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报》于2015 年1月25日在“教育展台”板块刊登了陈阳老师一篇《立德树人 孕育诚信英才 臻于至善 谱写教育华章——陕西省户县惠安中学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纪实》的长文。文章中作者提出:“开展好人教育,为学生定下诚实守信的人生基调;创设德育情境,为学校夯实内涵发展的深厚根基;构建评价体系,为教育注入创新超越的源头活水。”
西安惠安中学于2013年确立了以诚信为核心的“好人教育”的办学使命,“成己为人”的办学理念、“臻于至善”的校训、“课堂即社会,年级即社区,学校即国家”的教育观和“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的学生观。学校由此在“好人教育”的道路上,一直朝着“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目标不断创新发展,实现突破。
校训“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典出《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本意是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广大人本身的美好德行,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在此处,“臻于至善”,需要学生不断探索,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是实现其自身使命和愿景的过程,是个体追求卓越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著作《尼可马科伦理学》一书中指出:“既然目的是多种多样的, 而其中有一些我们是为了其他目的而选择的,例如钱财……总而言之是工具,那么显然,并非所有目的都是最后的目的。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倘若只有一种东西是最后的,那么它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善。倘若有多个最后目的,那么其中最后的,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善。”至善,是对美好生活的寻求,对可能生活的展开,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不管人们对“教育”如何理解,它总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价值理性存在,不管是个体主体还是社会主体。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个性,为其奠定职业才能和政治责任与政治能力的基础,使其以敬畏、仁爱、尊重、宽容、诚实、求真的态度,自主和负责地为人民和人类服务,从而实现人自身的解放,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不管身处哪个社会历史时期,人们总是期望教育能够医治所有真实的或想象的社会弊病和人自身的不圆满,实现人的潜在价值和不断超越现存社会的种种“不满足”, 趋向自由、民主、平等、正义,指向人生的终极目的。
当下,人们常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没有终极关怀的时代,个人无法获得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生活的意义迷失在物欲和喧嚣之中,工具理性目的盛行,终极性与人文性目的缺失,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失去了方向,“快餐文化”流行,学校生活的意义也在淡化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价值取向。
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高举着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旗帜逐步深入,重视人的生命、尊崇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成长得到了全民的重视。然而,认识的深入并不代表实践的到位,现实生活中漠视、践踏生命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马加爵挥铁锤杀人,药家鑫撞人杀人,留日学生机场刺母,14岁男孩网吧杀父等触目惊心的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这已不是偶然现象,需要引起教育的高度警惕。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还在我们的校园里延续,一幕幕的惨剧还在重演,让人不得不反省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非但不能使人成人,反而把更多的受教育者送上了绝路。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经建议:“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惠安中学每世英校长提出了以“诚信”为核心的“好人教育”。他认为:“人是富有思想的个体,又是社会最基本的因素,离开了人的存在就构不成社会范畴。好人是对人的一种正当性道德评价,它属于价值理论的范畴。我们认为的好人,应该是诚实、善良、利他的,如古之君子、善人。古人讲的君子、仁者、义士等,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去肯定一个人的。‘好人’是一个正能量的、质朴的、有品格的概念。”学校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好人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一名学生成为一个诚信之人,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和未来的创新人才。基于这些认识,惠安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将诚信作为立校之本、育人之基,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真正的教育是要给出一个精神意境,为人们开辟一个新的、更高的可能境界,把人们带入到更高的广阔的世界,从而不断提升和创造自身价值,走向自我解放之路,这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人之为人的可能性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乃至善之旅。
当然,至善之旅有着深刻的现实生活的根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教育,是根植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至善之旅。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可见,教师不仅仅是在做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工作,而且是在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所以,“成己为人”、“臻于至善”,先从教师自我做起。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安惠安中学于2013年确立了以诚信为核心的“好人教育”的办学使命,“成己为人”的办学理念、“臻于至善”的校训、“课堂即社会,年级即社区,学校即国家”的教育观和“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的学生观。学校由此在“好人教育”的道路上,一直朝着“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目标不断创新发展,实现突破。
校训“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典出《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本意是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广大人本身的美好德行,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在此处,“臻于至善”,需要学生不断探索,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是实现其自身使命和愿景的过程,是个体追求卓越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著作《尼可马科伦理学》一书中指出:“既然目的是多种多样的, 而其中有一些我们是为了其他目的而选择的,例如钱财……总而言之是工具,那么显然,并非所有目的都是最后的目的。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倘若只有一种东西是最后的,那么它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善。倘若有多个最后目的,那么其中最后的,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善。”至善,是对美好生活的寻求,对可能生活的展开,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不管人们对“教育”如何理解,它总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价值理性存在,不管是个体主体还是社会主体。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个性,为其奠定职业才能和政治责任与政治能力的基础,使其以敬畏、仁爱、尊重、宽容、诚实、求真的态度,自主和负责地为人民和人类服务,从而实现人自身的解放,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不管身处哪个社会历史时期,人们总是期望教育能够医治所有真实的或想象的社会弊病和人自身的不圆满,实现人的潜在价值和不断超越现存社会的种种“不满足”, 趋向自由、民主、平等、正义,指向人生的终极目的。
当下,人们常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没有终极关怀的时代,个人无法获得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生活的意义迷失在物欲和喧嚣之中,工具理性目的盛行,终极性与人文性目的缺失,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失去了方向,“快餐文化”流行,学校生活的意义也在淡化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价值取向。
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高举着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旗帜逐步深入,重视人的生命、尊崇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成长得到了全民的重视。然而,认识的深入并不代表实践的到位,现实生活中漠视、践踏生命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马加爵挥铁锤杀人,药家鑫撞人杀人,留日学生机场刺母,14岁男孩网吧杀父等触目惊心的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这已不是偶然现象,需要引起教育的高度警惕。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还在我们的校园里延续,一幕幕的惨剧还在重演,让人不得不反省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非但不能使人成人,反而把更多的受教育者送上了绝路。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经建议:“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惠安中学每世英校长提出了以“诚信”为核心的“好人教育”。他认为:“人是富有思想的个体,又是社会最基本的因素,离开了人的存在就构不成社会范畴。好人是对人的一种正当性道德评价,它属于价值理论的范畴。我们认为的好人,应该是诚实、善良、利他的,如古之君子、善人。古人讲的君子、仁者、义士等,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去肯定一个人的。‘好人’是一个正能量的、质朴的、有品格的概念。”学校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好人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一名学生成为一个诚信之人,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和未来的创新人才。基于这些认识,惠安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将诚信作为立校之本、育人之基,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真正的教育是要给出一个精神意境,为人们开辟一个新的、更高的可能境界,把人们带入到更高的广阔的世界,从而不断提升和创造自身价值,走向自我解放之路,这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人之为人的可能性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乃至善之旅。
当然,至善之旅有着深刻的现实生活的根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教育,是根植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至善之旅。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可见,教师不仅仅是在做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工作,而且是在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所以,“成己为人”、“臻于至善”,先从教师自我做起。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