
2.仿段式练笔。除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模仿外,那些经典的结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仿写。例如,《梅花魂》一文中描写不懂事的“我”在弄脏了梅花图后受到外祖父的批评。这短短的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图的喜爱。在此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同学,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写,同时还指出写外貌要抓住特点,以免“千人一貌”。然后我让学生当堂观察、写作,互相评议谁写得像。接着开展猜谜活动,每人写一名同学的外貌,让大家猜写得是谁。由于教学环节上注意了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看—说—写”的操作中得到了锻炼,参与能力不断增强,因而对作文也就产生了兴趣。
3.仿篇式练笔。如对《桂林山水》这种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指导阅读完后,我让学生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家乡的早晨”为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空白地方练补写
很多課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有些文章渐进高潮时戛然而止,有的文章在叙述过程中,留下一段空白,给读者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如《伯牙绝弦》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伯牙在弹琴时,钟子期在一旁赞叹道:‘善哉,善哉……’伯牙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你以伯牙得遇子期开头,继续往下写。”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经典古诗练改写
改写既能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动笔能力。 例如,学完《秋思》这首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唐代的诗人张籍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异乡生活,他常常思念家乡。现在他的老乡要回家了,请展开想象替他写一封信给他家乡的亲人(父母、兄弟、朋友、妻子或孩子)。写一写他在洛阳的生活,他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又如,学完《元日》后,我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并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改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此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四、含蓄结尾练续写
有些文章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续写练习。最常见的续写方式是根据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接着写下去。例如《穷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地启发学生:“渔夫和桑娜收养了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有的说,孩子们虽然家里贫穷,但个个懂事,长大了对渔夫和桑娜很孝顺;有的说,他们在偶然的机会中成了百万富翁,还拿一部分钱帮助穷人……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以及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一、精彩之处练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1.仿句式练笔。在《匆匆》一课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一句时,我引导学生:“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写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你是不是也有同感?请你也仿造这样的句式写写时间飞逝。”有的学生写道:“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溜去;嬉戏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玩游戏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过去,从鼠标底下飞去。”
2.仿段式练笔。除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模仿外,那些经典的结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仿写。例如,《梅花魂》一文中描写不懂事的“我”在弄脏了梅花图后受到外祖父的批评。这短短的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图的喜爱。在此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同学,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写,同时还指出写外貌要抓住特点,以免“千人一貌”。然后我让学生当堂观察、写作,互相评议谁写得像。接着开展猜谜活动,每人写一名同学的外貌,让大家猜写得是谁。由于教学环节上注意了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看—说—写”的操作中得到了锻炼,参与能力不断增强,因而对作文也就产生了兴趣。
3.仿篇式练笔。如对《桂林山水》这种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指导阅读完后,我让学生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家乡的早晨”为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空白地方练补写
很多課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有些文章渐进高潮时戛然而止,有的文章在叙述过程中,留下一段空白,给读者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如《伯牙绝弦》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伯牙在弹琴时,钟子期在一旁赞叹道:‘善哉,善哉……’伯牙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你以伯牙得遇子期开头,继续往下写。”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经典古诗练改写
改写既能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动笔能力。 例如,学完《秋思》这首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唐代的诗人张籍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异乡生活,他常常思念家乡。现在他的老乡要回家了,请展开想象替他写一封信给他家乡的亲人(父母、兄弟、朋友、妻子或孩子)。写一写他在洛阳的生活,他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又如,学完《元日》后,我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并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改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此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四、含蓄结尾练续写
有些文章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续写练习。最常见的续写方式是根据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接着写下去。例如《穷人》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地启发学生:“渔夫和桑娜收养了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有的说,孩子们虽然家里贫穷,但个个懂事,长大了对渔夫和桑娜很孝顺;有的说,他们在偶然的机会中成了百万富翁,还拿一部分钱帮助穷人……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以及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