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给予鼻内窥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内窥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鼻窦炎症,增加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窥镜术; 慢性鼻窦炎; 常规治疗
鼻窦炎属于五官科常见性、多发性疾病,通常实施内窥镜治疗,可明显缓解黏膜水肿症状,减少分泌物,便于黏膜修复与生长[1]。笔者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49例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49例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31.4岁,病程4~10年,平均6.1年。临床分期与分型:I期Ⅱ型14例、Ⅱ期Ⅱ型10例、Ⅲ期Ⅱ型13例、Ⅲ型12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19~62岁,平均30.9岁,病程7~11年,平均6.7年。临床分期与分型:I期Ⅱ型15例、Ⅱ期Ⅱ型9例、Ⅲ期Ⅱ型14例、Ⅲ型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术前,向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实施专科检查,CT、鼻内镜检查患者鼻窦水平位、冠状位,给予全麻,进行降血压处理[2]。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1.2.2 研究组 切割筛泡与钩突,增加鼻窦密度,针对中鼻肺大者,将中鼻甲折断,并将弯曲部分矫正,保留内侧黏膜,保持呼吸的通畅度,与鼻中隔部位连接,保持嗅觉度。选择Messer Klinger方式操作,取出开放鼻窦,纠正鼻腔、鼻通气,若鼻窦出现不可逆病变,将鼻内黏膜尽量暴露,手术腔的表面尽量将黏膜覆盖,防止骨质暴露。根据手术情况,可采用纳西棉材料海绵,以便于黏膜填塞物生长,禁止使用凡士林纱布。手术结束后,采用麻黄素彻底清晰术腔,采用抗生素与血管收缩剂治疗。患者出院后,应间隔1周给予1次复查,3个月后每3周复查1次,共持续1年[3]。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脓鼻涕、鼻窦症状完全消失,经过内镜检查,窦腔黏膜、鼻腔黏膜呈上皮化,无分泌脓性物质。(2)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鼻窦症状、头疼、脓鼻涕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窥镜检查,窦腔黏膜、鼻腔黏膜出现水肿情况,有少量脓性物质分泌。(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包括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临床上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居多[5]。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发病率最高。其中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致。全身抵抗力下降、环境不卫生、特应性体质、全身疾病、上感、急性传染病等均可诱发此病,分为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肿胀、血管增生、骨质破坏、萎缩等改变。临床症状主要有多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蝶窦病变等[6]。
鼻内窥镜手术方法,是指在鼻内窥镜直视下,通过手术去除鼻内病变组织,使鼻-鼻窦引流通畅,为恢复黏液纤毛清除防御系统的功能创造有利条件。原则上通过微创技术,可缓解机械性阻塞,有利于鼻窦、鼻腔的黏膜纤毛的正常清除,便于引流、鼻窦通气,改善鼻窦病变。内镜直视下视野清晰,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术中及术后痛苦小、出血少、手术彻底等[7]。
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能够有效避免常规额镜反光手术存在的种种缺陷,将隐蔽的术野变为清洗的直视术野,进而有助于判断病变的程度和最佳手术位置,手术过程中视野暴露更加清洗,同时,直视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可总结为下述几点:第一,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手术痛苦小,组织损伤程度轻。第二,手术方法更加简单易行,病灶清除的准确率更高。
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主要分为三个转归阶段:第一阶段:术腔清洁或干燥阶段。出现在术后1~2周,因黏液清除功能缺陷,窦腔底部有分泌物,窦口、黏膜缺损处存在棕黄色痂皮。黏膜反应水肿,10 d后,术腔比较干净、情节,术腔轮廓较为清晰[8]。第二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完成手术后的4~9周,术腔复发水肿,因淋巴引流障碍引起,肉芽、小息肉与囊泡开始生长。黏连、纤维结缔组织开始增生。另外,上皮化、黏膜再生和病变呈竞争性生长[9]。第三阶段:上皮化完成阶段。上皮化在术后1~2周即已开始,并贯穿第二阶段,但仅有少部分病例可在4~5周完成上皮化,多数在10周以上完成上皮化。术腔从此完成良性转归。仍有少量病例在15周以上仍未完成上皮化,多与局部感染及变应性因素、结缔组织增生、息肉再生难以控制有关[10]。
本次临床研究中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眼睑皮下瘀血块、纸样板损伤造成的眼睑水肿、术腔粘连等。程度不同的鼻中隔偏曲是导致患者手术后出现窦腔引流不畅或是鼻睑黏膜粘连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会提高患者的术后鼻腔冲洗难度。所以,本次临床研究中对鼻中隔偏曲明显的患者,实施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术腔粘连的发生也会使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鼻中隔偏曲问题,但均未接受同期矫正治疗。初学鼻内窦镜手术者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纸样板损伤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的粗暴操作[11]。所以,手术过程中应在直视下将病变组织清除,探针测量危险区域的操作条件。综上所述,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措施应熟悉鼻窦和鼻腔的变异情况和解剖结构,掌握熟练的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操作方法。
在本组试验中,研究组49例患者给予内窥镜治疗,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内窥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鼻窦炎症,增加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永忠.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5-16.
[2]李健鹰,杨莉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J].河北医药,2010,32(11):1452-1454.
[3]韦家锋.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0,5(6):629-630.
[4]薛儒贤,罗佐彦,吴忠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60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6):2473-2474.
[5]丁新国.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85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246.
[6]黄文银,梁军.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60例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8):1501-1502.
[7]何贵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26例慢性鼻窦炎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49-150.
[8]李莉,张运玲.鼻内窥镜手术的诊治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30):100.
[9]邓碧凡,邱荣敏,廖敏,等.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3):1944-1945.
[10]林秋利,林仙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5-56.
[11]李燕,李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6-107.
(收稿日期:2013-05-03) (本文编辑:欧丽)
【关键词】 内窥镜术; 慢性鼻窦炎; 常规治疗
鼻窦炎属于五官科常见性、多发性疾病,通常实施内窥镜治疗,可明显缓解黏膜水肿症状,减少分泌物,便于黏膜修复与生长[1]。笔者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49例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49例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31.4岁,病程4~10年,平均6.1年。临床分期与分型:I期Ⅱ型14例、Ⅱ期Ⅱ型10例、Ⅲ期Ⅱ型13例、Ⅲ型12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19~62岁,平均30.9岁,病程7~11年,平均6.7年。临床分期与分型:I期Ⅱ型15例、Ⅱ期Ⅱ型9例、Ⅲ期Ⅱ型14例、Ⅲ型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术前,向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实施专科检查,CT、鼻内镜检查患者鼻窦水平位、冠状位,给予全麻,进行降血压处理[2]。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1.2.2 研究组 切割筛泡与钩突,增加鼻窦密度,针对中鼻肺大者,将中鼻甲折断,并将弯曲部分矫正,保留内侧黏膜,保持呼吸的通畅度,与鼻中隔部位连接,保持嗅觉度。选择Messer Klinger方式操作,取出开放鼻窦,纠正鼻腔、鼻通气,若鼻窦出现不可逆病变,将鼻内黏膜尽量暴露,手术腔的表面尽量将黏膜覆盖,防止骨质暴露。根据手术情况,可采用纳西棉材料海绵,以便于黏膜填塞物生长,禁止使用凡士林纱布。手术结束后,采用麻黄素彻底清晰术腔,采用抗生素与血管收缩剂治疗。患者出院后,应间隔1周给予1次复查,3个月后每3周复查1次,共持续1年[3]。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脓鼻涕、鼻窦症状完全消失,经过内镜检查,窦腔黏膜、鼻腔黏膜呈上皮化,无分泌脓性物质。(2)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鼻窦症状、头疼、脓鼻涕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窥镜检查,窦腔黏膜、鼻腔黏膜出现水肿情况,有少量脓性物质分泌。(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包括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临床上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居多[5]。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发病率最高。其中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致。全身抵抗力下降、环境不卫生、特应性体质、全身疾病、上感、急性传染病等均可诱发此病,分为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肿胀、血管增生、骨质破坏、萎缩等改变。临床症状主要有多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蝶窦病变等[6]。
鼻内窥镜手术方法,是指在鼻内窥镜直视下,通过手术去除鼻内病变组织,使鼻-鼻窦引流通畅,为恢复黏液纤毛清除防御系统的功能创造有利条件。原则上通过微创技术,可缓解机械性阻塞,有利于鼻窦、鼻腔的黏膜纤毛的正常清除,便于引流、鼻窦通气,改善鼻窦病变。内镜直视下视野清晰,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术中及术后痛苦小、出血少、手术彻底等[7]。
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能够有效避免常规额镜反光手术存在的种种缺陷,将隐蔽的术野变为清洗的直视术野,进而有助于判断病变的程度和最佳手术位置,手术过程中视野暴露更加清洗,同时,直视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可总结为下述几点:第一,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手术痛苦小,组织损伤程度轻。第二,手术方法更加简单易行,病灶清除的准确率更高。
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主要分为三个转归阶段:第一阶段:术腔清洁或干燥阶段。出现在术后1~2周,因黏液清除功能缺陷,窦腔底部有分泌物,窦口、黏膜缺损处存在棕黄色痂皮。黏膜反应水肿,10 d后,术腔比较干净、情节,术腔轮廓较为清晰[8]。第二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完成手术后的4~9周,术腔复发水肿,因淋巴引流障碍引起,肉芽、小息肉与囊泡开始生长。黏连、纤维结缔组织开始增生。另外,上皮化、黏膜再生和病变呈竞争性生长[9]。第三阶段:上皮化完成阶段。上皮化在术后1~2周即已开始,并贯穿第二阶段,但仅有少部分病例可在4~5周完成上皮化,多数在10周以上完成上皮化。术腔从此完成良性转归。仍有少量病例在15周以上仍未完成上皮化,多与局部感染及变应性因素、结缔组织增生、息肉再生难以控制有关[10]。
本次临床研究中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眼睑皮下瘀血块、纸样板损伤造成的眼睑水肿、术腔粘连等。程度不同的鼻中隔偏曲是导致患者手术后出现窦腔引流不畅或是鼻睑黏膜粘连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会提高患者的术后鼻腔冲洗难度。所以,本次临床研究中对鼻中隔偏曲明显的患者,实施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术腔粘连的发生也会使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鼻中隔偏曲问题,但均未接受同期矫正治疗。初学鼻内窦镜手术者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纸样板损伤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的粗暴操作[11]。所以,手术过程中应在直视下将病变组织清除,探针测量危险区域的操作条件。综上所述,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措施应熟悉鼻窦和鼻腔的变异情况和解剖结构,掌握熟练的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操作方法。
在本组试验中,研究组49例患者给予内窥镜治疗,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内窥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鼻窦炎症,增加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永忠.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5-16.
[2]李健鹰,杨莉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J].河北医药,2010,32(11):1452-1454.
[3]韦家锋.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0,5(6):629-630.
[4]薛儒贤,罗佐彦,吴忠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60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6):2473-2474.
[5]丁新国.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85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246.
[6]黄文银,梁军.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60例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8):1501-1502.
[7]何贵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26例慢性鼻窦炎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149-150.
[8]李莉,张运玲.鼻内窥镜手术的诊治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30):100.
[9]邓碧凡,邱荣敏,廖敏,等.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3):1944-1945.
[10]林秋利,林仙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5-56.
[11]李燕,李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6-107.
(收稿日期:2013-05-03) (本文编辑: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