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城的《棋王》中流淌着他对文革特殊年代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阿城通过对“召唤结构”的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的使用增强了陌生化的效果。另外,阿城还通过打破读者阅读视野的方式来达到陌生化的叙事效果。
关键词:棋王;陌生化;期待视野
《棋王》一文,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代作家阿城创作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着作者对文革这个特殊年代的情感以及他对生命的独特体悟,字里行间有着一种超然的宁静。接下来将从语言特征、人称视角、期待视野三个角度对《棋王》中的“陌生化”的氛围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征
作者使用大量的笔墨来塑造王一生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是通过对下棋、吃饭等平凡事件的描述,将微观处不断放大从而展现出来的。在王一生眼中下棋和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吃饭,他从不追求味觉上的享受,只求吃饱。文章中的描写是这样的:“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棋王》)他对食物的虔诚在这段描写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怜”一词甚至给了读者一种诡异的感受。吃饭是人们生活的日常,无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波澜,并且很少人会去关注我们吃饭时的每一个细节。作者在这里突破了这种惯性思维,“使读者对熟悉的过程产生陌生感,从分解的每一个动作中慢慢体会王一生“吃”的过程,将微观放大,并将读者审美欣赏的时间延长,增加艺术感受的美感。”①
同样的笔法在描绘王一生下棋的时候也有运用。王一生下棋时旁若无人,不管是嘈杂的环境还是摇晃的火车,都没有办法打断他下棋。他不执著于胜负,只想找更强的人切磋技艺,于是他在插队之后依旧在寻找高手对弈,疯狂到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知青,要参加劳动。前者是平常人无法做到的,在纷乱的火车之上仍能静下心来下棋;后者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为了爱好而忘记了工作。在这种略带夸张和典型事例的描写中,王一生的人物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作者刻意把他放到一个与平常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位置上,拉开二者的距离,不让读者轻易地获得相关的信息,促使读者去思考王一生的性格。王一生在农场的生活是由第三者转述的,作者留下了一段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这是对“召喚结构”的运用,增强了“陌生化”的效果。
二、人称视角
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透视“棋呆子”王一生,作者通过“我”来渗透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阿城也曾说过,这本书里其实是两个世界,王一生属于客观世界,“我”属于主观世界,因此小说文本形成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参照模式。② 在这种模式之下,世界是“我”看到的主观世界,而王一生就成为了“我”的世界里的客人。这样,不仅拉长了读者与王一生的距离(“我”与王一生并不是时刻在一起),也拉长了读者与王一生的心理距离(“我”感知不到王一生的心理活动),再加上语言“尽量不用成语、形容词等,用最普通的字眼描绘事物的原初质感”③,这使得审美距离变长,延长人们的审美感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三、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解读者面对本文时,调动自己的经验并产生的思维定向及其他所希望的本文对他的满足。④ 在读者阅读文本时便会产生这种“期待视野”,当故事的走向和“期待视野”吻合的时候,读者会对故事失去兴趣;当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时候,便会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刚上火车大家都沉浸在离开父母的伤感中,与自己的家人告别,王一生却摆出棋盘邀请“我”来下棋。这是他的与众不同。在到达下乡之地后,作者先写了“我”当知青的生活,让王一生的角色暂时消失,后来得知的发生在王一生身上的故事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冲突。联系上下文,我们会发现“棋呆子”的这种行为又在情理之中,他之前也有相似的行为与做法。最后的象棋比赛中我们将夺胜的希望寄托于王一生,但事与愿违。因为工作不认真的缘故,他没有获得参赛的资格,最后耗尽心力与冠军作了一局和棋。
这三个例子都可以说明《棋王》在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作者使用“陌生化”的手法把人为地在读者与角色之间建立起一座墙,同时打破读者的前理解使其期待视野受挫,并建立新的图式以产生美。
“陌生化程序可以摆脱因习惯而形成的无意识的感觉自动化,有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⑤ 这使得《棋王》拥有着一种神秘的魔力,推着读者阅读下去,并从质朴平淡的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怀,这是《棋王》的独特与非凡之处。
参考文献:
[1]盖橙程.《陌生化理论新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汪静.《“陌生化”:艺术作品审美“间离效果”的构建法则》[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23期:113—115页.
[3]赵红阳. 《陌生化理论与读者接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方建中.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J].《求索》,2004年第5期,156—158页.
注释:
①孙春旻、梁哲甍《陌生化:人物、细节、语言——以<棋王>为例谈小说写作》,《写作:高级版》,2010年第3期,31—34页。
②闫晓《<棋王>的深层化叙事艺术》,《语文建设》,2014年第26期,31—32页.
③刘传来《平静淡泊中的生命体验——重读阿城的<棋王>》,《当代小说月刊》,2010年第9期,25—26页。
④方建中《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求索》,2004年第5期,156—158页。
⑤孙春旻、梁哲甍《陌生化:人物、细节、语言——以<棋王>为例谈小说写作》,《写作:高级版》,2010年第3期,31—34页。
关键词:棋王;陌生化;期待视野
《棋王》一文,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代作家阿城创作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着作者对文革这个特殊年代的情感以及他对生命的独特体悟,字里行间有着一种超然的宁静。接下来将从语言特征、人称视角、期待视野三个角度对《棋王》中的“陌生化”的氛围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征
作者使用大量的笔墨来塑造王一生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是通过对下棋、吃饭等平凡事件的描述,将微观处不断放大从而展现出来的。在王一生眼中下棋和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吃饭,他从不追求味觉上的享受,只求吃饱。文章中的描写是这样的:“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棋王》)他对食物的虔诚在这段描写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怜”一词甚至给了读者一种诡异的感受。吃饭是人们生活的日常,无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波澜,并且很少人会去关注我们吃饭时的每一个细节。作者在这里突破了这种惯性思维,“使读者对熟悉的过程产生陌生感,从分解的每一个动作中慢慢体会王一生“吃”的过程,将微观放大,并将读者审美欣赏的时间延长,增加艺术感受的美感。”①
同样的笔法在描绘王一生下棋的时候也有运用。王一生下棋时旁若无人,不管是嘈杂的环境还是摇晃的火车,都没有办法打断他下棋。他不执著于胜负,只想找更强的人切磋技艺,于是他在插队之后依旧在寻找高手对弈,疯狂到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知青,要参加劳动。前者是平常人无法做到的,在纷乱的火车之上仍能静下心来下棋;后者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为了爱好而忘记了工作。在这种略带夸张和典型事例的描写中,王一生的人物形象变得越来越丰满,作者刻意把他放到一个与平常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位置上,拉开二者的距离,不让读者轻易地获得相关的信息,促使读者去思考王一生的性格。王一生在农场的生活是由第三者转述的,作者留下了一段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这是对“召喚结构”的运用,增强了“陌生化”的效果。
二、人称视角
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透视“棋呆子”王一生,作者通过“我”来渗透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阿城也曾说过,这本书里其实是两个世界,王一生属于客观世界,“我”属于主观世界,因此小说文本形成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参照模式。② 在这种模式之下,世界是“我”看到的主观世界,而王一生就成为了“我”的世界里的客人。这样,不仅拉长了读者与王一生的距离(“我”与王一生并不是时刻在一起),也拉长了读者与王一生的心理距离(“我”感知不到王一生的心理活动),再加上语言“尽量不用成语、形容词等,用最普通的字眼描绘事物的原初质感”③,这使得审美距离变长,延长人们的审美感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三、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解读者面对本文时,调动自己的经验并产生的思维定向及其他所希望的本文对他的满足。④ 在读者阅读文本时便会产生这种“期待视野”,当故事的走向和“期待视野”吻合的时候,读者会对故事失去兴趣;当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时候,便会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刚上火车大家都沉浸在离开父母的伤感中,与自己的家人告别,王一生却摆出棋盘邀请“我”来下棋。这是他的与众不同。在到达下乡之地后,作者先写了“我”当知青的生活,让王一生的角色暂时消失,后来得知的发生在王一生身上的故事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发生冲突。联系上下文,我们会发现“棋呆子”的这种行为又在情理之中,他之前也有相似的行为与做法。最后的象棋比赛中我们将夺胜的希望寄托于王一生,但事与愿违。因为工作不认真的缘故,他没有获得参赛的资格,最后耗尽心力与冠军作了一局和棋。
这三个例子都可以说明《棋王》在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作者使用“陌生化”的手法把人为地在读者与角色之间建立起一座墙,同时打破读者的前理解使其期待视野受挫,并建立新的图式以产生美。
“陌生化程序可以摆脱因习惯而形成的无意识的感觉自动化,有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⑤ 这使得《棋王》拥有着一种神秘的魔力,推着读者阅读下去,并从质朴平淡的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怀,这是《棋王》的独特与非凡之处。
参考文献:
[1]盖橙程.《陌生化理论新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汪静.《“陌生化”:艺术作品审美“间离效果”的构建法则》[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23期:113—115页.
[3]赵红阳. 《陌生化理论与读者接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方建中.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J].《求索》,2004年第5期,156—158页.
注释:
①孙春旻、梁哲甍《陌生化:人物、细节、语言——以<棋王>为例谈小说写作》,《写作:高级版》,2010年第3期,31—34页。
②闫晓《<棋王>的深层化叙事艺术》,《语文建设》,2014年第26期,31—32页.
③刘传来《平静淡泊中的生命体验——重读阿城的<棋王>》,《当代小说月刊》,2010年第9期,25—26页。
④方建中《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求索》,2004年第5期,156—158页。
⑤孙春旻、梁哲甍《陌生化:人物、细节、语言——以<棋王>为例谈小说写作》,《写作:高级版》,2010年第3期,3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