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武汉城市圈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虽有所提高,但仍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孝感市为例,从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阻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加快转移的对策和建议,能为武汉市城市圈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理论参考意义,同时对“两型社会”的构建也能起到一个现实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武汉城市圈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97-02
  
   一、孝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2011年,孝感市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孝感市统计局统计:2011年1—9月份孝感市农村从业人员增长3.25%,具体人数为118.26万,同比增加3.27万人[1]。但从总体情况看,孝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据统计,2009年孝感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09年孝感市外出农民工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从整体上看依旧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率为79%,到201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76.9%[1],到2011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去年相比,整体上依然没有多大改变,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劳动力转移渠道狭窄。据湖北省孝感市统计局2011年1—9月份的数据显示,孝感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渠道虽有所增加,但依旧比较单一,仍以自发性转移为主,其自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约占转移劳动力的74.92%,而经政府、企业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才占转移劳动力的25.08% [1]。具体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3.转移劳动力待遇较低。据2011年1—9月份的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中第二产业仍是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职业。从业人员高达68.33万人,占外出劳动力的57.78%,并且比在第一、第三从业的人员之和还多18.4万人[1]。对于这些转移的劳动力而言,他们很少有能力或机会进入较高层次的行业,其从事的大多都是体力活,工资待遇不仅较低,而且福利待遇也得不到合法的保障。
   4.转移劳动力回流情况较突出。回流劳动力一直以来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近几年,孝感市农村劳动力回流情况虽有些好转,但返乡劳动力的数量以及回流劳动力的再就业率依旧不容乐观。有大量回流劳动力由于对外出务工失去信心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致使再次就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并且相当一部分人陷入失业的困境。
   二、阻碍孝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1.劳动力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的问题 [2]。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稍好一点的工作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员工拥有高学历。而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也较差,根本满足不了企业对员工的基本需求,因此在城市找份好工作受到了很大限制。二是心理素质低下;多数农民工由于自身不足,如呆板的个性,较差的学习能力,欠缺的技术特长等,当农民工在面对城市的激烈竞争和社会多元化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大大打击了那些不仅文化水平低,而且又没有技术特长的农民工,使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挫败感,并且失去在城市生活的信心,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与数量。
   2.转移方式以自发为主,缺乏规范性。虽然,近年来孝感市政府也积极参与劳动力转移工作,但转移的方式仍然以自发性转移为主,缺乏规范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转移过程混乱;由于其转移渠道主要是依托其社会关系网络,并非在当地政府统一组织下进行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只能盲目随大众,缺乏指导性和规范性,从而使得大量农民工在转移过程中花费大量不必要的就业成本。第二,缺乏统一对称的就业信息,转移思绪混乱;很多农民工由于就业信息获取不全,因而对于转移后工作的具体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致使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不对称,很多外出打工者跑错城市,就错岗位,导致最终的转移并不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造成企业用工短缺和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两者不能互补的尴尬。这给劳动力在整个转移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并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科学有效的转移。
   3.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阻碍了劳动力转移。中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结构 [3]。这种体制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困难。一是与城市居民相比就业机会少。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农民工在城乡间的流动变得容易,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依旧呈现:小城镇户口放开与统一,大中城市户口仍严格限制并维持“二元”结构的特点[4]。使得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用工待遇。二是从业环境差。首先,工资待遇差,2010年,孝感市外出农民工人均年收入仅为1.69万元,这虽较2009年的1.49万元有所增长,但与城区居民相比,其收入仍相距甚远;其次,雇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顾主拖欠农民工工资人数为3.56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增长18.7%;最后,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危性、有害性,每年外出农民工致伤致残的消息屡见不鲜,去年因工而伤残的农民工将近2 000人;这将使很多农民工即使下定决心外出打工,但依旧有很多后顾之忧。
   4.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近几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的改进,但对广大农村劳动力而言,其唯一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依然是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流动到城市以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横向流动[5]。农村的“三难”问题: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依旧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得不到有效保障,而这种后继影响使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为降低务工的经济压力将子女留给家中由老人看管,而这种隔代式的教育,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不少外出务工的父母对孩子存在深深的愧疚感。这些因素将严重的挫败了转移劳动力的积极性。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1.教育与培训双管齐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要增强农村教育在教学设备上的硬实力,同时也得提升其在教学质量上的软实力。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面灌输,使其能在意识层面上更早与外界接轨,弥补农村在思想上惯有的封闭保守,为其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联合各部门对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单位的培训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就业信息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专门的转移机制。从宏观上使分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同劳动力市场有机连结,保证其在转移过程中由盲目的自发性流动变为有序的组织性流动。其次,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对此,政府要指导和支持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健康发展,进一步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侵害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严重的打击。最后,完善就业信息机制。各省市县劳动力信息网站应加强合作,力求中介机构颁发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具有准确性和实效性,给劳动力的转移做一个正确的引导,降低求职成本和风险,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效率和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3.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村政策和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模式,消除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用工制度,使农民就业政策公平合理化。首先,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转移农村劳动力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用工待遇和就业机会;其次,帮助农民工解决其子女基础教育问题,使那些在城里读书的农村孩子,也能轻松享受城里的优质教学;最后,完善农村福利保障制度,打破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传统,使其在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之后,即使失去土地依然能够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4.加快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增强农村内部就业容量。在农村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如“农家乐”、“DIY自助小农场”,建立具有特色的农家产业,形成农家产业链。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该种休闲方式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乡政府也要积极行动,联系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一起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集体合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以熟悉的产业吸引农民就业,消除农村劳动力远离他乡就业的种种思想负担。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湖北统计年鉴(2011)[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蒋智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0,(5):22-24.
  [3] 杜鹰.现阶段中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7,(6):4-l1.
  [4] 朱劲松.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武汉城市圈小城镇的发展:基于户籍制度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4):58-61.
  [5] 李雅静.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索[J].社会观察,2011,(7):180-18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活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本次研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二元户籍的存在等方面是制约生活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主要从政府、企业、媒体三个不同职能部门出发,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尽到绵薄之力。
期刊
摘 要:深入分析了“两型”人文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意义,进而探析了古代儒家和宗教所倡导的传统人文理念、影响湖南深远的湖湘文化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现代市场经济熏陶下的当代湖南人文质地与“两型”人文素养之间的交错与差距,以力求为湖南省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文方面的建树性思考。   关键词:人文积习;“两型”人文素养;交错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讲解技能是导游服务的核心技能,准确理解导游讲解的三次过滤法则和灵活运用八种导游讲解方法的是导游人员提高导游讲解水平的关键。高水准的导游讲解往往与导游词的创作相关,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游词创作。   关键词:三次过滤法则;导游讲解方法;灵活性;导游词创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77-03   
期刊
摘 要:随着学校定位、专业建设、教学需求的转型提升,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亟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以适应并实现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从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对象、内容、方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转型升位提供一整套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转型升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摘 要:基于经典的AJ模型模型,给定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R&D)存在溢出效应的前提下,分析研发活动和产品市场非合作情形下的博弈均衡及其经济和政策含义。结果表明溢出效应并非越大越好,同时发现,由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单位成本缩减总额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   关键词:R&D;溢出效应;竞争性产品市场;AJ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进行前瞻性跨国并购运筹,总结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验教训,加强理论指导,树立人力资源整合的战略观念,加强人力资源整合管理,重视跨文化培训,开展文化敏感性训,提高企业文化环境适应能力。借鉴发达国家对企业海外并购的扶持政策及经验,构筑多种形式的政府援助体系。   关键词:跨国并购;战略设计;整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尽管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是其关于历史的理论,但也反映了福柯的后现代知识观。该理论认为,文化或知识是相对的、关系性的和实践的,即文化具有片段性。主张从时间、空间和实践关系等多维视角来理解文化或知识。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为理解文化和文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话语实践理论;价值;《知识考古学》   中图分类号:B0
期刊
摘 要:区域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相关性,因此,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进行自身结构上的优化。浙江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包括:通过分类建设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的类型结构优化,按照合理梯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层次结构优化,省会中心城市与其他各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区域结构优化,学科专业改造与发展同时并举的科类结构优化,完善非正规高等教育体系的形式结构优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医院财务评价体系作为医院业绩评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完善医院业绩考核、体现医改的成果、保障医院社会公益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院;财务评价体系;必要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79-02     医院财务评价体系作为医院业
期刊
摘 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聚居着众多的学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通过案例明确校方在学生伤害事故之后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赔偿纠纷主体;学校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95-02     案情:2010年10月的某一天下午5点左右,
期刊