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春节衣食住行的科学家们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科学家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
  那些程序复杂的实验和高深莫测的文献能跟寻常百姓的“春节”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就有一群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让老百姓的日子从“天天盼过年”
  变成了“天天像过年”。
  忙碌了一年,一家人终于可以高高兴兴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裳,围坐在桌前品尝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晚餐,外出归来的游子在汽车或火车的漫漫归途上更添思乡之情。
  这是我们记忆中的春节,那时的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年中唯一可以享受“珍馐美服”的珍贵节日。
  如今,当美食不再是“春节特有”,新衣不再是“过年专用”,归乡的旅途也因交通的高速发展而不再“长路漫漫”,我们应该记住这些科学家,是他们,倾注了一生的努力,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衣
  让新衣天天穿
  说起穿衣,不得不提梅自强。这位纺织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致力于纺织事业,为百姓的穿衣倾注了毕生心血。
  在莫斯科纺织学院留学期间,梅自强慎重地选择了论文课题:研究高速梳理。八年磨一剑。从1958年至1966年,高產梳棉机的研究从小试、中试到大面积生产试验,试验工作从青岛扩展到河南、浙江、上海又回到青岛,3次大幅度修改设计,3次制造新样机,终于使国产梳棉机的台时产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中叶,用于制衣的纺织品不再仅满足于保暖和御寒,进而对人体的舒适性有了要求。如何穿衣穿得舒适,这又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联合,开始进行人体皮肤感觉神经细胞分布测试研究,他们制作了人体各部位皮肤切片300余万张。为了感觉身上的神经密度,姚穆和他的学生就在自己的身体上反复试验,终于初步理清了物理作用、生理作用和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编著了《皮肤感觉生理学》等书。
  进入21世纪,这位被称为“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的开拓者”的姚穆在人体着装舒适性方面的研究,至今仍然是我国极地服、宇航服和作战服等特种功能服装面料设计与暖体假人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1981年,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在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时,亲身体会到防皱整理对于增强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意义。
  为了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纺织品的档次,周翔以该成果为技术基础创建了科技企业——“上海新力纺织化学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所具备的科研条件,建立研究—开发—产销机制,将培养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产业化等结合起来。最终让高档纺织品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食
  让餐桌顿顿丰
  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中年以上的人来说,饥饿曾经是他们毕生难忘的记忆。而今的人们,顿顿美食。这正是因为科学家们倾尽一生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
  说到吃,人们首先会想起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解决了10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上世纪国外的《谁来养活中国》报告,认为到21世纪初,中国为了养活10多亿人口,粮食问题将威胁到全世界的粮食供应。
  面对世界的不安与困惑,袁隆平以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回应了这种担忧,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同时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说起过年,无论大江南北,中国人春节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条鱼,图的就是“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好彩头。如今走到菜市场,鱼甚至比一些蔬菜还便宜。以往动辄数百元一公斤的甲鱼、难得一见的牛蛙,也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但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吃到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时才舍得吃鱼。
  那是因为仅靠大自然的繁衍,鱼苗丰歉无常,即使生活在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每年也少不了闹鱼荒。
  一位叫刘筠的科学家,让中国人的盘子里多了条鱼。这位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写就了一段水域传奇:实现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华鳖人工繁殖、多倍体鱼(湘云鲤、湘云鲫)人工繁殖。被人们称为“鱼院士”。
  刘筠毕其一生,在理论上建立了系统的中国主要养殖鱼类、中华鳖和食用蛙类的繁殖生理学,实践上研制了养殖鱼类和水生经济动物人工繁殖和育种的技术体系;率先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在国内外建立了第一个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成功地培育出优质的三倍体鲫鱼和三倍体鲤鱼。
  粮谷满仓,年年有鱼。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更香也是科学家的研究之一。“香料院士”孙宝国正是众多的科学家之一。
  我们现在吃到的很多食品的“香味”都来自孙宝国的科研成果;他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仅有的三位院士之一,如果仅限于香料研究那么便是唯一的院士。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的孙宝国就是研究“美食秘方”的,被同行们尊称为“香料院士”。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研究香料的孙宝国曾不得不与“臭味”相伴。上世纪80年代,市面上的方便食品、肉制品、调味品等等通常要么“味道不够”要么“价格不菲”。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尚未掌握某些香料的关键技术。其中,有两个代号分别为“030”和“719”的香料成为主要瓶颈。“这两种香料当时的‘身价’堪比黄金。”孙宝国向记者回忆道,“每公斤的进口价格分别高达9万元和14万元。”
  孙宝国带领团队挑起了攻克该香料的重任。长期试验的疲劳,孙宝国甚至还曾晕倒在试验后回家的路上。
  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尝试,孙宝国终于等到了“香味”的到来。
  如今的人们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可以尽享美味,但能否吃到放心、天然、无添加的食品是老百姓春节最关心的焦点之一。   在孙宝国看来,现在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了,一些人甚至谈“添”色变,主要原因就是错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第一,食品添加剂在法律法规标准允许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二,凡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滥用食品添加剂,这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依法予以打击;第三,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这些都是违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让它们抹黑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也不应该继续替它们背黑锅。
  住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如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一栋栋整齐划一、设施齐全的安居富民房高楼林立。而科学家们也在致力于打造绿色建筑,找寻中国民居的“绿色密码”。
  从传统民居看似朴素的设计中,研究总结出节能原理,再将其提炼成方法论用于新的生态民居建设,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的研究方向。
  20多年间,刘加平的脚步从陕北到云南,从西藏到汶川,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生态民居建筑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他認为,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生态民居,它应该具备安全、实用、美观、生态几个要素。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刘加平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为绿色生态民居不断奔走。
  刘加平指导建设的云南彝族生态民居建筑,被吴良镛院士称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人居环境工程成功的范例和样板”。
  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延安的新型窑洞以天然石材为基本建材,减少了制砖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窑顶增加了太阳能热水器,设计了采用地热、地冷的通风空调系统,洗澡、取暖、制冷均不采用电力而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青藏高原牧区建筑采用太阳能为采暖热源,生态民居建筑再生,地震灾区的生态民居建筑模式都取得重大推广。
  让建筑“呼吸”,让绿色蔓延,这是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的使命。
  多年来,他利用新技术,解决了长江三峡大坝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问题,被称为“世界建坝史上的奇迹”。他将世界顶尖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运用于南京长江二桥、山西引黄工程、广西龙滩水电站、苏通大桥、青藏铁路等几十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
  随着建筑耗能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环保的呼声空前高涨,“绿色建筑”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在缪昌文看来,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耗能降低,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并且更加注重环保因素。当前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是大势所趋。
  行
  让家乡近咫尺
  如今,高速铁路已成为中国最响亮的名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拉近了春节回乡的漫漫旅途。
  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沈志云,就是近20年中国高铁发展史上为中国高铁发展奔走呼吁的一位“高铁战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铁路发展的困境开始出现,铁路严重滞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沈志云为首的铁路技术专家开始呼吁发展高速铁路。沈志云认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从现实发展考虑是迫切需要的,且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国力能够承受、建设资金有可能解决。
  2006年,旷日持久的轮轨与磁浮之争有了结果,国务院通过了京沪高铁的立项。铁道部宣布当年正式开工修建京沪高铁。沈志云的坚持有了结果,但他并没轻松下来。
  在党的十八大上,高速铁路被列入中国重大技术突破之一。如今,正因为有了高铁,那遥远的家乡已不再“遥不可及”。
  今年春运预计旅客运送量逾28亿人次,很多人的返乡之选不仅有飞机、普快列车或长途客车,还包括舒适、快捷的高铁。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设想当中,中国高铁要尽快拉通北京到所有省会的高铁线路,除了乌鲁木齐和拉萨,都要在8小时内到达。另外,所有的省会之间要全部用高速铁路连起来。
  随着2014年末贵广、南广和兰新等多条高铁新线路的开通,中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较上年增加约5000公里,是高铁开通里程最多的一年。
  从发达的东部沿海到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子弹头”列车已通达28个省份。中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干初具规模。这距离2008年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仅6年时间。
  中国正因快速步入高铁时代而变“小”。
  在这里,顺带一提的是,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消耗,电动汽车成为人们购车的“新宠”。事实上,电动汽车却并不是新近产物。今年78岁的陈清泉在研究电动机车的道路上已经探索40余载。
  40多年时间里,电机电力驱动和电动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发明了多种电动车专用的特种电机及其控制装置,研制出多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动汽车感应电机的自适应控制,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成功研究了多种新颖的电动车特种电机的高性能控制系统。同时,他采用自己创立的电机数学模型,根据工况优化效率、节省能量、提高电动车行驶里程。
  如今电动汽车已经逐渐开始遍布大街小巷,而有着“亚洲电动车之父”之称的陈清泉依然辛勤奋斗在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究创新上。
其他文献
这个冬天,很多大人和孩子可谓“领教”了流感的威力。  奥司他韦(达菲)——突然一夜之间成为临床医生的强力推荐“神药”。  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教授王晨光博士认为,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该走下神坛了。  “二宝发烧当天犹豫没给吃奥司他韦,第二天被医生批评了,大宝昨天发烧呕吐第一时间给吃上,今天症状就大有缓解。”1月15日,双胞胎西西和北北(化名)的妈妈在朋友圈中这样说道。  这个冬天,很多大人和孩子可谓“领
期刊
珠峰地区遭遇人为污染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世界公认她与南极和北极同属当今世界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但现在却遭到了人为污染。
期刊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打了这么多年抗击流感病毒的战役,  这几个有关流感病毒的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  进入冬季,多地流感来势汹汹:  北京疾控  流感病毒活动度呈上升趋势,儿童老年人为高危人群。  上海疾控  流感高发期已至,乙型流感时隔三年卷土重来。  广东疾控  流感凶猛!广东流感疫情八成在小学。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打了这么多年抗击流感病毒的战役,这几个有关流感病毒的
期刊
海阔凭鱼踽,天高任鸟飞。以前,总是俯视着水里游动的鱼儿,很难感受到它们生活的精彩,也很难想像童话中东海龙宫的景色。这次习飞姐将带大家参观南京海底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海底,领略迷人的海底景观。五光十色的珊瑚鱼、凶猛 的大鲨鱼围绕在你的身边,使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让你体验意想不到的精彩。
期刊
求面积  有一个矩形,按图所示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的15%,黄色三角形面积是21cm2,问矩形的面积是多少?
期刊
对于父母来说,抚养孩子是一种投资,希望年老后可以得到回报。但时至今日,这一观念正被前所未有地颠覆着。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有大约65%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年青人基本靠父母供养。
期刊
日前,由王力宏、章子怡、黄晓明、陈楚生主演的《无问西东》表现抢眼,引热议。电影用4个故事,重申了“立言立德,无问西东”的清华精神。其中,影片涉及的“西南联大”部分,让观众尤为动容,呈现了在国难当头,一大批知识分子的抉择与担当。  电影《无问西东》,虽是为清华百年诞辰而献礼的影片,却让人知道了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绝对可以称之为中国高校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在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云集
期刊
复原4.25亿年前生物  腕足动物大约活跃在5.4亿年到2.51亿年前的古生代,但是现在生活在海洋中的腕足动物已经非常稀少了,多数已经灭绝。
期刊
2005年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我们的小作者可谓用尽脑筋,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大作吧。
期刊
在香港节约资源不仅政府提倡、社会团体监督,大多数市民已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