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中体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鸟巢,采用了全球最大的LED应用工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其新能源的使用而惊艳全球。而2010年1月20日,鸟巢的西南方向,就在与鸟巢隔路相望的国家会议中心里,出席第四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的通威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公众阐述了他对光伏产业的理解。
刘汉元将鸡蛋和地球做了一个类比,“较之蛋壳厚度与鸡蛋直径的比例,地壳厚度与地球直径的比例更小。蛋壳一旦破损,鸡蛋将不会成型;而一旦在地壳中积攒了几十亿年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挥霍殆尽,地球的永续发展将面临极大挑战。”他的用意很明确,新能源的使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早在2007年,一直以饲料和水产为主业的通威集团,就携3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而正是刘汉元将这种理念付诸于现实的表现。
然而,趁势进军光伏产业的,远不止通威集团一家。在千里之外的山东高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家纺行业唯一的特许经销商和亚洲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生产商的孚日集团,其董事长孙日贵斥巨资从德国引进了薄膜光伏电池生产线。
在光伏领域,除了像尚德那种光伏市场的开拓者,还有很多这样“半路出家”的企业,巨大“钱景”吸引了这些传统企业走向转型升级之路。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残酷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不失为寻找企业新增长点的一剂良方。
通威:顺势而为的转型
尽管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作为其基础原料的多晶硅一直被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大厂商所垄断。据统计,目前我国95%以上的多晶硅依赖进口,这个前提似乎预示着通威集团进军多晶硅领域的某种必然性。早在2002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就联合四川巨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而永祥股份旗下的永祥树脂有限公司为大型氯碱化工企业,其PVC树脂附产品三氯氢硅即为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原材料。刘汉元表示,正是基于自身实际、产业基础和商业前景等方面的考虑,通威集团于2006年正式启动太阳能多晶硅项目。
四川永祥所在的乐山市被称为中国的“硅谷”。2008年四川生产多晶硅1200吨,仅乐山就占其产量的80%。截止到2009年6月底,乐山已经形成多晶硅4500吨的实际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乐山拥有新光硅业等大型多晶硅生产厂家,从而具有了良好而成熟的产业资源,这些都使得通威集团在多晶硅领域较好地进行优势整合与产业联动。
虽具备种种优势,但通威集团的多晶硅发展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再加上我国产能的扩张,多晶硅的销售陷入供过于求的局面。为了维持生存,企业之间打起了价格战,2009年初,多晶硅的价格跌破100美元/公斤,到2009年,仅为50~60美元/公斤,与2007年的最高售价相比,跌幅约80%。为此,社会舆论出现了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论调,而2009年温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就该行业重复建设进行了专门讨论。
“这种担心是正常的,但是欠科学和全面。从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晶硅技术和晶硅电池还将会在未来充当主角。在未来的30~50年,如果全球的一半电量是用光伏或类似的清洁能源来发电,光伏产业就会以每年30%-50%的速度发展,而今天多晶硅的数量仅仅是未来需求的零头。”
虽然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中位居上游的一环,但是通威集团却并不满足于只在这一环节上开花结果。刘汉元颇有信心地表示,在重视内需市场的同时,通威还着力将四川乐山打造成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一流、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从单晶硅、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生产的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孚日:“不得已”的主业转换
与通威集团的顺势而为有所不同,孚日集团向光伏产业的转型似乎带有些许“不得已”的色彩。曾经聘请“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作为其“大家纺”品牌代言人的孚日集团,在家纺行业打拼已有20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产能的家纺企业之一,连续9年在行业内出口排名第一。但是,从家纺产业到光伏产业的转型,对孙日贵来说却是一个略带痛苦的过程。
孙日贵坦然,家纺行业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仅此一项,企业就减少利润3000多万元。长期以来,各种成本的高涨使得企业出口数量虽有大幅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需求减弱,对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形成巨大挑战。因此,从2009年开始,孚日集团已经宣告结束在家纺行业的规模扩张,力争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化,将精力主要放在光伏领域。孙曰贵表示,孚日集团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使太阳能光伏的发展超过家纺而成为第一主业。
与乐山的规模产业相类似,山东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基地,在山东,聚集了皇明、力诺瑞特、桑乐等多个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的效用也为孚日集团发展光伏产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再加上先前主营的纺织产业是高能耗产业,为了保障生产,孚日曾建立过自己的发电厂,正是因为与能源行业的息息相关以及自身对能源行业的体验,使得孚日具备了对能源行业深刻的认识和超前的眼光。
与通威集团不同,在光伏产业的切入点上,孙日贵有着不同的考虑。为了避免“把能耗留在国内,把节能送到国外”的窘况,同时为了避免多晶硅“产业过剩”的论调,孚日集团进入光伏产业避开了资源紧张的多晶硅而选择了CIS薄膜电池。与多晶硅电池相比,其成本要低20%。孙日贵对记者表示,虽然使用稀有金属锢作为原材料,但薄膜电池仅有2微米左右,铟的使用量极少,且我国拥有世界六成以上的铟储量,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
投身到新能源光伏产业,孚日集团与通威集团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优势。例如,两者都在先前的领域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屹立多年;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上,都已经具备足够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这些都可以在新进人的光伏产业中得到复制。
尽管如此,传统行业与光伏产业之间的差异,使得光伏技术显得尤为可贵。随着江苏阳光、上海杉杉等陆续进入光伏产业,如果没有自己掌控的核心技术,将难以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光伏领域鉴衡认证中心认证部部长王宗向记者表示,在传统产业向光伏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相关技术还没有彻底成熟,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成熟度将成为隐患,这些企业也将为此买单。
在技术层面,孚日集团也有别于通威集团走了另一条道路。通过与德国Johanna公司进行了股权合作,分享其世界领先的光伏技术。该技术量产后光电的转化率为9.6%,位居全球领先水平。孚日股份董事长孙日贵对记者表示:“孚日光伏的转化率将从9%起步,很快将超过10%。目前C/GSSe薄膜电池的实验室转换率高达19.9%,产业化后转换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产品销售上,相对于通威集团,孚日集团则更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埃孚光伏是孚日集团与德国ALEO各出资50%成立的子公司,主要经营经营晶硅电池组件封装业务。在初期,埃孚光伏采用包销方式拓展市场,由合资方ALEO包销形式销售。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种销售形势还是稳定地使电池组件分批陆续出口到德国,且2009年6月以后,销量已经明显好转。
随着国内光伏产能的激增、国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众多转型的企业是否真得踏上了“阳光”路还有待市场考验。
刘汉元将鸡蛋和地球做了一个类比,“较之蛋壳厚度与鸡蛋直径的比例,地壳厚度与地球直径的比例更小。蛋壳一旦破损,鸡蛋将不会成型;而一旦在地壳中积攒了几十亿年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挥霍殆尽,地球的永续发展将面临极大挑战。”他的用意很明确,新能源的使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早在2007年,一直以饲料和水产为主业的通威集团,就携3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而正是刘汉元将这种理念付诸于现实的表现。
然而,趁势进军光伏产业的,远不止通威集团一家。在千里之外的山东高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家纺行业唯一的特许经销商和亚洲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生产商的孚日集团,其董事长孙日贵斥巨资从德国引进了薄膜光伏电池生产线。
在光伏领域,除了像尚德那种光伏市场的开拓者,还有很多这样“半路出家”的企业,巨大“钱景”吸引了这些传统企业走向转型升级之路。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残酷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不失为寻找企业新增长点的一剂良方。
通威:顺势而为的转型
尽管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作为其基础原料的多晶硅一直被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大厂商所垄断。据统计,目前我国95%以上的多晶硅依赖进口,这个前提似乎预示着通威集团进军多晶硅领域的某种必然性。早在2002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就联合四川巨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而永祥股份旗下的永祥树脂有限公司为大型氯碱化工企业,其PVC树脂附产品三氯氢硅即为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原材料。刘汉元表示,正是基于自身实际、产业基础和商业前景等方面的考虑,通威集团于2006年正式启动太阳能多晶硅项目。
四川永祥所在的乐山市被称为中国的“硅谷”。2008年四川生产多晶硅1200吨,仅乐山就占其产量的80%。截止到2009年6月底,乐山已经形成多晶硅4500吨的实际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乐山拥有新光硅业等大型多晶硅生产厂家,从而具有了良好而成熟的产业资源,这些都使得通威集团在多晶硅领域较好地进行优势整合与产业联动。
虽具备种种优势,但通威集团的多晶硅发展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再加上我国产能的扩张,多晶硅的销售陷入供过于求的局面。为了维持生存,企业之间打起了价格战,2009年初,多晶硅的价格跌破100美元/公斤,到2009年,仅为50~60美元/公斤,与2007年的最高售价相比,跌幅约80%。为此,社会舆论出现了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论调,而2009年温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就该行业重复建设进行了专门讨论。
“这种担心是正常的,但是欠科学和全面。从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晶硅技术和晶硅电池还将会在未来充当主角。在未来的30~50年,如果全球的一半电量是用光伏或类似的清洁能源来发电,光伏产业就会以每年30%-50%的速度发展,而今天多晶硅的数量仅仅是未来需求的零头。”
虽然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中位居上游的一环,但是通威集团却并不满足于只在这一环节上开花结果。刘汉元颇有信心地表示,在重视内需市场的同时,通威还着力将四川乐山打造成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一流、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从单晶硅、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生产的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孚日:“不得已”的主业转换
与通威集团的顺势而为有所不同,孚日集团向光伏产业的转型似乎带有些许“不得已”的色彩。曾经聘请“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作为其“大家纺”品牌代言人的孚日集团,在家纺行业打拼已有20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产能的家纺企业之一,连续9年在行业内出口排名第一。但是,从家纺产业到光伏产业的转型,对孙日贵来说却是一个略带痛苦的过程。
孙日贵坦然,家纺行业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仅此一项,企业就减少利润3000多万元。长期以来,各种成本的高涨使得企业出口数量虽有大幅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需求减弱,对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形成巨大挑战。因此,从2009年开始,孚日集团已经宣告结束在家纺行业的规模扩张,力争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化,将精力主要放在光伏领域。孙曰贵表示,孚日集团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使太阳能光伏的发展超过家纺而成为第一主业。
与乐山的规模产业相类似,山东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基地,在山东,聚集了皇明、力诺瑞特、桑乐等多个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的效用也为孚日集团发展光伏产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再加上先前主营的纺织产业是高能耗产业,为了保障生产,孚日曾建立过自己的发电厂,正是因为与能源行业的息息相关以及自身对能源行业的体验,使得孚日具备了对能源行业深刻的认识和超前的眼光。
与通威集团不同,在光伏产业的切入点上,孙日贵有着不同的考虑。为了避免“把能耗留在国内,把节能送到国外”的窘况,同时为了避免多晶硅“产业过剩”的论调,孚日集团进入光伏产业避开了资源紧张的多晶硅而选择了CIS薄膜电池。与多晶硅电池相比,其成本要低20%。孙日贵对记者表示,虽然使用稀有金属锢作为原材料,但薄膜电池仅有2微米左右,铟的使用量极少,且我国拥有世界六成以上的铟储量,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
投身到新能源光伏产业,孚日集团与通威集团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优势。例如,两者都在先前的领域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屹立多年;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上,都已经具备足够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这些都可以在新进人的光伏产业中得到复制。
尽管如此,传统行业与光伏产业之间的差异,使得光伏技术显得尤为可贵。随着江苏阳光、上海杉杉等陆续进入光伏产业,如果没有自己掌控的核心技术,将难以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光伏领域鉴衡认证中心认证部部长王宗向记者表示,在传统产业向光伏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相关技术还没有彻底成熟,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成熟度将成为隐患,这些企业也将为此买单。
在技术层面,孚日集团也有别于通威集团走了另一条道路。通过与德国Johanna公司进行了股权合作,分享其世界领先的光伏技术。该技术量产后光电的转化率为9.6%,位居全球领先水平。孚日股份董事长孙日贵对记者表示:“孚日光伏的转化率将从9%起步,很快将超过10%。目前C/GSSe薄膜电池的实验室转换率高达19.9%,产业化后转换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产品销售上,相对于通威集团,孚日集团则更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埃孚光伏是孚日集团与德国ALEO各出资50%成立的子公司,主要经营经营晶硅电池组件封装业务。在初期,埃孚光伏采用包销方式拓展市场,由合资方ALEO包销形式销售。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种销售形势还是稳定地使电池组件分批陆续出口到德国,且2009年6月以后,销量已经明显好转。
随着国内光伏产能的激增、国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众多转型的企业是否真得踏上了“阳光”路还有待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