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人——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用真情对待学生,用真心爱护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概而言之,就是尤其要尊重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差生转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128-01
我们知道,同是一个班的同学,由于个性差异或其它原因造成学习成绩有好有坏,这本是情理中的事,可是却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一些老师不是对学生查缺补漏,分类推进,而是偏爱好生,冷落差生。更有甚者,对差生经常讽刺挖苦,稍有不如意就要体罚。新课改形势下,要成为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爱心,还必须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把这份爱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关注好学生,更要关爱差生。要勇于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和义务。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什么都应该有。新课改理念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运用有效教育机智,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
1 爱,给“差生”以关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发自真情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号角,是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这种爱不以学生的地位、聪明、相貌等因素为条件,是忘我的、真心的爱。对于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差生”,教师更要给予关怀和爱护。要和他们真诚相处,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教师要爱他们的想法,爱他们的进步,爱他们改正错误的决心,要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的成长。
我们班有个叫国宏宇的同学,是二年级时从黑龙江转来的。由于环境不适应,她刚来的一学期是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吃药打针。为了不影响学习,她打着吊瓶上课。我这个班主任则成了她的校医了,什么换药、拔针头、上厕所,我全包了。她家境贫困,我就把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她穿。她中午没有饭吃,我就把她带回家里,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吃。她曾在作文里写到:“在老师家吃的馄饨,是我吃的最香甜的饭,我一辈子也忘不掉。”上四年级时,她患上了阑尾炎,时不时在学校就犯了病。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及时地把她送往医院,检查、开药、打针、付款、陪护,直到她的父母赶到为止。后来,她阑尾炎病情加重,在医院做手术时,我从她进手术室一直陪到她手术完入病房。伴着她苏醒后的第一句话:“老师,我想叫你妈妈。”流出的是两行感动的泪水……
老师的爱,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2 宽容,给“差生”以机会
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我们应该睁大眼睛看学生的优点,迷着眼睛看学生的缺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只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而已;都是长在肥沃土地上的禾苗,只是收获的季节不同而已。因此,老师要用宽容的眼光去面对差生,对差生的调皮捣蛋、滋事生非多些理解,少些斥责;多些宽容,少些批评;多些忍耐,少些惩罚;多给学生一个辩白的理由,少给一些咄咄逼人的训斥。这种宽容,是对他们无私的爱。
我们班有个叫赵鹏的男孩,是全校五百多名学生的霸王,只要看谁不顺眼,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上课下课没什么两样。经常搅得任课老师无法上课。2005年我接过这个班,开学那天,我找到赵鹏,让他坐到我身边,拉着他的手和蔼地说:“赵鹏同学,老师很高兴认识了你,我非常愿意和你交朋友,今天对你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努力当一个好老师,你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我们一起加油,好吗?”赵鹏欣喜地点了点头。我对赵鹏的过去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我是用未来的眼光期待他重新开始。
3 鼓励,给“差生”以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及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包容了赵鹏过去的种种劣迹行为之后,我很快发现,赵鹏有讲卫生的好习惯。于是,我便让赵鹏担任卫生委员,赵鹏很惊喜,像他这样的学生,过去老师都是不理睬,现在老师竟然让他当上了班干部,这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他工作很努力,我及时给予鼓励,夸他“干得不错”。赵鹏的进取心更强了,进步的步伐更大了。很快,赵鹏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我曾教过一个叫姜鸿伟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其他孩子差。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运用鼓励性语言帮助他。他也很努力,但一到三年级成绩始终是不及格,孩子有些灰心了,我找到他,满怀信心地对他说:“进步不快别泄气,你很努力,这多可贵呀!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四年级他终于赶上来了,成绩还达到了良好。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没有你的鼓励,怎么会有我今天呢?”
事实证明,鼓励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鼓励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和希望。教育教学中,老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学生,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同时,也能接受他人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我的愿望。
4 帮助,给“差生”以希望
有人曾这样说:“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美丽的天堂。”“差生”比起“优生”来,更需要给予帮助,以使“差生”能扬起上进的风帆。
我们班有个叫李平的女孩,智商较低,因为学习不好而连续降级。五年级我教她时,连一段话都读不下来。我一有机会就帮助她练习读书,一字一句地教,一遍又一遍地教,等李平能把一段话读下来时,她感激的泪水也流下来了。她含着泪水对我说:“以前从没有老师这样教过我。”
是呀,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我们要以大姐姐大哥哥的身份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我们应像慈母,爱学生无微不至;应是严父,护学生宽而有度。我们相信,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差生转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128-01
我们知道,同是一个班的同学,由于个性差异或其它原因造成学习成绩有好有坏,这本是情理中的事,可是却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一些老师不是对学生查缺补漏,分类推进,而是偏爱好生,冷落差生。更有甚者,对差生经常讽刺挖苦,稍有不如意就要体罚。新课改形势下,要成为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爱心,还必须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把这份爱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关注好学生,更要关爱差生。要勇于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和义务。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鼓励……什么都应该有。新课改理念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运用有效教育机智,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
1 爱,给“差生”以关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发自真情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号角,是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这种爱不以学生的地位、聪明、相貌等因素为条件,是忘我的、真心的爱。对于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差生”,教师更要给予关怀和爱护。要和他们真诚相处,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教师要爱他们的想法,爱他们的进步,爱他们改正错误的决心,要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的成长。
我们班有个叫国宏宇的同学,是二年级时从黑龙江转来的。由于环境不适应,她刚来的一学期是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吃药打针。为了不影响学习,她打着吊瓶上课。我这个班主任则成了她的校医了,什么换药、拔针头、上厕所,我全包了。她家境贫困,我就把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她穿。她中午没有饭吃,我就把她带回家里,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吃。她曾在作文里写到:“在老师家吃的馄饨,是我吃的最香甜的饭,我一辈子也忘不掉。”上四年级时,她患上了阑尾炎,时不时在学校就犯了病。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及时地把她送往医院,检查、开药、打针、付款、陪护,直到她的父母赶到为止。后来,她阑尾炎病情加重,在医院做手术时,我从她进手术室一直陪到她手术完入病房。伴着她苏醒后的第一句话:“老师,我想叫你妈妈。”流出的是两行感动的泪水……
老师的爱,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2 宽容,给“差生”以机会
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我们应该睁大眼睛看学生的优点,迷着眼睛看学生的缺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只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而已;都是长在肥沃土地上的禾苗,只是收获的季节不同而已。因此,老师要用宽容的眼光去面对差生,对差生的调皮捣蛋、滋事生非多些理解,少些斥责;多些宽容,少些批评;多些忍耐,少些惩罚;多给学生一个辩白的理由,少给一些咄咄逼人的训斥。这种宽容,是对他们无私的爱。
我们班有个叫赵鹏的男孩,是全校五百多名学生的霸王,只要看谁不顺眼,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上课下课没什么两样。经常搅得任课老师无法上课。2005年我接过这个班,开学那天,我找到赵鹏,让他坐到我身边,拉着他的手和蔼地说:“赵鹏同学,老师很高兴认识了你,我非常愿意和你交朋友,今天对你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努力当一个好老师,你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我们一起加油,好吗?”赵鹏欣喜地点了点头。我对赵鹏的过去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我是用未来的眼光期待他重新开始。
3 鼓励,给“差生”以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及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包容了赵鹏过去的种种劣迹行为之后,我很快发现,赵鹏有讲卫生的好习惯。于是,我便让赵鹏担任卫生委员,赵鹏很惊喜,像他这样的学生,过去老师都是不理睬,现在老师竟然让他当上了班干部,这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他工作很努力,我及时给予鼓励,夸他“干得不错”。赵鹏的进取心更强了,进步的步伐更大了。很快,赵鹏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我曾教过一个叫姜鸿伟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其他孩子差。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运用鼓励性语言帮助他。他也很努力,但一到三年级成绩始终是不及格,孩子有些灰心了,我找到他,满怀信心地对他说:“进步不快别泄气,你很努力,这多可贵呀!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四年级他终于赶上来了,成绩还达到了良好。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没有你的鼓励,怎么会有我今天呢?”
事实证明,鼓励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鼓励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和希望。教育教学中,老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学生,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同时,也能接受他人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我的愿望。
4 帮助,给“差生”以希望
有人曾这样说:“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美丽的天堂。”“差生”比起“优生”来,更需要给予帮助,以使“差生”能扬起上进的风帆。
我们班有个叫李平的女孩,智商较低,因为学习不好而连续降级。五年级我教她时,连一段话都读不下来。我一有机会就帮助她练习读书,一字一句地教,一遍又一遍地教,等李平能把一段话读下来时,她感激的泪水也流下来了。她含着泪水对我说:“以前从没有老师这样教过我。”
是呀,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我们要以大姐姐大哥哥的身份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我们应像慈母,爱学生无微不至;应是严父,护学生宽而有度。我们相信,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