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家治愈女儿怪病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遭遇怪病,幼女的痛痒时刻牵绊慈父的心弦
  曾汉庭出生于湖北天门市一个中医世家。1982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10月,他与在一所中专学校任教的妻子结婚。1985年,曾汉庭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湖北省农科院。这年10月,女儿婷婷降生,他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
  在婷婷出生三个月后的一天,曾汉庭抱着女儿逗乐时,发现女儿的脸上、身上有很多红疹子。于是,他们夫妻将婷婷带到附近的医院,医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病症。而婷婷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她身上的红疹子逐渐开始溃烂,化脓。
  曾汉庭将女儿送很多家医院检查,可是都没有结论。
  随着病情的恶化,小婷婷全身皮肤溃烂面积扩大到75%,又痛又痒,每天晚上都哭闹不止。曾汉庭心痛不已。尽管白天工作很累,晚上他总是抱着女儿哄她,为她挠痒痒。只有这样,女儿才会稍稍安静一些。但是只要他一停,女儿又开始哭闹。每个夜晚,当别人早已安然进入梦乡,曾汉庭还抱着女儿在房内踱步。
  一开始,曾汉庭和妻子轮着熬夜照顾孩子,后来,他看见妻子身体不好,就主动独立承担了这个工作。每当夜深人静时,曾汉庭常常忍不住瞌睡,可是每一次当他刚停下来眯一会儿,女儿的哭声总会喊醒他。时间一长,他也开始慢慢适应了,有时候即使在床头打盹,手都会机械、匀速地给孩子挠痒……
  虽然被病痛折磨,小婷婷却天资聪明。1990年,5岁的小婷婷就进了小学,并且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由于疾病的困扰,她经常上课时痛痒得难以忍受,老师一个电话,曾汉庭就不得不丢下手里的工作,将孩子接回家休息。夏天看见别的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裙子,婷婷却只能穿着长衣长裤,这使她感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这时,精神上的折磨也开始困扰着她。渐渐懂事的婷婷总是问爸爸:“我的病什么时候好呀?我多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穿着漂亮的裙子呀!”每当这时,曾汉庭心里总是像刀绞一样,但是他每次都克制住内心的痛苦,乐观地笑着告诉女儿:“你长大一点就会好的。”
  1991年,曾汉庭从报纸上了解到北京中医研究院附属广安门医院是国内治疗皮肤病的权威机构。这年夏天,利用婷婷放暑假的机会,他带着婷婷赶到北京。该医院的皮肤病专家迅速对小婷婷进行会诊,诊断结果是“异位性皮炎”。专家称,这是一种罕见的病例,发病率相当低,而且到目前为止,国际医疗界都没有找到治愈的办法,目前仅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
  这个结果对曾汉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如果说以前他还幻想能有医疗机构治好婷婷的病,现在他有些绝望了。那天晚上,他整夜都没有睡觉。哄着孩子慢慢入睡后,他躲在一边悄悄流泪,“老天呀,你怎么这么不公平呀!你真忍心看见这个孩子一辈子受这样的折磨吗?”
  曾汉庭的抽泣惊醒了睡梦中的女儿:“爸爸,我的病是不是治不好了呀?”望着女儿纯真的目光,曾汉庭的心碎了。他迅速抹掉眼泪,笑着告诉她:“不呀,医生说了,等你大一点,免疫力就会增强,病就好了!”
  农学专家改学中医:父爱是最有效的药方
  女儿在北京住院治疗了20多天,专家开的药暂时控制了病情,这让曾汉庭有些欣慰。曾汉庭是一个好胜的人,当年考大学、考研究生,那么激烈的竞争都挺过来了,他始终相信:人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这时,一个念头从他脑海里蹦了出来:“既然没有人能治好婷婷的病,那我自己学习中医,为女儿治!”由于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他有一点中医的底子。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注意专家开的处方,并记录下来。
  回到武汉以后,一有空余时间,他就翻阅中医书籍。每天晚上,在陪伴女儿的时候,他总是一边为她挠痒,一边学习中医知识。有时候,他还利用假期,回家向父亲请教。尽管他是硕士毕业,但是农学和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这让他钻研起来很吃力。
  让曾汉庭欣慰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婷婷不仅懂事了,磨难也让她有了超过同龄人的坚强。每天晚上,看着爸爸不顾白天工作的劳累,还在一边钻研中医学,一边为自己挠痒,她总是说:“爸爸,我不痒了,你也早点休息吧!”看着婷婷那清澈的目光和那种饱受苦难后的沉稳,曾汉庭就有了更大的动力。
  那一年,8岁的婷婷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那一天,学校组织演讲比赛,婷婷很想参加,但是又因为身上到处是流着脓水的疹子,痛痒难耐,而且想到别人可以穿着漂亮的裙子,她只能裹着长衣长裤,自卑的她害怕同学们笑话。曾汉庭知道后,就鼓励她:“老天爷给你的磨难是对你的考验,只要面对困难,就会战胜它!”结果,婷婷不仅参赛了,还获得第二名。看着女儿在台上灿烂的笑容,台下的曾汉庭眼睛湿润了!
  1996年夏天,婷婷的病又严重发作了。曾汉庭根据北京专家的药方和自己积累的中医知识,配了一个药方。他冒着近40℃的高温出去采草药,回家后赶紧磨成药粉,为了便于女儿服用,还添加了蜂蜜。没想到,婷婷服后产生了强烈的副作用,整晚都睡不着觉。被病痛折磨的婷婷异常烦躁,大声斥责曾汉庭:“爸爸,你给我配的什么药呀?我再也不吃你的药了!”看着为了女儿操碎了心的丈夫,妻子严厉斥责婷婷:“你爸为了你的病累成这样,你还在埋怨,真是没有良心!”曾汉庭没有说话,他默默地制止了妻子,一头扎进了书房。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他开始怀疑自己为女儿治病的能力。难道就这样放弃吗?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一辈子被病痛折磨?一夜的冥思苦想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去大学学习中医!
  1997年春天,硕士毕业的曾汉庭毅然走进了成人高考的考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中医学院。从此,他本来已经安排得满满的日程,又多了一项内容: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到中医学院学习。
  2000年7月,曾汉庭顺利拿到了湖北中医学院的本科文凭。与此同时,婷婷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武汉一所重点高中。这时,曾汉庭为女儿治好病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他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在给女儿配方下药时也更有信心了。通过漫长的摸索,加上长期对女儿发病周期的研究,他配的药渐渐可以控制女儿的病情了。   由于高中学习紧张,婷婷病情也稳定下来,不再需要专人照顾,她便去学校住读了。
  2003年春天,婷婷的病又发作了。当时是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看着别的同学都在使劲,自己却常常因身体原因落下功课,心急如焚的婷婷情绪异常低落。有一天晚上病情发作了,烦躁的她将身上抓得鲜血淋淋。她打电话给爸爸,一句话没有说,只是痛哭。
  曾汉庭马上赶到学校,婷婷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你总说我长大一点就会好,可我都18岁了还没有好,你要骗我到什么时候呀?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女儿的绝望让曾汉庭内心非常痛苦,他一边安慰女儿,一边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根治的办法!
  曾汉庭非常理解孩子的处境,只要有点时间,他都会赶到学校看望婷婷,鼓励女儿:“孩子,困难有时候也是财富,当你战胜它,你就没有什么畏惧了,还记得那次演讲比赛吗……”父亲的话像一股夏日的清风,慢慢拂去了女儿心里的阴影……
  让女儿告别梦魇,爱心回荡之下的医疗奇迹
  这年7月,婷婷以优秀成绩考上武汉一所知名大学。消息传来,婷婷激动地冲向爸爸妈妈,三个人流着泪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一天,婷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爸爸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我的生活,给了我希望和信心。爸爸是一棵树,他那宽广的胸怀和不屈的韧性,像一首永恒的奋斗之歌!”
  这时,这对顽强父女的故事不胫而走。武汉一家报社闻讯,派记者前来采访,并刊登了这则新闻。曾汉庭那如山似海的父爱深情,感动了数以万计的读者,也打动了许许多多好心人。人们纷纷打来电话或寄来信件,表示敬意、问候、鼓励;有的人寄来药方、药品。那段时间,曾汉庭一直被人们如潮的爱心感动着,他暗想:有这么多人支持我,我一定能找到治疗的办法。不管女儿的病什么时候治好,我一定要用自己学的医学知识回报社会!
  曾汉庭从许许多多好心人寄来的药方、药品中认真筛选,找出其中的药理,博采众长,开始了进一步的潜心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病因:女儿的这种病是由于隐性遗传性基因或过敏性体质引起的。治疗的根本办法应该是调节人体的免疫力。而且,他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因此可以结合肾来研究皮肤病。
  结合大家的智慧,融会贯通,曾汉庭终于研制出了一种调节免疫力和清热脱敏双重功能的中药。2004年夏天,他利用这种中药在给婷婷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奇迹出现了!往常这个时候是婷婷发病最厉害的时候,但是她在用药之后,病情居然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以前,婷婷一天要换两三次衣服,这时居然只换一次。以前温度一高,她的皮肤就会大面积化脓、渗水,这时居然创口慢慢变小了。
  2005年新春开学后,已经读大二的婷婷居然一连几个月没有旷课、迟到,可以像别的同学一样正常学习了。3月底的一天,她习惯性地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疹子,惊奇地发现这些昔日猖獗折磨她的疹子已经悄悄结上了痂。即使运动一下出了汗,她身上也没有以前那种又痛又痒的难受感觉了。一阵狂喜之后,她马上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我的病终于完全好了,像现在这样的气候都没有发,以后也不会发了。我们终于战胜了病魔!”电话另一端,曾汉庭已经是泪眼朦胧:“孩子,我们赢了,我说过你的病一定会好的,爸爸没有骗你吧!再过些时候,天气温度高点,你就可以穿上你梦寐以求的裙子了!”
  在钻研治疗女儿怪病的同时,曾汉庭也没有忘记自己学好中医回报社会的承诺。他根据自己在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免费为肾病患者治疗。
  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汉庭深情地说:“女儿的病使我意外地强迫自己学习了医学知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更重要的是悟到了人生道理,如与人为善、心态平和、不畏苦难!”其实,他哪里知道,他那博大宽广的父爱,不仅点亮了女儿的生命之灯,也细腻深刻地书写了一段人间真情,感动着、滋润着这个社会!
其他文献
如今,老人离婚、丧偶后再婚,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社会现象,而且老年人再婚对于老年健康和晚年幸福也是非常有帮助。那么在老年再婚的时候,老人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未婚同居当慎重  据悉,老年再婚的稳定率很低:在天津,老年人再婚后的离婚率高达70%;在上海,老人再婚后的离婚率也高达50%。因此,一些老年人认为,不领证“比较自由”,万一双方“没感觉了”,分手会比较简单。但是未婚同居不为法律所认可,
期刊
采访完姜育恒总的来说觉得他是一个内心既强大又柔软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觉得那就不得不讲讲姜育恒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的故事了。这三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妈妈、妻子和女儿。  妈妈去世前最后的遗言  姜育恒在演唱会上一曲深情的《烛光里的妈妈》感动了很多人。提起妈妈,这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姜育恒总是显的那么深情,那么感恩。用田歌的话来讲就是姜育恒的妈妈好像在他的生命中种下了一颗什么
期刊
国内国际专家齐聚墨尔本参加C20峰会,共商11月即将在布里斯班召开的二十国峰会(G20)日程,提出一系列将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安德鲁斯在C20峰会上发言称,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影响到所有的发达国家。确保人民更广泛的参与能够减少澳大利亚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财政压力,因此,各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促使边缘群体参与到劳动力大军中。  “对于大龄求职者和残疾人士的就业率要给予特别关注,”安德鲁斯表示,“我们要提高
期刊
唐人裴怀古曾任并州刺史,深为百姓所爱戴。神龙年间,朝廷因为他政绩考核连年优秀,将他晋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回京赴任。消息传来,并州乡绅百姓联名上书,强烈要求让裴怀古留任,结果他还未到都城,复任并州的任命即已传达。并州从官员到百姓听说他回来了,高兴得扶老携幼,远远地跑出城外来迎接他。按礼节,刚刚接任他,但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免了职的崔宣道,也要到郊外出迎。裴怀古得知消息,怕崔宣道脸上无光,感到尴尬,忙派手下
期刊
1  接到他被车撞伤的电话,惊惶中我弄洒了水杯,带翻了椅子。跌跌撞撞赶到医院,看到满脸血污、昏迷不醒的他,我失控地扯住医生大哭:“快救救他,求你了……”医生说马上手术,可是备血不足,需要家属配合。我挽起袖子:“抽我的,快呀。”  护士带我们去验血,妈过来阻拦:“你身体弱,还是不要验了。”“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我冲她哭着吼。妈惶惶不安地看着弟弟,弟弟过来劝阻,我情急之下就打了他一拳。他攥住我的
期刊
西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抗击匈奴,开疆拓土,巫蛊之祸,建立了汉族皇朝最辉煌的功业,撇开他的雄才大略,走进他的后宫生活,他一生拥有的佳人无数,真正爱过的只有四位女性: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李研。  两小无猜的阿娇  汉武帝四岁的时候,馆陶公主问刘彻:“你想娶妻吗?”刘彻说:“当然想娶妻了,”馆陶公主指着当时站在左右的一百多个侍女问刘彻喜欢哪个,刘彻说都
期刊
百岁老人张荫榕,天津市和平区人,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张荫榕虽然并未真正经历侠士剑客的江湖人生,但他一直都对侠士们的忠肝义胆崇羡不已。在家中,张荫榕更是倡导重仁义、轻利益的传统美德。他一生清贫,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荣华富贵,但是却一直都安贫乐道。  他在饮食方面一直坚持粗茶淡饭,对食物也没有特别的偏好或者禁忌,唯一的爱好就是就着果仁喝杯酒。  他给家里人订了一套家规:长幼有序、恭谦有礼、休戚相关、苦乐
期刊
打从我懂事起,村里人都说我命硬,克死了娘。因为我娘在生我的时候难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死了。爹跟娘夫妻情深,娘这一死,在他眼里像塌了天,一夜之间他便白了头发,人也变得闷葫芦似的。爹把娘的死怪到我头上,说我是灾星。听村里人说,娘刚死的时候,我肚子饿了,任凭我在床上哭得声嘶力竭,爹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偶尔瞄上一眼,眼光也是冷冷的。  婶娘看不过去,把我抱到她家里,一口饭一口奶地喂我。婶娘家穷,家里已有两
期刊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看过一段视频,其中讲到一个小故事,让我沉默许久……一位老者在故事里讲到, “一对读到了很高学历的姐弟俩,他们在外工作一年多没有回家,当姐弟俩回到家里,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让他们看到的是非常惊讶的一幕,他们发现母亲走了,然后他的父亲自己一个人过。他父亲的房子乱的像仓库一样,像垃圾堆一样。姐弟俩非常自责,利用两天的时间,才把那个房子打扫得像点样,才见亮了。打扫房间的时候
期刊
排小品违规偷偷恋爱  徐秀林是北京人,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去世时,徐秀林还不到4岁。她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亲去世后,母亲开始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着3个孩子。1970年,徐秀林36岁的哥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她和妹妹瞒了母亲一年多,1971年11月,母亲终于得知儿子去了,突发急病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徐秀林刚满30岁。从此,家中只剩下她和妹妹。  1960年,高中毕业的徐秀林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