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通督调筋正脊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在临床上运用。
关键词:整脊 理论基础 临床运用
“Passes supervises adjusts the muscle keel law” the rationale and clinical utilization
Huang Penghui Liao Huixiong Li Pengfei
Abstract:Elaborated how “passes supervises adjusts the muscle keel law” the rationale as well as in on clinical utilizes.
Keywords:Entire keel Rationale Clinical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65-02
在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刘寿山老先生以及孙树椿教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结合现代脊柱生物力学原理和力学诊断技术,采用通督、调筋、正脊交替进行,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师承其法,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归纳如下:
1 脊椎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脊柱生物力学特点
1.1 引起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源性疾患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长期伏案工作,或工作姿势相对单一,脊柱长时间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放松休息,久而久之引起不适;②外伤后脊椎错位造成不适。由此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可大致分为两类:a、脊柱小关节错位;b、椎体周围软组织痉挛、充血水肿、粘连或松弛。而软组织属于中医理论“筋”的范畴。当今治疗颈肩腰腿痛多重视椎骨的复位,而忽视了“筋”在整个系统的作用。《素问》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通过对骨骼的约束,附着在骨上收缩与弛张,产生屈伸和旋转运动,当外界致病因素导致筋伤后,筋束骨无力而致骨关节的功能障碍;反之,骨关节损伤也可使筋的位置发生变异或筋伤。各种退行性改变和慢性劳损的疾病,多是先伤于筋,渐损及骨。上述病理因素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超越了人体组织的代偿能力后,则引起筋和椎小关节产生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1.2 现代脊柱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腰椎曲度是由于人类从1周岁左右开始直立行走至20岁左右的生长发育中,腰椎长期受腰大肌的作用力逐步塑形而成的。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其中腰曲对颈曲的影响最大。临床常见的情况是:腰曲增大者,颈曲也随之增大,腰曲变直者,颈曲也反弓。椎旁相关软组织(筋)的张力和形态与脊椎之间的平衡关系十分重要,如果这种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则易导致椎小关节的紊乱,产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在复位的同时必须努力恢复这种筋、骨和关节的平衡关系,以期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运用“通督调筋正脊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脊椎相关疾病
2.1 “复位”分为被动复位法和主动复位法两种,被动复位法多以医者徒手施以外力使椎小关节复位,该法对于严重的椎骨错位疗效立竿见影,但临床上常见患部经被动复位后会更加疼痛或不久再次出现错位的情况。这是由于外力强行复位后,筋未能平衡协调。可见“筋”对于椎骨的维系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主动复位法则是通过各种方法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治疗,激发身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筋柔骨正”的一种方法。
2.2 复位前重点进行问诊、触诊和读X片:①通过问诊了解发病原因及病程长短,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有无伴随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肢体麻木等相关症状;症状在一天中有无变化及变化的规律,是否受体位和活动的影响。②通过触诊检查生理弯曲有无异常,脊柱有无前后滑动、左右偏歪或倾仰错位;检查椎旁软组织病变情况,如有无肌腱撕脱、条索状筋结等。③读X片时,除了常规注意事项外,应重点腰椎曲度的弓顶距离。[1]
2.3 根据问诊、触诊和读X片获得的信息确定处理方案,采用针对性极强的体位姿势、角度和动作,在某种特定角度下进行姿势训练和反复运动训练,引发椎旁软组织某一“筋群”的强力收缩,从而带动椎骨滑动复位。
人体的运动系统实际上是一系列杠杆结构,骨骼是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的伸缩是动力。特定角度下的运动作用可归纳为七点:①可以提高痛阈;②改善病变区域的血液循环及组织供养;③缓解肌肉痉挛;④解除静态残余张力;⑤松解病灶粘连;⑥解除软组织挛缩;⑦促进复位,恢复功能。
孙树椿教授认为“筋喜柔不喜刚,以柔韧为常”。在施治中必须顺其生理,以柔制刚。不可盲目粗暴,强拉硬扳。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其粘连在动中求松,动中求解,筋骨关节的功能和平衡也在运动过程中得以恢复。
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可交替配合必要的按摩放松、感应电和拔火罐,松解椎旁组织,刺激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穴位。通过呼吸吐纳,促使肌肉、韧带收缩,激发丹田真气、畅通任脉。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3 讨论与体会
综上所述,“通督调筋正脊法”从治病求本出发,将恢复筋、骨、关节的平衡,作为治疗筋伤、椎骨错位的切入点。采用以上方法的协同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解除痉挛、散化筋结、纠正错位的目的。该技术有以下优点:①有利于加强脊柱的伸肌、屈肌、侧屈肌及旋转肌的力量;②有利于保持这些肌肉的前后、左右平衡,维持脊柱的稳定;③有利于激发人体自愈潜能,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关键词:整脊 理论基础 临床运用
“Passes supervises adjusts the muscle keel law” the rationale and clinical utilization
Huang Penghui Liao Huixiong Li Pengfei
Abstract:Elaborated how “passes supervises adjusts the muscle keel law” the rationale as well as in on clinical utilizes.
Keywords:Entire keel Rationale Clinical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65-02
在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刘寿山老先生以及孙树椿教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结合现代脊柱生物力学原理和力学诊断技术,采用通督、调筋、正脊交替进行,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师承其法,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归纳如下:
1 脊椎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脊柱生物力学特点
1.1 引起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源性疾患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长期伏案工作,或工作姿势相对单一,脊柱长时间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放松休息,久而久之引起不适;②外伤后脊椎错位造成不适。由此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可大致分为两类:a、脊柱小关节错位;b、椎体周围软组织痉挛、充血水肿、粘连或松弛。而软组织属于中医理论“筋”的范畴。当今治疗颈肩腰腿痛多重视椎骨的复位,而忽视了“筋”在整个系统的作用。《素问》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通过对骨骼的约束,附着在骨上收缩与弛张,产生屈伸和旋转运动,当外界致病因素导致筋伤后,筋束骨无力而致骨关节的功能障碍;反之,骨关节损伤也可使筋的位置发生变异或筋伤。各种退行性改变和慢性劳损的疾病,多是先伤于筋,渐损及骨。上述病理因素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超越了人体组织的代偿能力后,则引起筋和椎小关节产生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1.2 现代脊柱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腰椎曲度是由于人类从1周岁左右开始直立行走至20岁左右的生长发育中,腰椎长期受腰大肌的作用力逐步塑形而成的。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其中腰曲对颈曲的影响最大。临床常见的情况是:腰曲增大者,颈曲也随之增大,腰曲变直者,颈曲也反弓。椎旁相关软组织(筋)的张力和形态与脊椎之间的平衡关系十分重要,如果这种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则易导致椎小关节的紊乱,产生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在复位的同时必须努力恢复这种筋、骨和关节的平衡关系,以期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运用“通督调筋正脊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脊椎相关疾病
2.1 “复位”分为被动复位法和主动复位法两种,被动复位法多以医者徒手施以外力使椎小关节复位,该法对于严重的椎骨错位疗效立竿见影,但临床上常见患部经被动复位后会更加疼痛或不久再次出现错位的情况。这是由于外力强行复位后,筋未能平衡协调。可见“筋”对于椎骨的维系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主动复位法则是通过各种方法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治疗,激发身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筋柔骨正”的一种方法。
2.2 复位前重点进行问诊、触诊和读X片:①通过问诊了解发病原因及病程长短,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有无伴随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肢体麻木等相关症状;症状在一天中有无变化及变化的规律,是否受体位和活动的影响。②通过触诊检查生理弯曲有无异常,脊柱有无前后滑动、左右偏歪或倾仰错位;检查椎旁软组织病变情况,如有无肌腱撕脱、条索状筋结等。③读X片时,除了常规注意事项外,应重点腰椎曲度的弓顶距离。[1]
2.3 根据问诊、触诊和读X片获得的信息确定处理方案,采用针对性极强的体位姿势、角度和动作,在某种特定角度下进行姿势训练和反复运动训练,引发椎旁软组织某一“筋群”的强力收缩,从而带动椎骨滑动复位。
人体的运动系统实际上是一系列杠杆结构,骨骼是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的伸缩是动力。特定角度下的运动作用可归纳为七点:①可以提高痛阈;②改善病变区域的血液循环及组织供养;③缓解肌肉痉挛;④解除静态残余张力;⑤松解病灶粘连;⑥解除软组织挛缩;⑦促进复位,恢复功能。
孙树椿教授认为“筋喜柔不喜刚,以柔韧为常”。在施治中必须顺其生理,以柔制刚。不可盲目粗暴,强拉硬扳。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其粘连在动中求松,动中求解,筋骨关节的功能和平衡也在运动过程中得以恢复。
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可交替配合必要的按摩放松、感应电和拔火罐,松解椎旁组织,刺激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穴位。通过呼吸吐纳,促使肌肉、韧带收缩,激发丹田真气、畅通任脉。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3 讨论与体会
综上所述,“通督调筋正脊法”从治病求本出发,将恢复筋、骨、关节的平衡,作为治疗筋伤、椎骨错位的切入点。采用以上方法的协同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解除痉挛、散化筋结、纠正错位的目的。该技术有以下优点:①有利于加强脊柱的伸肌、屈肌、侧屈肌及旋转肌的力量;②有利于保持这些肌肉的前后、左右平衡,维持脊柱的稳定;③有利于激发人体自愈潜能,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