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使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构建课堂教学舞台。结合高效课堂改革,我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激发情感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我的”长生果”》时,引领学生阅读了许多关于读书有好处的文章。另外,将《一千零一夜》、《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把可爱的孩子们的激情引领到学习语文中来,尽情享受语文的美好!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时,找来关于天山的传说:千百年来流传着西王母在瑶池开蟠桃会的故事,那瑶池在哪里?原来新疆的天山果真有个瑶池,它叫“天池”。天池在天山上,海拔1980多米的地方,来到天池如登仙境,“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大家想不想知道天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这样“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枯燥为乐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西湖美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如在上《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时,我出示了如下交流内容:
初读课文展示:1.我是诵读艺术家,我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同时有肢体语言,还能说出朗读本篇课文的一些要点。2.我能理解课文的大意:可结合随堂笔记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再读课文展示:1.我是小小鉴赏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2.我能说说从灰尘的危害与作用中懂得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并且把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调动起来,让他们来上台读课文,读出理想的效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努力前行,一次次与学生碰撞出心灵的火花,我自豪于自己无限的“激情”,更自豪于学生内心强大的求知欲。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三小学
编辑 聂蕾
一、激发情感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我的”长生果”》时,引领学生阅读了许多关于读书有好处的文章。另外,将《一千零一夜》、《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把可爱的孩子们的激情引领到学习语文中来,尽情享受语文的美好!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时,找来关于天山的传说:千百年来流传着西王母在瑶池开蟠桃会的故事,那瑶池在哪里?原来新疆的天山果真有个瑶池,它叫“天池”。天池在天山上,海拔1980多米的地方,来到天池如登仙境,“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大家想不想知道天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这样“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枯燥为乐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西湖美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如在上《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时,我出示了如下交流内容:
初读课文展示:1.我是诵读艺术家,我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同时有肢体语言,还能说出朗读本篇课文的一些要点。2.我能理解课文的大意:可结合随堂笔记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再读课文展示:1.我是小小鉴赏家,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2.我能说说从灰尘的危害与作用中懂得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并且把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调动起来,让他们来上台读课文,读出理想的效果。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努力前行,一次次与学生碰撞出心灵的火花,我自豪于自己无限的“激情”,更自豪于学生内心强大的求知欲。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三小学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