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焕发人文光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关系地位——科学教育是“明”,人文教育更多是“隐”;科学教育是主线,人文教育不可喧宾夺主,人文教育要有机地融入科学教育之中,做到自然合理。
  
  一、教材——科学课进行人文教育的显性存在
  
  很多科学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注意到教材里的一些人文教育因素。这些“显性”的内容,往往就是教材编写者“人文意图”的体现。而作为科学教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抓住这些内容并做好文章,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
  例如小学科学《热空气》一课中谈到了“孔明灯”,《我来造一张纸》中说到了“造纸术”,《太阳钟》一课出现“日晷”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其中一些甚至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的有力依托。教师在教学时,如能抓住这些人文教育的“点”适当做些文童,而不是浮光掠影地一晃而过,则一定能让学生有所触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我来造一张纸》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人文教育环节: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纸发明之前,人们用来书写的材料是什么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个小课件,学生看到了如果将书包里的课本统统换成古代的竹简,那将是整整一马车。在学生领会了造纸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便利之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个小课件,是关于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一个简单过程。由此学生感知到我国古代的造纸术为全世界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出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二、时事——科学课渗透人文教育的可用之材
  
  要充分发挥好科学课的人文教育功能,我们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那几个有限的“点”。作为科学教师,结合相关时事,适当地拓展课堂,也不失为渗透人文教育的好举措。
  例如,《反冲》一课,教材上原本就有“火箭”升空的配套图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火箭升空这一画面,也可以播放一段相关录像。然后请学生简要谈谈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我国“神舟”飞船的一些信息。这一教学环节,是由“反冲”引出。再由“火箭升空”牵涉到“神舟”飞船,比较自然。再加上这一环节处于一节课末尾的总结延伸阶段,师生关于“神舟”飞船的交流中,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感洋溢在课堂之上,让这节课在课尾掀起一个小高潮。
  同样,“三鹿”奶粉事件也可以作为人文教育素材引入科学课堂。如《食物的营养》一课,教师可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对话来导人。再由教师简单讲述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对检测奶粉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引出“蛋白质”,并抛出这样几个问题——蛋白质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人体有何作用?什么食物中可能含有蛋白质?从而引入新课。而在课尾,学生在了解到蛋白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出示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之后得病的婴儿图片,通过视觉震撼,将一种嫉恶悯弱的人文关怀传达给学生,也将“科学技术是一种双刃剑”这一认识默默栽植在学生的心中。
  
  三、实验——科学课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所在
  
  实验,作为科学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是被看做“纯粹”的科学教育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蕴藏着许多人文教育因素,如果善于挖掘利用,其实也是大有作为的。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人文品质
  学生实验,计划的制订、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这些都是影响实验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评价一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去衡量。
  而小组实验活动,除了以上说到的几个方面外,团结合作也应该作为教师的衡量标准。当今社会,只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某件事情的。大到“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升天,它凝聚着太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小到一个普通的工程项目,只有团队精诚合作才是顺利完成的保障。能与他人顺利地交流合作,本身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善待自然的人文素养
  以《蚯蚓的选择》和《制作生态瓶》为例,这两课都属于《生态系统》这一单元。该单元的教育主题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忽略了对实验用小动物的抓取、放置以及最终归属的问题,那么就是放弃了一个培养学生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等人文素养的大好机会。
  3、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以《我们的身体》一课为例,學生通过探究掌握了人体构造的一些学问,知道了手的灵巧与手指的结构、关节、褶皱等都有关系,开展实验后,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一点点的不便就让我们健全人觉得很难受,那么对于残疾人而言,他们的生活该是怎样呢?这样,学生们既受到了生命教育,又受到了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
  
  四、日记——科学课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
  
  “科学日记”是科学课进行人文教育或者说是科学与人文有效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把实验的经过用文字叙述出来,等于在纸上重温了一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心中的疑问以及各种情感态度都可以在日记中展现出来。而教师在批阅每篇科学日记的时候,就是在和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或是解疑,或是鼓励,或是指导。这无疑是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的境地。可以说,科学日记是以科学内容为载体,人文情怀徜徉其间的作文。
  科学课自身的人文教育因素是有限的,但人的智慧是无限的,用心去寻找,用心去创造,那么科学课也能焕发出别样的人文魅力!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目前中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已经把办学层次定位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只从表面上解读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导致各高校大肆扩招,其办学能力可想而知。而原有本科高校追
美国华盛顿州是“浮桥之都”。SR520长青点浮桥横跨华盛顿湖连接西雅图和贝尔维尤,于1966年完成,全长2285m,是世界上最长的浮桥。由于其抗震性能不能满足现有规范抗震要求,美国运
横跨日本长野县饭山市千曲川的国道403号中央桥是一座6联跨径60~61m的简支下承式钢拱桥(见图1)。该桥于1956年11月建成,目前桥梁已经老化,桥面宽仅5.5m,观光巴士等大型车辆错车困难,
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一点看法魏晓刚1993年我国零售物价上升13.0%,1994年一季度又上涨20.1%,这表明通货膨胀又一次来临了。如何看待这次通货膨胀,未来一定时期它的趋向如何?影响怎样?本文拟对这些问
圣马科斯高架桥(SanMarcosViaduct)跨越圣马科斯河,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见图1),跨径组成为(57+98+180&#215;3+98+57)m,桥面纵向坡度为5.8%,桥梁曲线半径为1150m。之间跨采用平衡悬臂浇
随着人们危机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生态道德及生态道德教育。针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本文从长远和目前两个角度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