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格魅力之美、教师素质之高、生活条件之艰苦、乡土情环之浓是他们的群体特征。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格魅力之美体现在他们的心灵之美、理想之美、淡泊之美、奉献之美、坚守之美;教师素质之高体现在他们的师德之高、言传身教;生活环境之苦体现在他们条件之苦和待遇之差;乡土情怀之浓体现在他们的责任之重和身份之多。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群体特征
1 什么是最美乡村教师
我国的乡村教师,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性质有公办、民办和代课,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活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乡村教师的条件得以改善,但是在我国偏远的山区,仍有840多万乡村教师在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
2 最美乡村教师的群体特征
2.1 人格魅力之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最美乡村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心灵之美
心灵美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最美乡村教师”中最美的人虽然没有美丽动人的容颜,没有婀娜多姿的身材,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最美的心灵,他们都有甘于奉献、牺牲自我、成全大我的崇高精神。一位位平凡伟大而又淳朴的乡村教师,面对自然环境的艰苦,生活条件的落后,依然选择守护者大山深处的孩子。当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他们也曾动摇过。可是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内心的善良和爱还是击败了一切。用温暖融化冷漠、用爱消除隔阂的年轻美女教师邓丽,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走进了高原小学,用爱为聋哑学生创造了特殊的手语,给孩子们带来温暖,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获得了更多孩子们的爱,心灵受到更多的洗礼,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2.1.2 理想之美
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同是教师,其表现和作为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自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追求不同。乡村教师之所以“最美”,也是源于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扎根大山育人才。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老师在颁奖晚会上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让孩子们学好汉语,走出大山、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他的话表达了所有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心愿。他们自己在大山里呆了一辈子,可是培养出的一批批学生却走出大山,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正是因为最美的理想,他们把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绽放了人格的最美花朵!
2.1.3 淡泊之美
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在我国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都倾向于去城市发展,因为那里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也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很多人都会认为留守在乡村的乡村教师就不是人才和强者。可是乡村教师们却依然不为名利所动。宋玉刚老师在西藏海拔4600米的牧区小学,面对高寒的恶劣自然环境、不懂汉语的学生,为了帮助牧区的孩子打开放眼看世界的窗,他扎根在雪域高原上。最美乡村教师们不去理会世俗的想法,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只为了心中最美的理想而坚守在乡村。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大山的孩子有了学上,学会了文明礼仪,开始放眼看世界。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乡村,给山区的孩子帶来知识,带来希望。
2.1.4 奉献之美
学者钱文忠曾讲过“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它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决定了乡村为城市的发展牺牲了太多。大学在城市,最好的机会在城市,最给人前途给人希望的企业也在城市。”但是,乡村教师依然选择了去农村,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公办教师资格、收入低,但是他们却依旧选择坚守,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知识,无怨无悔。“最美乡村教师”的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让我们知道了另一种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的价值标准,赢得了我们的感动和致敬。几十年的坚守,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正是因为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2.2 教师素质之高
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对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不仅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素质也就必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娇娇.纪录片的真善美——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周海琴.最美乡村教师的感动与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
[3]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群体特征
1 什么是最美乡村教师
我国的乡村教师,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性质有公办、民办和代课,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活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乡村教师的条件得以改善,但是在我国偏远的山区,仍有840多万乡村教师在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
2 最美乡村教师的群体特征
2.1 人格魅力之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最美乡村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心灵之美
心灵美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最美乡村教师”中最美的人虽然没有美丽动人的容颜,没有婀娜多姿的身材,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最美的心灵,他们都有甘于奉献、牺牲自我、成全大我的崇高精神。一位位平凡伟大而又淳朴的乡村教师,面对自然环境的艰苦,生活条件的落后,依然选择守护者大山深处的孩子。当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他们也曾动摇过。可是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内心的善良和爱还是击败了一切。用温暖融化冷漠、用爱消除隔阂的年轻美女教师邓丽,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走进了高原小学,用爱为聋哑学生创造了特殊的手语,给孩子们带来温暖,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获得了更多孩子们的爱,心灵受到更多的洗礼,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2.1.2 理想之美
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同是教师,其表现和作为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自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追求不同。乡村教师之所以“最美”,也是源于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扎根大山育人才。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老师在颁奖晚会上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让孩子们学好汉语,走出大山、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他的话表达了所有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心愿。他们自己在大山里呆了一辈子,可是培养出的一批批学生却走出大山,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正是因为最美的理想,他们把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绽放了人格的最美花朵!
2.1.3 淡泊之美
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在我国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都倾向于去城市发展,因为那里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也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很多人都会认为留守在乡村的乡村教师就不是人才和强者。可是乡村教师们却依然不为名利所动。宋玉刚老师在西藏海拔4600米的牧区小学,面对高寒的恶劣自然环境、不懂汉语的学生,为了帮助牧区的孩子打开放眼看世界的窗,他扎根在雪域高原上。最美乡村教师们不去理会世俗的想法,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只为了心中最美的理想而坚守在乡村。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大山的孩子有了学上,学会了文明礼仪,开始放眼看世界。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乡村,给山区的孩子帶来知识,带来希望。
2.1.4 奉献之美
学者钱文忠曾讲过“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它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决定了乡村为城市的发展牺牲了太多。大学在城市,最好的机会在城市,最给人前途给人希望的企业也在城市。”但是,乡村教师依然选择了去农村,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公办教师资格、收入低,但是他们却依旧选择坚守,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知识,无怨无悔。“最美乡村教师”的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让我们知道了另一种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的价值标准,赢得了我们的感动和致敬。几十年的坚守,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正是因为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2.2 教师素质之高
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对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不仅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素质也就必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娇娇.纪录片的真善美——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周海琴.最美乡村教师的感动与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
[3]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