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的群体特征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格魅力之美、教师素质之高、生活条件之艰苦、乡土情环之浓是他们的群体特征。最美乡村教师的人格魅力之美体现在他们的心灵之美、理想之美、淡泊之美、奉献之美、坚守之美;教师素质之高体现在他们的师德之高、言传身教;生活环境之苦体现在他们条件之苦和待遇之差;乡土情怀之浓体现在他们的责任之重和身份之多。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群体特征
  1 什么是最美乡村教师
  我国的乡村教师,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性质有公办、民办和代课,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活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乡村教师的条件得以改善,但是在我国偏远的山区,仍有840多万乡村教师在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
  2 最美乡村教师的群体特征
  2.1 人格魅力之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最美乡村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心灵之美
  心灵美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最美乡村教师”中最美的人虽然没有美丽动人的容颜,没有婀娜多姿的身材,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最美的心灵,他们都有甘于奉献、牺牲自我、成全大我的崇高精神。一位位平凡伟大而又淳朴的乡村教师,面对自然环境的艰苦,生活条件的落后,依然选择守护者大山深处的孩子。当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他们也曾动摇过。可是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内心的善良和爱还是击败了一切。用温暖融化冷漠、用爱消除隔阂的年轻美女教师邓丽,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走进了高原小学,用爱为聋哑学生创造了特殊的手语,给孩子们带来温暖,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获得了更多孩子们的爱,心灵受到更多的洗礼,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2.1.2 理想之美
  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同是教师,其表现和作为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自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追求不同。乡村教师之所以“最美”,也是源于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扎根大山育人才。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老师在颁奖晚会上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让孩子们学好汉语,走出大山、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他的话表达了所有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心愿。他们自己在大山里呆了一辈子,可是培养出的一批批学生却走出大山,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正是因为最美的理想,他们把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绽放了人格的最美花朵!
  2.1.3 淡泊之美
  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在我国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都倾向于去城市发展,因为那里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也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很多人都会认为留守在乡村的乡村教师就不是人才和强者。可是乡村教师们却依然不为名利所动。宋玉刚老师在西藏海拔4600米的牧区小学,面对高寒的恶劣自然环境、不懂汉语的学生,为了帮助牧区的孩子打开放眼看世界的窗,他扎根在雪域高原上。最美乡村教师们不去理会世俗的想法,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只为了心中最美的理想而坚守在乡村。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大山的孩子有了学上,学会了文明礼仪,开始放眼看世界。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乡村,给山区的孩子帶来知识,带来希望。
  2.1.4 奉献之美
  学者钱文忠曾讲过“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它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决定了乡村为城市的发展牺牲了太多。大学在城市,最好的机会在城市,最给人前途给人希望的企业也在城市。”但是,乡村教师依然选择了去农村,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公办教师资格、收入低,但是他们却依旧选择坚守,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知识,无怨无悔。“最美乡村教师”的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让我们知道了另一种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的价值标准,赢得了我们的感动和致敬。几十年的坚守,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正是因为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2.2 教师素质之高
  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对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不仅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素质也就必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娇娇.纪录片的真善美——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周海琴.最美乡村教师的感动与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
  [3]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其他文献
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通过声音与曲式的不同色彩,使歌唱语言跌宕起伏,沁人肺腑。合唱是在语言与旋律有机融合过程中、艺术科学的完成咬字发音的、使之与动听的音乐相结合。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合唱是带有语言的音乐,是使语言音乐化,富有歌唱性。这样的集体音乐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音乐
期刊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也在进一步的得到推进,以此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也是得到了广大高职教师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高职;药理教学  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它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一旦有了教学目标就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教学,
期刊
当今,进入云计算时代,“教育云”应运而生,它泛指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它,教师、学生可以使用任何可上网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随时进行教育资源的浏览,从而实现个性化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教学研讨和师生互动。教育云,不再是一个漂亮的学术口号,而成为了触手可及的教学工具。本文中,从教学实际出发,浅谈“教育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云学习——打破固化教学瓶颈,搭建空中快乐课堂 “
期刊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在此背景下,各高校逐渐加强了自身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活动,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部分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科研质量并不高。为此,本文以当前全球体育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为切入点,提出了体育教学科研质量提升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科研创新;科研质量  1 体育教学科研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单就体育而言,其本身就是不
期刊
体育教学科研是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活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高校对体育教学科研的信息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制定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体育教学科研信息化发展的依据,然后结合信息化核心内容提出了体育教学科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对策,最后提出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科研创新  1 体育教学科研信息化发展的提出  信息化
期刊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社会中全面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的探究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是教师应充分重视的一个教学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怎样恰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学习兴趣、人生目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们要一起不断研究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评价中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价。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中法贸易往来的频繁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法语,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针对法语的学习存在很多的困难,尤其是针对于法语阅读的学习,更是困难重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法语阅读学习阻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探讨提升法语阅读学习的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法语;阅读学习;困难;对策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外贸易合作往来的增加,我国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学习外
期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并使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受益终身的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是大学生在大学里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读读课文”、“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这一类的话来衔接进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过渡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教学过渡;导引性;衔接性  教学目标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