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综合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s5c112j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和非计划再次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住院患者的手术和住院资料。

结果

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共5 923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75例,发生率为1.27%。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中,男60例,女15例;结肠手术21例,直肠手术54例;平均住院日为25.8 d,平均住院费用为110 647.04元。与同期全部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比较,性别构成、手术部位、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吻合口瘘、造口并发症和肠梗阻是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前3位主要原因,分别有40、11和10例患者,占81.3%。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再次手术时间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明显影响(P=0.003),但对总住院费用无影响(P=0.847)。

结论

行直肠手术的男性患者在结直肠外科手术后更易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显著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再次手术时间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显著影响,但对住院费用并无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纹理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肺内炎性结节和54例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资料,测量结节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CT值,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提取熵、相关及对比度等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参数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癌性结节组平扫期的熵、相关和对比度分别为1.58±0.07、0.02±0.17
目的检测YAP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对索拉非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SK-Hep-1、HepG-2、Huh7和正常人肝细胞株L-O2中YAP的蛋白表达水平。以YAP的小干扰RNA或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SK-Hep-1和Huh7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分析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以人群为基础的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估计中国的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到全国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后,339个登记中心的数据符合标准。结合2014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中国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EFEMP1源性抑癌蛋白ZR30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Notch-1、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侵袭、血管生成和干性维持的影响,阐明ZR30的抑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小麦胚芽无细胞系统合成体外蛋白ZR30。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ZR30处理2~3 d后的U87和U251细胞中MMP-2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ZR30处理2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疗法治疗局部复发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局部复发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姑息放疗、单纯介入治疗、非介入治疗3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患者气管支气管直径、气促评分等级、气道阻塞程度的差异。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明确局部复发A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明确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局部复发ACC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中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根据新辅助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将117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短间隔组(≤7周)和长间隔组(>7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短期疗效、肿瘤复发转移和患者生存等的差异。结果短间隔组病理完全缓解(PCR)8例,长间隔组20例(P=0.415)。短间隔组T降期23例,长间隔组40例(P=0.039)。短间隔组N降期21例,长间隔组38例(P=
目的探讨间质瘤肝转移的超声特点及间质瘤术后超声复查的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患者共1 516例,其中46例发生肝转移,包括95个肝转移灶,分析肝转移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46例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中,原发肿瘤位于小肠24例,胃14例,腹腔4例,食管2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为100%,CD34阳性率为69.6%,Dog
目的运用决策树评估不同非遗传因素组合下乳腺癌发病的风险,构建中国西南地区女性非遗传因素乳腺癌风险等级模型。方法序贯收集2014—2015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学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新发病例783例,按城乡、年龄±1岁1∶5匹配3 879例对照(剔除数据缺失者36例)。采用分类回归树算法构建非遗传因素乳腺癌风险等级模型。随机抽取5个测试集,进行模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