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幼儿园集体备课出现低效现象,我们尝试对其教案反复品读,开展“反刍式教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方式),让它成为集体备课的“502”,把教师与孩子,教与学,把备课各个环节,把整个活动的一切元素紧密粘合在一起,有效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能力。
关键词:反刍 教师教研 集体备课
一、背景与现象
当前,很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推进工作,将备课的定位放在家常课研究之上,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的有效性。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并不否认存在低效现象。
案例1:无“备”而来
现象:大家在固定时间、地点聚在一起开展了集体备课,七嘴八舌,没什么真正收获。
剖析:老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所扮演的色及所承担的任务不清楚。部分教师即使没任务驱动,但做了较充分准备,而大多老师都是研究不深入甚至没怎么研究。
案例2:“集”而不“研”
现象:年段组长按照组内教师的自身特长和相对应的人数划分了集体备课的内容,并把教案在网上共享。许多教师就基本上按照此教案进行了教学。
剖析: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只是以个人主备,在原教案上圈画,对目标确立、重难点剖析、教学环节设计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实际进行重建。
案例3:“备”而不“用”
现象:新教师会教活动中,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绘本《我妈妈》抛出了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但实际活动中,新教师并没按预设来开展。理由是:活动设计是很好,但是我不容易把握!
剖析:不少老师并没有将集体智慧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后的执行度不高。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成果对她而言研究不深、投入较少,或是由于不便于掌握和应用,所以用得不多。
二、案例与剖析
反刍是指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吞下。我们将这种经验借鉴应用于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反复品尝和品读,开展“反刍式教研”,尝试让它成为是教师集体备课的“502”,把我们与孩子,教与学,把备课的各个环节,把整个活动的一切元素紧密的粘合在一起,让教师充分吸收,消化知识营养,有效地提高集体备课的能力。
(一)大口粗吞——剖析主题价值
当我们拿到主题或者教材,多数幼儿园会采取集体备课的方法,在短时间能集思广益,挑选精英出谋划策。就如高级教师评比活动,主题都来源于教材,如白天黑夜、动物朋友、香香的蔬菜……我们抓住孩子喜欢动物的天性,喜欢聆听动物故事,翻看动物图卡……我们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动物主题。
(二)防偏细嚼——细化环节内容
“反刍”就像牛反嚼一样,每一个地方去诠释你的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幼儿园尽量考虑避免主题冲突与选择教师自身特长等因素,让我们先自行设计教案。根据已有设计,再展开进一步研讨。
王老师:《最佳守卫》是动物趣事绘本,讲述羊村长为了保护羊群,决定要聘请守卫来对付大灰狼。我们应该对绘本内容做调整,增加对孩子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挑战。
陈老师:以羊村长张贴招聘广告进入,简单明了,使孩子了解羊村长招聘守卫的原因与要求,为故事情节发展做好铺垫。让孩子根据对动物已知经验进行投票猜测,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丁老师:重难点是通过四次不同PK(小组合作测量比身高—观察画面细节比体重—动态课件拓展比灵活—支持方阵选择比责任心),要能凸显领域特色,不要偏题,更不能是多领域的拼盘。
(三)慢咽消化——把握中心目标
慢咽消化就是牛吃草细嚼后充分吸收、化为养料的过程。而且要嚼出些许新意来,不能一味照搬纸上备课,要反复在头脑中思考,通过多次反复咀嚼,将集体备课中的精华更加充分的吸收利用。活动紧紧围绕“招聘守卫”线索展开,凸现了招聘过程带来的趣味与智慧感受。
大班综合活动《最佳守卫》活动流程
三、尝试与实践
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习惯于整齐划一,这样便于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允许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身教育观念,将“502”粘合秘诀巧妙运用。
反刍式教研1——“502”粘合秘诀之“学做孩子的知心人”
镜头一:凸显中心动物,围绕主线展开(动物主角由15个到8个)
困惑:绘本中主角有13个动物,站在孩子的角度,你对绘本做怎样调整?为什么?
理论依据:《指南》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猜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论依据,教师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开展了现场教育研讨沙龙。
我们的研讨方案:
陈老师:大班孩子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已经能系统地讲述在生活中的见闻,也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他们在讲述时能根据图片内容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胡老师:如果单是绘本阅读活动也行,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线索来阅读。我们择选最能凸显特征的8种动物,便于孩子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和表述。
镜头二:符合认知规律,帮助正确理解(测量尺数字值从0-260到0-13)
困惑:做为教师,你认为多少的数字值才符合大班第一学期的孩子?为什么?
理论依据:《指南》中提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我们的研讨方案:
260的数字值太大,大班孩子不利于认读。我们采取了目标分解二步走:一是设置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而我们调整成0-13,便于孩子认读和识记。特别是在操作活动中,更适合帮助孩子理解。 反刍式教研2——“502”粘合秘诀之“学做教学的有心人”
镜头一:教具富有创意,理清情节思路(记录表从打勾勾到动物PK晋级表)
困惑:教具是公开课一张亮丽名片,请根据你的理解设计活动教具?并说明理由。
理论依据:教具要实用,其目的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最大限度掌握好所学知识。
我们的研讨方案: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具要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在小结部分,教师提问:“哪些动物成功晋级?哪些动物淘汰?”如果每次都是打勾和打叉的方式,经过四个环节的PK,孩子的视觉效果受影响,影响孩子思维。因此,我们采用晋级的方式,在每一环节讨论后,孩子看到猜测动物成功晋级,心里特别兴奋。同时,晋级表通过一层层的折叠式的方法上升,既符合当前孩子的认知经验(通过电视、网络等收看《星光大道》等节目,有充分的知识经验),能调动孩子积极性,又能直观形象看到成功晋级的动物,为活动重难点服务。
镜头二:课件生动形象,拓展想象激趣(从直白的动物形象到根据外形等猜测)
困惑:怎么样利用课件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依据: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研讨方案:
课件形象逼真,孩子们通对原有经验的再现与课件进行比较,更能增强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较好表达作品的感情。如:我们采用录音的形式小结猎狗获胜,既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反刍式教研3—— “502”粘合秘诀之“学做教材的创新人”
困惑:如何根据已有的教材调整活动?为什么这样调整?
理论依据:5-6岁注意广度提高,交往能力增强,不仅注意自己,还注意同伴活动。
我们的研讨方案:
大班幼儿自主性、主动性提高,启示我们教师要适当放手、放权。我们从看课件猜测讲述到分组测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长负责监督记录结果和汇报小组测量结果,其余幼儿每人测量一种动物的身高并请同伴互相检查),让孩子充分参与到游戏情景中。孩子们通过尝试操作,不仅懂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也习得测量的技能,积累相关生活经验。当出现自己的测量结果与同伴不同的时候,教师多引导幼儿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什么,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去自我中心化思维”,在实实在在地与别人共事的过程中学习共同做事,发展交往、协作能力,也为小学的班级式学习做准备。
从表面讲述到分组测量
四、反思与启示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而“反刍式教研”的园本教研是一个发展的、上升的、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因为,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发展,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也还有许多问题在后续研究中需关注的:
1、提升教师有效取舍活动的能力
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老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可是一到展示,教师们往往是完美主义者,恨不得把所有活动呈现在观摩者面前,经常出现容量大或拖课等现象。此时,我们就要做到心中有目标,做到活动有效取舍。因此,我们在延伸环节以“落选的动物适合当什么最佳守卫?”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不同动物有不同特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拓展教师多元领域思维的能力
针对绘本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多元整合,充分挖掘多元的教育价值。如社会课程中,我们在感悟猎狗获胜同时,可以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成责任心等课程;在绘本阅读中,我们可以人手一本绘本,就如何运用与发展幼儿的“经验”包括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展开详尽阅读;在数学课程中,我们也可就测量及数字中间值(如动物身高在5—10之间是标准)等开展系列相关活动。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拓展更多的课程为适合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所服务。
3、反思教师主题热点延伸的能力
我们可以顺应孩子们的讨论热点继续开展“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从孩子兴趣需要出发,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孩子自主的去认识动物,关注动物,通过不同的家园、学来的本领、我和动物是朋友等系列学习脉络,在看看、讲讲、做做的作用下,以真善美的心灵去体验动物的生活及喜怒哀乐,从而使孩子们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的本领感到好奇。
教师经常地对备课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把教学过程中一个新颖的情境引入设计、富有悬念的结束语、偶发事件巧妙的处理方法,或者把活动中的点滴疏漏、失误在活动后认真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也如同牛的反刍,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刍”,才能挤给孩子更多的“奶水”。我们的园本教研也要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不断的循环往复。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思考,积极进取,才能使“反刍式教研”的园本教研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出版,2012年9月;
2.《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幼儿教师)高慧斌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
3.沈贤芸,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21期;
4.顾迎新,新时期幼儿园备课管理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关键词:反刍 教师教研 集体备课
一、背景与现象
当前,很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集体备课的研究与推进工作,将备课的定位放在家常课研究之上,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的有效性。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并不否认存在低效现象。
案例1:无“备”而来
现象:大家在固定时间、地点聚在一起开展了集体备课,七嘴八舌,没什么真正收获。
剖析:老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所扮演的色及所承担的任务不清楚。部分教师即使没任务驱动,但做了较充分准备,而大多老师都是研究不深入甚至没怎么研究。
案例2:“集”而不“研”
现象:年段组长按照组内教师的自身特长和相对应的人数划分了集体备课的内容,并把教案在网上共享。许多教师就基本上按照此教案进行了教学。
剖析: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只是以个人主备,在原教案上圈画,对目标确立、重难点剖析、教学环节设计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实际进行重建。
案例3:“备”而不“用”
现象:新教师会教活动中,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绘本《我妈妈》抛出了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但实际活动中,新教师并没按预设来开展。理由是:活动设计是很好,但是我不容易把握!
剖析:不少老师并没有将集体智慧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后的执行度不高。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成果对她而言研究不深、投入较少,或是由于不便于掌握和应用,所以用得不多。
二、案例与剖析
反刍是指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吞下。我们将这种经验借鉴应用于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反复品尝和品读,开展“反刍式教研”,尝试让它成为是教师集体备课的“502”,把我们与孩子,教与学,把备课的各个环节,把整个活动的一切元素紧密的粘合在一起,让教师充分吸收,消化知识营养,有效地提高集体备课的能力。
(一)大口粗吞——剖析主题价值
当我们拿到主题或者教材,多数幼儿园会采取集体备课的方法,在短时间能集思广益,挑选精英出谋划策。就如高级教师评比活动,主题都来源于教材,如白天黑夜、动物朋友、香香的蔬菜……我们抓住孩子喜欢动物的天性,喜欢聆听动物故事,翻看动物图卡……我们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动物主题。
(二)防偏细嚼——细化环节内容
“反刍”就像牛反嚼一样,每一个地方去诠释你的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幼儿园尽量考虑避免主题冲突与选择教师自身特长等因素,让我们先自行设计教案。根据已有设计,再展开进一步研讨。
王老师:《最佳守卫》是动物趣事绘本,讲述羊村长为了保护羊群,决定要聘请守卫来对付大灰狼。我们应该对绘本内容做调整,增加对孩子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挑战。
陈老师:以羊村长张贴招聘广告进入,简单明了,使孩子了解羊村长招聘守卫的原因与要求,为故事情节发展做好铺垫。让孩子根据对动物已知经验进行投票猜测,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丁老师:重难点是通过四次不同PK(小组合作测量比身高—观察画面细节比体重—动态课件拓展比灵活—支持方阵选择比责任心),要能凸显领域特色,不要偏题,更不能是多领域的拼盘。
(三)慢咽消化——把握中心目标
慢咽消化就是牛吃草细嚼后充分吸收、化为养料的过程。而且要嚼出些许新意来,不能一味照搬纸上备课,要反复在头脑中思考,通过多次反复咀嚼,将集体备课中的精华更加充分的吸收利用。活动紧紧围绕“招聘守卫”线索展开,凸现了招聘过程带来的趣味与智慧感受。
大班综合活动《最佳守卫》活动流程
三、尝试与实践
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习惯于整齐划一,这样便于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允许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身教育观念,将“502”粘合秘诀巧妙运用。
反刍式教研1——“502”粘合秘诀之“学做孩子的知心人”
镜头一:凸显中心动物,围绕主线展开(动物主角由15个到8个)
困惑:绘本中主角有13个动物,站在孩子的角度,你对绘本做怎样调整?为什么?
理论依据:《指南》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猜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论依据,教师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开展了现场教育研讨沙龙。
我们的研讨方案:
陈老师:大班孩子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已经能系统地讲述在生活中的见闻,也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他们在讲述时能根据图片内容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胡老师:如果单是绘本阅读活动也行,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线索来阅读。我们择选最能凸显特征的8种动物,便于孩子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和表述。
镜头二:符合认知规律,帮助正确理解(测量尺数字值从0-260到0-13)
困惑:做为教师,你认为多少的数字值才符合大班第一学期的孩子?为什么?
理论依据:《指南》中提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我们的研讨方案:
260的数字值太大,大班孩子不利于认读。我们采取了目标分解二步走:一是设置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而我们调整成0-13,便于孩子认读和识记。特别是在操作活动中,更适合帮助孩子理解。 反刍式教研2——“502”粘合秘诀之“学做教学的有心人”
镜头一:教具富有创意,理清情节思路(记录表从打勾勾到动物PK晋级表)
困惑:教具是公开课一张亮丽名片,请根据你的理解设计活动教具?并说明理由。
理论依据:教具要实用,其目的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最大限度掌握好所学知识。
我们的研讨方案: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具要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在小结部分,教师提问:“哪些动物成功晋级?哪些动物淘汰?”如果每次都是打勾和打叉的方式,经过四个环节的PK,孩子的视觉效果受影响,影响孩子思维。因此,我们采用晋级的方式,在每一环节讨论后,孩子看到猜测动物成功晋级,心里特别兴奋。同时,晋级表通过一层层的折叠式的方法上升,既符合当前孩子的认知经验(通过电视、网络等收看《星光大道》等节目,有充分的知识经验),能调动孩子积极性,又能直观形象看到成功晋级的动物,为活动重难点服务。
镜头二:课件生动形象,拓展想象激趣(从直白的动物形象到根据外形等猜测)
困惑:怎么样利用课件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依据: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研讨方案:
课件形象逼真,孩子们通对原有经验的再现与课件进行比较,更能增强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较好表达作品的感情。如:我们采用录音的形式小结猎狗获胜,既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反刍式教研3—— “502”粘合秘诀之“学做教材的创新人”
困惑:如何根据已有的教材调整活动?为什么这样调整?
理论依据:5-6岁注意广度提高,交往能力增强,不仅注意自己,还注意同伴活动。
我们的研讨方案:
大班幼儿自主性、主动性提高,启示我们教师要适当放手、放权。我们从看课件猜测讲述到分组测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长负责监督记录结果和汇报小组测量结果,其余幼儿每人测量一种动物的身高并请同伴互相检查),让孩子充分参与到游戏情景中。孩子们通过尝试操作,不仅懂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也习得测量的技能,积累相关生活经验。当出现自己的测量结果与同伴不同的时候,教师多引导幼儿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什么,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去自我中心化思维”,在实实在在地与别人共事的过程中学习共同做事,发展交往、协作能力,也为小学的班级式学习做准备。
从表面讲述到分组测量
四、反思与启示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而“反刍式教研”的园本教研是一个发展的、上升的、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因为,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发展,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也还有许多问题在后续研究中需关注的:
1、提升教师有效取舍活动的能力
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老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可是一到展示,教师们往往是完美主义者,恨不得把所有活动呈现在观摩者面前,经常出现容量大或拖课等现象。此时,我们就要做到心中有目标,做到活动有效取舍。因此,我们在延伸环节以“落选的动物适合当什么最佳守卫?”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不同动物有不同特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拓展教师多元领域思维的能力
针对绘本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多元整合,充分挖掘多元的教育价值。如社会课程中,我们在感悟猎狗获胜同时,可以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成责任心等课程;在绘本阅读中,我们可以人手一本绘本,就如何运用与发展幼儿的“经验”包括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展开详尽阅读;在数学课程中,我们也可就测量及数字中间值(如动物身高在5—10之间是标准)等开展系列相关活动。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拓展更多的课程为适合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所服务。
3、反思教师主题热点延伸的能力
我们可以顺应孩子们的讨论热点继续开展“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从孩子兴趣需要出发,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孩子自主的去认识动物,关注动物,通过不同的家园、学来的本领、我和动物是朋友等系列学习脉络,在看看、讲讲、做做的作用下,以真善美的心灵去体验动物的生活及喜怒哀乐,从而使孩子们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的本领感到好奇。
教师经常地对备课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把教学过程中一个新颖的情境引入设计、富有悬念的结束语、偶发事件巧妙的处理方法,或者把活动中的点滴疏漏、失误在活动后认真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也如同牛的反刍,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刍”,才能挤给孩子更多的“奶水”。我们的园本教研也要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不断的循环往复。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思考,积极进取,才能使“反刍式教研”的园本教研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出版,2012年9月;
2.《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幼儿教师)高慧斌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
3.沈贤芸,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21期;
4.顾迎新,新时期幼儿园备课管理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