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是人生的基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它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职业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确立生活目标、树立职业理想是其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该为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而准备。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生涯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意义
据调查74%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是因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对其了解甚少,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23%的学生是和父母商量后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将来比较容易就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只有3%的学生是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的。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希望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但又举棋不定,总觉得还会有更好的。”“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应聘成功了,可几个月后发现,每天做的工作我实在打不起兴趣。”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典型的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定位个人职业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可以在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做到充分准备,理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随大流”地仓促就业、盲目择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求职竞争的能力
现在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只要具备学识、业绩、关系、口才等条件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他们拿着简历和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当今社会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应当从跨入校门开始确立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目标,在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匹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育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就业领域,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若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定要了解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二)与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
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测评,明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择业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定受到社会的制约,如果择业脱离社会的需求,将很难被社会接纳。职业生涯规划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具有动态性、长远性,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意识淡薄,容易导致规划与行动脱节,规划的执行力也往往不够。具体来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兴趣不明确,职业价值不正确
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日后职业目标的确定,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只处在懵懂状态。另外,许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迷茫,他们无法确认哪个职位值得其投入,规划盲目,从众心理严重。
(二)实践环节薄弱,职业环境陌生
当前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缺乏足够的配合与支持,使得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机会、实习场所与途径,导致学生自发实践的盲目性,造成其对职业环境陌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了解职业环境,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从而无法实现理想的职业选择。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没有进行有效宣传,职业规划指导多是以报告会、讲座的形式灌输求职技巧和就业程序。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也较普遍,据网易网上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时,回答肯定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0.1﹪。很多学生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是毕业生的事,现在没必要考虑。这就使他们学习无目的性,荒废了大好时光,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陷入盲目状态。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高职院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也应该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真正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二)加强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按照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辅导大师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观点,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的探索和创立阶段,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规划。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虽然普遍配备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在客观上还远不能满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需求,师资队伍明显不足,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学校的政工干部和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专业水准不高。因此高校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三)开发应用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手段,也是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和检测职业生涯设计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依靠职业测评专业人员,采取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职业生涯测评主要是应用现代心理测量技术对个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单位、组织的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目前,我国使用的测评工具基本都是引用在西方具有权威性的职业兴趣理论、职业人格理论和职业倾向测试三种理论及其测评量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现实环境有较大差距,这些测评工具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我国的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注重引进的同时,积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本校教师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测评体系。
(四)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
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规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中,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而且教师也要尽量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远大的抱负,无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模糊不清。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位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也是大学生最迷茫的一个课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不断深化认识,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李云飞.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3)
关键词:高职学生;生涯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意义
据调查74%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是因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对其了解甚少,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23%的学生是和父母商量后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将来比较容易就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只有3%的学生是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的。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希望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但又举棋不定,总觉得还会有更好的。”“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应聘成功了,可几个月后发现,每天做的工作我实在打不起兴趣。”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典型的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定位个人职业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可以在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做到充分准备,理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随大流”地仓促就业、盲目择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求职竞争的能力
现在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只要具备学识、业绩、关系、口才等条件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他们拿着简历和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当今社会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应当从跨入校门开始确立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目标,在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匹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育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就业领域,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若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定要了解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二)与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
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测评,明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择业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定受到社会的制约,如果择业脱离社会的需求,将很难被社会接纳。职业生涯规划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具有动态性、长远性,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意识淡薄,容易导致规划与行动脱节,规划的执行力也往往不够。具体来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兴趣不明确,职业价值不正确
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日后职业目标的确定,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只处在懵懂状态。另外,许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迷茫,他们无法确认哪个职位值得其投入,规划盲目,从众心理严重。
(二)实践环节薄弱,职业环境陌生
当前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缺乏足够的配合与支持,使得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机会、实习场所与途径,导致学生自发实践的盲目性,造成其对职业环境陌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了解职业环境,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从而无法实现理想的职业选择。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没有进行有效宣传,职业规划指导多是以报告会、讲座的形式灌输求职技巧和就业程序。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也较普遍,据网易网上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时,回答肯定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0.1﹪。很多学生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是毕业生的事,现在没必要考虑。这就使他们学习无目的性,荒废了大好时光,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陷入盲目状态。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高职院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也应该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真正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二)加强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按照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辅导大师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观点,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的探索和创立阶段,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规划。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虽然普遍配备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在客观上还远不能满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需求,师资队伍明显不足,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学校的政工干部和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专业水准不高。因此高校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三)开发应用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手段,也是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和检测职业生涯设计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应高度重视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依靠职业测评专业人员,采取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职业生涯测评主要是应用现代心理测量技术对个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单位、组织的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目前,我国使用的测评工具基本都是引用在西方具有权威性的职业兴趣理论、职业人格理论和职业倾向测试三种理论及其测评量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现实环境有较大差距,这些测评工具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我国的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注重引进的同时,积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本校教师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测评体系。
(四)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
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规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中,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而且教师也要尽量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远大的抱负,无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模糊不清。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位大学生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也是大学生最迷茫的一个课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不断深化认识,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李云飞.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