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论文买卖进行了曝光。据称,如今许多人已把论文视做一种明码标价、公开买卖的商品,有些人把论文代写、代发当做一种牟取钱财的途径。这其中很多人是教师。论文产业化不但亵渎了学术的尊严,也扯下了学术道德的遮羞布,遏止学术造假,道德的力量显得很无力。
学术道德是对学术行为最基本的规范,也是净化学术环境的源水。如同人要讲道德、社会要讲公德一样,学术环境的维护最重要的是学者的自我道德约束,如果学者、教师都能够做到自觉维护学术道德,不越过学术规范的“红线”,那么所谓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也就不存在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眼下,论文造假、抄袭、买卖等学术腐败行为已经明明白白地发生在了我们身边,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像某些专家所呼吁的那样,寄希望于大家能够自觉自发地遵守学术道德。随便地把学术道德拿出来作为说辞、挡箭牌,只能让学术道德一次次地遭受践踏。
是教师不懂得学术道德吗?是他们乐于花钱发论文吗?显然不是。那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们甘愿突破学术道德的底线呢?是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是学术规范制度的不健全,是学术惩戒力量的缺失。在现有教师评价机制下,发表论文是关系教师职称评定、薪水,甚至尊严和地位的“硬指标”,身在高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发表论文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现实不容忽视。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数量的剧增和教师数量的大量增加,而在增加的这部分教师当中,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本身职称都比较低,不约而同地面临着职称升级的要求。要评职称,就需要发表论文,学术刊物基本上还是那些刊物,“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就出现了。可以说,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目前的学术期刊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往往是教师拿着自己辛苦写就的论文四处碰壁。在市场意识觉醒的今天,在缺少必要的监管与惩罚措施的情况下,学术论文很自然地沦为了某些所谓“学术掮客”谋利的工具,教师们也在恶性循环的学术环境下,不得不做着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
俗话说:“治病要除根。”笔者认为,要遏止论文市场化,铲除学术腐败的毒苗,应该从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要改革目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变单一、简单地以论文数量为考评标准,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课上好,是不是可以评定职称;论文发表的少,但论文质量高是不是也可以评职称,等等。另一方面,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来来监督规范论文发表,对于学钱交易这等行为要予以严惩,在这个方面,国外高校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显然,完善法律法规,严惩学术腐败行为是“治标”,而改革目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则是“治本”。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遏止论文市场化此等学术腐败行为。如此,才能够唤醒教师们内心学术道德的种子,并让这种子在健康学术环境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学术成果,最终步入法制规范与道德规范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轨道。
学术道德是对学术行为最基本的规范,也是净化学术环境的源水。如同人要讲道德、社会要讲公德一样,学术环境的维护最重要的是学者的自我道德约束,如果学者、教师都能够做到自觉维护学术道德,不越过学术规范的“红线”,那么所谓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也就不存在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眼下,论文造假、抄袭、买卖等学术腐败行为已经明明白白地发生在了我们身边,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像某些专家所呼吁的那样,寄希望于大家能够自觉自发地遵守学术道德。随便地把学术道德拿出来作为说辞、挡箭牌,只能让学术道德一次次地遭受践踏。
是教师不懂得学术道德吗?是他们乐于花钱发论文吗?显然不是。那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们甘愿突破学术道德的底线呢?是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是学术规范制度的不健全,是学术惩戒力量的缺失。在现有教师评价机制下,发表论文是关系教师职称评定、薪水,甚至尊严和地位的“硬指标”,身在高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发表论文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现实不容忽视。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数量的剧增和教师数量的大量增加,而在增加的这部分教师当中,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本身职称都比较低,不约而同地面临着职称升级的要求。要评职称,就需要发表论文,学术刊物基本上还是那些刊物,“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就出现了。可以说,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目前的学术期刊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往往是教师拿着自己辛苦写就的论文四处碰壁。在市场意识觉醒的今天,在缺少必要的监管与惩罚措施的情况下,学术论文很自然地沦为了某些所谓“学术掮客”谋利的工具,教师们也在恶性循环的学术环境下,不得不做着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
俗话说:“治病要除根。”笔者认为,要遏止论文市场化,铲除学术腐败的毒苗,应该从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要改革目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变单一、简单地以论文数量为考评标准,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课上好,是不是可以评定职称;论文发表的少,但论文质量高是不是也可以评职称,等等。另一方面,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来来监督规范论文发表,对于学钱交易这等行为要予以严惩,在这个方面,国外高校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显然,完善法律法规,严惩学术腐败行为是“治标”,而改革目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则是“治本”。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遏止论文市场化此等学术腐败行为。如此,才能够唤醒教师们内心学术道德的种子,并让这种子在健康学术环境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学术成果,最终步入法制规范与道德规范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