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对于提高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受到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大学在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促进产学融合和成果转化,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开放性实验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它将实验时间、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实验资料、实验指导人员等实验室资源,部分或全部的向实验者(包括专科生、本科生、教师、技术人员等)有目的地开放,从而为实验者完成某个实验项目提供服务[1]。开放性实验的目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验证理论知识,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设计型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何做好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对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应用型大学开始投入到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中,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受到经验不足、客观环境限制等原因,很多高校在开放性实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经过对一些高校的走访和调研,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资金短缺导致仪器设备无法适应实验需求
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一些高校在某些领域的实验设备陈旧且落后,已经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需求。尤其在新能源、新科技等领域,设备购置费用偏高,受到资金的制约,要更新设备很困难,一些设备往往要使用几十年,而这些设备又无法满足新领域、新技术的实验要求,导致很多实验项目无法正常开展。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开放性实验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验证实验,这与开放性实验的初衷大相径庭。
2.2、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缺乏层次感
部分高校在开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工作时缺乏层次感,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导致一部分低年级学生因为知识量不足而无法参与,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如果各个专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没有分层设计思想,不能根据不同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方案,那么最终的效果将收效甚微。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开放性实验指导老师大多由实验室人员担任。这些人员既要应付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还要进行正常的实践教学,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且收入偏低。因此很多有能力,有技术,职称高的教师不愿意加入到实验室建设队伍。同时,因师资短缺,一些专业花大力气新购置的贵重仪器设备又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设备闲置,使用率极低。
2.4开放性实验室的意义和作用呈下降态势
由于一些开放实验项目需较多的经费维持,各实验室管理责任人难以摆脱本位主义的观念,承接外单位研究项目很少,业务开展不够,因而使开放性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呈下降态势[2]。一些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题目没有经过论证,验证性内容居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没有很好体现“设计”和“创新”两个主题,导致开放性实验项目既不能解决生产实践需求,又不能研发科研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三、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校企合作共建开放性实验室。这种合作方式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针对一些实验设备陈旧、设备短缺、而学校又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实验室,我们可以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资源、设备资源优势来完善学校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它解决了高校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企业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它可以为开放性实验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最后,它可以为开放性实验项目是否有价值进行较为科学的评判。企业的技术人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对市场需求把握较为准确,学校教师或学生提出的开放性实验题目是否符合生产实际、是否有价值,这些企业技术人员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准则,给出较为科学的答案。
基于以上原因,校企合作共建开放性实验室是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其合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变短期培训为长期培养,并置换对应课程学分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中,校内实训内容大多是短期集中培训,培训项目综合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企业可变短期培训为长期培养,增加一些项目式培训。例如,每个学期(或學年)开始阶段,校企共同制定并公布开放性实验题目,项目开展周期可以在1个学年内,项目完成并考核合格,可以置换对应的一部分课程学分。企业还可以定期邀请这些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指派技术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等。
3.2打破传统实验场所的禁锢
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工作不一定要局限在学校的实验室。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因为学校实验场所的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开展,而企业又不能在学校建立对应的实训场所。对于这些项目,校企可以做相应的协调,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把开放性实验场所安排在企业的科研研究所、生产车间等部门,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引下完成部分项目内容。学校还可以指派校内老师一起学习,这样既增加了学校实验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弥补了因为实验条件不具备而导致一些很有意义的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的遗憾,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设备的使用率,最终实现共赢。
3.3 以社会需求为命题主导方向,构建企业实验项目数据库
开放性实验题目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在各类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动态,将企业调研及企业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會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涵盖企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内容。教师根据这个数据库来制定开放性实验题目,那么学生完成项目也就等同于在解决社会生产的实际问题。同时,开放性实验还可以将创业能力教育与实验项目相结合,通过创业项目的设计聚拢具有创业兴趣的优秀人才,发掘未来的精英和潜力人才。
3.4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扩大开放性实验项目影响力
以专业领域划分成立不同的项目组,由技术专家担任组长,各个教研室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成员。组长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带领成员参与到企业和学校的各项科研项目或生产实践活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同时,按照常规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三个板块,学校内可选拔一些勤奋好学或在专业上有所特长的学生组成专业各个梯队的学生团队。把项目组教师划入各个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工作。企业可把一些小项目交给各个学生团队完成,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在实验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企业可优先录用。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快速成长。其他学生也会以这部分学生为榜样,自觉参与到开放性实验项目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形成良性循环,极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四、结束语
目前,很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学校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很多认知的不足。只有将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开放性实验的建设落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议开放性实验室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4(6):154-154
[2]张琪,林向东.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279-281
[4]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75-76
[5]李付,张艺.开放性实验建设思路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5(24):89-90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开放性实验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它将实验时间、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实验资料、实验指导人员等实验室资源,部分或全部的向实验者(包括专科生、本科生、教师、技术人员等)有目的地开放,从而为实验者完成某个实验项目提供服务[1]。开放性实验的目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验证理论知识,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设计型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何做好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对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应用型大学开始投入到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中,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受到经验不足、客观环境限制等原因,很多高校在开放性实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经过对一些高校的走访和调研,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资金短缺导致仪器设备无法适应实验需求
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一些高校在某些领域的实验设备陈旧且落后,已经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需求。尤其在新能源、新科技等领域,设备购置费用偏高,受到资金的制约,要更新设备很困难,一些设备往往要使用几十年,而这些设备又无法满足新领域、新技术的实验要求,导致很多实验项目无法正常开展。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开放性实验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验证实验,这与开放性实验的初衷大相径庭。
2.2、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缺乏层次感
部分高校在开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工作时缺乏层次感,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导致一部分低年级学生因为知识量不足而无法参与,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如果各个专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没有分层设计思想,不能根据不同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方案,那么最终的效果将收效甚微。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开放性实验指导老师大多由实验室人员担任。这些人员既要应付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还要进行正常的实践教学,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且收入偏低。因此很多有能力,有技术,职称高的教师不愿意加入到实验室建设队伍。同时,因师资短缺,一些专业花大力气新购置的贵重仪器设备又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设备闲置,使用率极低。
2.4开放性实验室的意义和作用呈下降态势
由于一些开放实验项目需较多的经费维持,各实验室管理责任人难以摆脱本位主义的观念,承接外单位研究项目很少,业务开展不够,因而使开放性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呈下降态势[2]。一些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题目没有经过论证,验证性内容居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没有很好体现“设计”和“创新”两个主题,导致开放性实验项目既不能解决生产实践需求,又不能研发科研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三、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校企合作共建开放性实验室。这种合作方式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针对一些实验设备陈旧、设备短缺、而学校又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实验室,我们可以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资源、设备资源优势来完善学校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它解决了高校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企业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它可以为开放性实验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最后,它可以为开放性实验项目是否有价值进行较为科学的评判。企业的技术人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对市场需求把握较为准确,学校教师或学生提出的开放性实验题目是否符合生产实际、是否有价值,这些企业技术人员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准则,给出较为科学的答案。
基于以上原因,校企合作共建开放性实验室是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其合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变短期培训为长期培养,并置换对应课程学分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中,校内实训内容大多是短期集中培训,培训项目综合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企业可变短期培训为长期培养,增加一些项目式培训。例如,每个学期(或學年)开始阶段,校企共同制定并公布开放性实验题目,项目开展周期可以在1个学年内,项目完成并考核合格,可以置换对应的一部分课程学分。企业还可以定期邀请这些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指派技术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等。
3.2打破传统实验场所的禁锢
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工作不一定要局限在学校的实验室。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因为学校实验场所的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开展,而企业又不能在学校建立对应的实训场所。对于这些项目,校企可以做相应的协调,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把开放性实验场所安排在企业的科研研究所、生产车间等部门,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引下完成部分项目内容。学校还可以指派校内老师一起学习,这样既增加了学校实验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弥补了因为实验条件不具备而导致一些很有意义的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的遗憾,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设备的使用率,最终实现共赢。
3.3 以社会需求为命题主导方向,构建企业实验项目数据库
开放性实验题目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在各类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动态,将企业调研及企业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會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涵盖企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内容。教师根据这个数据库来制定开放性实验题目,那么学生完成项目也就等同于在解决社会生产的实际问题。同时,开放性实验还可以将创业能力教育与实验项目相结合,通过创业项目的设计聚拢具有创业兴趣的优秀人才,发掘未来的精英和潜力人才。
3.4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扩大开放性实验项目影响力
以专业领域划分成立不同的项目组,由技术专家担任组长,各个教研室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成员。组长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带领成员参与到企业和学校的各项科研项目或生产实践活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同时,按照常规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三个板块,学校内可选拔一些勤奋好学或在专业上有所特长的学生组成专业各个梯队的学生团队。把项目组教师划入各个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工作。企业可把一些小项目交给各个学生团队完成,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在实验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企业可优先录用。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快速成长。其他学生也会以这部分学生为榜样,自觉参与到开放性实验项目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形成良性循环,极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四、结束语
目前,很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学校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很多认知的不足。只有将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开放性实验的建设落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议开放性实验室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4(6):154-154
[2]张琪,林向东.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279-281
[4]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75-76
[5]李付,张艺.开放性实验建设思路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5(2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