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伤口恢复得更快的原因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伤口比其他部分的皮肤创伤恢复得要快很多,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口腔是如何完成如此之快的修复速度的。
  某些控制基因活性的主调节器会在口腔内完成加班工作,从而不留痕迹地治愈创伤,研究人员就此在7月25日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作了报告。这些调节器——已知为SOX2、PITX1、PITX2及PAX9蛋白质在口腔内被称为角质细胞的皮肤细胞中非常活跃,但在手臂的皮肤细胞中则不活跃。这些调节器能够压制形成疤痕的炎症,并且开启涉及细胞运动及创伤愈合的分子程序,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国家健康研究院的相关研究人员说道。
  知道口腔如何完成快速愈合就能最终开创出不留疤痕治愈皮肤创伤的治疗方法。因为这些调节器涉及许多生物进程,包括指导有机体发育等,科学家们需要发现哪些进程对于伤口愈合最为重要,来自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皮肤研究学者Luis Garza说道。这项研究可以提供某些线索。
  研究人员对30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他们在这些志愿者的口腔及上臂内制造了一些小創伤。口腔伤口的愈合速度是上臂皮肤愈合速度的3倍——平均来说口腔内每天可愈合0.3毫米,上臂皮肤每天可愈合不到0.1毫米。减少在培养皿内生长的口腔角质细胞中的PITX1及SOX2数量,可改变与细胞运动相关的基因活性。增加老鼠皮肤中的SOX2的水平可缩短恢复时间——由此前的大约9天变为现在的大约3天。
  或许对于口腔及其他一条线上的黏膜来说恢复速度快并不值得惊讶,这可能是脊椎动物在海洋中进化的一个结果,Garza说道:“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在水下伤口如何愈合,因此我们在湿润的黏膜上很好地恢复伤口是有道理的。”
其他文献
磁懸浮初探
期刊
科学素养不应视作支离破碎信息及毫不相干技能的简单集合,而应是一个内容丰富、技能与观点可以相互支撑的架构,这个架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在他们的既有知识基础上,这才能了解他们今后还得学什么,并为他们日后还应该学习什么作好准备。  ——《科学素养的导航图》  从2012年1月开始,北京一线教师、教研员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教学中心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
天才小釣手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實验稿)》,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由于小学《科学》课程不是统考、统测的指定科目,导致这门科目依旧是主学科的附庸:同时小学教师编制中科学老师基本不在其列,所以《科学》课程必然就成了主科老师的兼职。由此而来《科学》课程所具备的时间、
选题由来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科学之谜”讲座中,一位专家介绍了一种终生不会长肿瘤的奇特动物——裸鼹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罹患肿瘤的不幸消息,而裸鼹鼠却能一辈子不长肿瘤,这极大地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和兴趣,假如能开展这方面的探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知道,免疫器官的功能与机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裸鼹鼠不长肿瘤,是否和它的免疫器官有密切关系呢?通过资料我
引言  螺丝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工具,在汽车修理、机械制造等行业更为常见。我爸爸是汽车修理工,我经常到他的修理厂去玩。通过观察发现,工人在修理汽车时常常遇到一些空间狭窄的地方,拧螺丝很不方便。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固定螺丝钉、方便递送的装置呢?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网络搜索,我查找到有人曾经研制出“握钉器螺丝刀”和“托盘式电动螺丝刀”。但这两种设备都较为复杂,不便于
@项目摘要  本作品是把手电筒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相结合制作而成的一件能把切片图像放大投影到墙上的显微镜(实物照片见图1)。  @选题背景和基本思路  我们在上科学课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小组四五个人用一台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的时候只能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排队。而且显微镜价格昂贵,操作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基于以上客观条件,我就想自己制作一个能投影的显微镜,让更多的人同时观察。  @研究过程  在确认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有综合技能比赛、足球比赛、FLL工程挑战赛和VEX工程挑战赛等4项比赛。这些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和教练员的参赛热情。其中最能锻炼学生的是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2012年我带领孙洪伟、张皓两位同学参加这项竞赛,虽然是初次参赛,但我们凭着稳定的巡线、熟练的操作技巧、灵活机动的处理方式,从潍坊市赛打到山东省赛再打到国赛,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终于不负众望,取得“三
李小文(1947.03.02-2015.01.10),四川自贡人,籍贯安徽责池(今池州),遥感、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198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遥感与GIS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
随着创客运动在国内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纷纷开始在校内建设创客空间,组织学生开展创客活动。但是,当一台台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创客活动的标志性硬件到位时,学校往往才发现如何设计创客课程、如何组织创客活动成了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所在学校利用通用技术课堂,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创客课程。经过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创客活动,可以成为技术类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