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对脑血栓患者开展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12年11月~2013年6月我院脑血栓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开展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脑血栓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268-01
近年来,相关文献表明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神经缺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文章对我院48例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1月~2013年6月这段时间内我院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5~78岁,平均年龄(60.7±4.3)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7例;临床表现:左侧肢体偏瘫20例,右侧肢体偏瘫28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6~81岁,平均年龄(61.2±3.9)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临床表现:左侧肢体偏瘫12例,右侧肢体偏瘫36例。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对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相关影像学检查证实;②两组患者均为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③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别,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1.2.1 常规护理
舒适度护理: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减少对患者的搬运或移动次数,保持病室干净整洁,调节室內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病情监护: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内容的观察,巡视患者1次/h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用药护理:在配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现用现配原则,并注意药物的搭配禁忌。在对患者用药时严格遵医嘱执行,并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汇报医师。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护理配合事项等内容的宣教。
1.2.2 康复护理
在充分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呼吸训练,以防止呛咳。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内容以"翻身-坐起-站立-慢走"为主。
1.3 判定依据
选择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即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神经缺损度评分为(29.51±1.53)分,护理后为(16.12±1.3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神经缺损度评分为(30.06±1.47)分,护理后为(22.89±1.57)分。
通过对表1(略)的分析可知,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如何提高脑血栓患者的预后效果是全体医护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内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脑部血管栓塞的部位不同而变化,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病灶对应侧的肢体偏瘫、偏盲、脑疝等。
康复护理能是针对患者肢体恢复、视力恢复、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开展的综合性护理方式,对脑血栓患者开展这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本研究中的48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神经缺损度评分显著下降,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护理效果明显更好。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时,要注意对其眼球运动的变化、呼吸节律的变化、瞳孔意识的变化以及肢体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这些指标都能反应患者脑损伤的情况,对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和护理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并充分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每次康复训练的时间足够充分。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平. 赵丽颖 吴晓飞等 脑梗死患者7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7(11):1103-1104.
[2]曾远明,李长清,胡长林.等 1 73例脑梗死急性期TCD和EEC分析[J].重庆医学,2012,34(13):1401-1403.
[3]臧宝霞. 刘建军 董立志等 红花黄酮成分抗血小板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9(8):1165-1169.
[4]孙红梅 宋美娣 张馨月等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健康大视野杂志 2012,12(12):1178---1179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脑血栓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268-01
近年来,相关文献表明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神经缺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文章对我院48例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1月~2013年6月这段时间内我院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5~78岁,平均年龄(60.7±4.3)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7例;临床表现:左侧肢体偏瘫20例,右侧肢体偏瘫28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6~81岁,平均年龄(61.2±3.9)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临床表现:左侧肢体偏瘫12例,右侧肢体偏瘫36例。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对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相关影像学检查证实;②两组患者均为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③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别,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1.2.1 常规护理
舒适度护理:为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减少对患者的搬运或移动次数,保持病室干净整洁,调节室內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病情监护: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内容的观察,巡视患者1次/h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用药护理:在配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现用现配原则,并注意药物的搭配禁忌。在对患者用药时严格遵医嘱执行,并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汇报医师。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健康宣教: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护理配合事项等内容的宣教。
1.2.2 康复护理
在充分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呼吸训练,以防止呛咳。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内容以"翻身-坐起-站立-慢走"为主。
1.3 判定依据
选择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即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神经缺损度评分为(29.51±1.53)分,护理后为(16.12±1.3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神经缺损度评分为(30.06±1.47)分,护理后为(22.89±1.57)分。
通过对表1(略)的分析可知,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如何提高脑血栓患者的预后效果是全体医护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内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脑部血管栓塞的部位不同而变化,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病灶对应侧的肢体偏瘫、偏盲、脑疝等。
康复护理能是针对患者肢体恢复、视力恢复、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开展的综合性护理方式,对脑血栓患者开展这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本研究中的48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神经缺损度评分显著下降,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护理效果明显更好。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时,要注意对其眼球运动的变化、呼吸节律的变化、瞳孔意识的变化以及肢体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这些指标都能反应患者脑损伤的情况,对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和护理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并充分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每次康复训练的时间足够充分。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平. 赵丽颖 吴晓飞等 脑梗死患者7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7(11):1103-1104.
[2]曾远明,李长清,胡长林.等 1 73例脑梗死急性期TCD和EEC分析[J].重庆医学,2012,34(13):1401-1403.
[3]臧宝霞. 刘建军 董立志等 红花黄酮成分抗血小板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9(8):1165-1169.
[4]孙红梅 宋美娣 张馨月等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健康大视野杂志 2012,12(12):117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