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千金伊万卡在自己的推特上发表了一句“中国谚语”,引发了网友热议。伊万卡的推文原文是:
“Those who say it can not be done, should not interrupt those doing it.”—Chinese Proverb
本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心灵鸡汤式感叹,却因为“特意”加上的“Chinese Proverb”而引发了网友的兴趣。中国网友猜谜式地提出了各种答案,但似乎都不能完全契合原文。无奈之下,有媒体甚至追根溯源说这句话根本不是什么“中国谚语”,而是20世纪初曾经流行美国的一句警语。
我提起这个有趣的案例,不是为了找到原文,而是因为由此联想到在工作和交往过程中曾经遇到的类似情况。
有一次,一位美国历史学教授朋友要来中国做讲座,写信告诉我他准备的题目是:“Go with All Your Heart: An American Scholar’s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后面加上一句解释说:The first part of the title is taken from Confucius: Wherever you go, go with all your heart。
我看完信后,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这是孔夫子的哪句名言。于是,试着到网络上查询,结果发现此句对应的原文竟然是《论语》里的“既来之,则安之”!同时发现此句译文已被收入了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难怪朋友会引用它!
第二个例子是2014年的尼山论坛上,印度社科院的执行院长在演讲的最后忽然说:“Confucius said: A bird sings not because it has a beautiful voice; a bird sings because it has a song to sing.”我和同事正在同传,听到是孔子的话,大脑开始快速运转,凭借自己对孔子的了解,试图找到与这句话哪怕有一丁点沾边的句子。因为国外发言人引用的往往是家喻户晓的名言,说不出来会影响听众对译员的印象。可是,别说是在那一瞬间,即便给我更多时間琢磨,我恐怕也是想不出孔老夫子什么时候说过跟鸟儿有关系的名言。
于是,我们只好照字面意思直译,大致译为:“鸟儿歌唱,不是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鸟儿歌唱,是因为它有首歌要唱”。说完后,心中不免有所疑问,孔子说这样的话似乎不符合他作为伟大思想家的身份吧?有意思的是,印度社科执行院长讲完后,主持人最后进行总结时,他看似信手拈来地说道:“刚才我们的发言人先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说得非常好!”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虽然这句话不直接出自孔子,但出自孔子编纂的《诗经》,在国外传播过程中被误为孔子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件跟翻译有关的趣事:其一,中国经典在国外可能有很多译本,这些译本往往不是字对字的翻译,还很可能掺入了译者自己的主观理解,所以相较原本,译本是发生了变异的;其二,中国的名言警句,译成另一国文字后,便也具有了独立于原文的生命力,在异文化的旅行中,可能被人们误解、误用,甚至理解完全相反。但这些现象不正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常态吗?
“Those who say it can not be done, should not interrupt those doing it.”—Chinese Proverb
本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心灵鸡汤式感叹,却因为“特意”加上的“Chinese Proverb”而引发了网友的兴趣。中国网友猜谜式地提出了各种答案,但似乎都不能完全契合原文。无奈之下,有媒体甚至追根溯源说这句话根本不是什么“中国谚语”,而是20世纪初曾经流行美国的一句警语。
我提起这个有趣的案例,不是为了找到原文,而是因为由此联想到在工作和交往过程中曾经遇到的类似情况。
有一次,一位美国历史学教授朋友要来中国做讲座,写信告诉我他准备的题目是:“Go with All Your Heart: An American Scholar’s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后面加上一句解释说:The first part of the title is taken from Confucius: Wherever you go, go with all your heart。
我看完信后,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这是孔夫子的哪句名言。于是,试着到网络上查询,结果发现此句对应的原文竟然是《论语》里的“既来之,则安之”!同时发现此句译文已被收入了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难怪朋友会引用它!
第二个例子是2014年的尼山论坛上,印度社科院的执行院长在演讲的最后忽然说:“Confucius said: A bird sings not because it has a beautiful voice; a bird sings because it has a song to sing.”我和同事正在同传,听到是孔子的话,大脑开始快速运转,凭借自己对孔子的了解,试图找到与这句话哪怕有一丁点沾边的句子。因为国外发言人引用的往往是家喻户晓的名言,说不出来会影响听众对译员的印象。可是,别说是在那一瞬间,即便给我更多时間琢磨,我恐怕也是想不出孔老夫子什么时候说过跟鸟儿有关系的名言。
于是,我们只好照字面意思直译,大致译为:“鸟儿歌唱,不是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鸟儿歌唱,是因为它有首歌要唱”。说完后,心中不免有所疑问,孔子说这样的话似乎不符合他作为伟大思想家的身份吧?有意思的是,印度社科执行院长讲完后,主持人最后进行总结时,他看似信手拈来地说道:“刚才我们的发言人先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说得非常好!”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虽然这句话不直接出自孔子,但出自孔子编纂的《诗经》,在国外传播过程中被误为孔子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件跟翻译有关的趣事:其一,中国经典在国外可能有很多译本,这些译本往往不是字对字的翻译,还很可能掺入了译者自己的主观理解,所以相较原本,译本是发生了变异的;其二,中国的名言警句,译成另一国文字后,便也具有了独立于原文的生命力,在异文化的旅行中,可能被人们误解、误用,甚至理解完全相反。但这些现象不正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常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